如何定义娱乐?小众文化如何走进大众视野?生产模式、制作模式为什么要持续创新?
一连串的问题在10月31日2017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被逐一抛出,这似乎也引出了爱奇艺在2018年需要进一步来研习的核心命题。“爱奇艺的创新基因和青春基因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但在科学部署和具体规划层面还有更大空间可以提升。”回顾今年爱奇艺的内容生产,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这样总结道。
“爱奇艺的愿景是做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娱乐公司。”龚宇认为,当下科学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现实是一种机遇,在他看来,
未来能帮助爱奇艺实现“弯道超车”的秘密武器会是以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为代表的更先进、前沿的科技
。
作为将AI技术深度引入娱乐产业的公司,爱奇艺已将这一技术贯穿内容创作、渠道分发、商业变现、用户体验等诸多环节,不仅助益于内容层面更为精准的创作或采购判断,也使得爱奇艺的产业链各业务线得以紧密协作、高效运转。
当前爱奇艺正在深耕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时间窗口流量票房预测,电视剧流量预测方面,提前1年与半年的数据准确率均高达88%。这意味着爱奇艺在内容的采购、投资、生产等多环节都有了AI技术结合下的升级,形成基于数据算法的理性判断。
同时,AI技术的运用也帮助爱奇艺理解用户和合作伙伴等多方需求。“爱奇艺可以依托算法对用户的三种主要行为习惯——消费充值、互动评论、搜索行为——作出意图识别。行为建模预测用户的操作行为,如用户要看的下一部剧是什么?最终帮助舆情分析,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推荐。”另一方面,目前PPC、PGC、UGC三种模式也在AI技术的助力下,帮助爱奇艺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实现内容分发和变现。
数据算法需要落地,更需要创新。“历史数据能够评估流量表现,甚至能细化到单个镜头之上。成千上万的标签为内容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但最终拍板的还是在人。”王晓晖表示,
虽然科技越来越“重要”,但做内容的平台最终还是要回到人(用户)本身。
王晓晖用“制作逆袭、编剧上位”归纳爱奇艺在内容生产模式上的进阶。
“未来好编剧的数量和质量会倍增,其行业地位会进一步提高。但中国整体编剧水平何时上到一个新台阶,这依然是个未知数。”王晓晖认为,
制作能力可以依靠一个阶段的学习得以提升,但创作一个好故事的能力并不能计日程功。
为培养更多好故事、进一步提升编剧价值,爱奇艺推出“海豚计划”寻求优质剧本。“目前,我们已经在自制剧集里大大提升了对编剧的重视。”“重视“具体体现于全方位提升编剧费用,整合编剧团队力量,以及提高编剧在创作中的话语权。
“我们有自己的编剧合作团队,同时我们发现好编剧也要去支持他们,例如找到编剧工作室投资或者通过‘海豚计划’引进剧本。做平台一定不能封闭自己,什么东西都自己干,我觉得不是一个平台最理想的状态。”
“年轻人的小众文化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来‘炸’开大众流行。”这是爱奇艺首席营销官王湘君在现场提及的一句话。2017年《中国有嘻哈》《河神》《无证之罪》等众多爱奇艺自制内容走热,看似“小众”的内容有着连接大众审美的线索,都是值得进一步思索的文化现象。
发布上,爱奇艺公布了2018年将上线的200余部内容产品,涵盖多个内容领域。其中,有《河神2》《凰权•弈天下》《甜蜜暴击》等近80部影视作品;《机器人争霸》《热血街舞团》《中国有嘻哈(第二季)》《偶像练习生》等50余部综艺;《灵域6》《万古仙穹2》《四海鲸骑》《狐狸之声》《无敌小鹿》等90余部娱乐生态内容。
“好内容依然至关重要。”
对于明年即将推出的系列内容产品,王晓晖坦言有压力但更有信心。“我们的压力来自于大家都致力于把事情做好,但不能破坏性地完成;我们有信心是因为我们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够厚积薄发。”
2018年,爱奇艺将根据其内容创作团队和大数据团队对用户需求的深度学习成果,持续对影视、综艺和娱乐生态内容领域进行系统布局。王晓晖在发布上谈到了爱奇艺的“青春方法论”:推出新青春、新制作、新模式的互联网剧场,创新“一鱼多吃”的商业模式,关注大主题、大IP、大制作,重视编剧作用和制作成效,全面布局电视剧、超级网剧等各类剧集;网综领域则要打造“新题材、新偶像、新潮流”网综平台,以燃、酷、潮三大能力“领航”2018年综艺市场。
“我们想要告诉大家,
爱奇艺关注的不仅仅是年轻人,更重要的是关注着具有年轻心态的人,关注这个青春的时代
。”爱奇艺成立七年来,这是未曾改变的出发点。
方法论如何创新?
“没有一个播出机构能够吞下天下所有‘大鱼’,也没有一个播出机构能够实现靠一两部大剧就把市场份额占到最高。台网结合、大剧独播和联播相结合,开放合作会是未来三五年内最为理想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