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史
读史(ID:dushi918):上下五千年,立史明智,博闻通识,知古鉴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1949年叶剑英请傅作义吃饭,对方多喝了几杯 ... ·  2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3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堕了么”金牌接单员的称号是冤枉万贵妃了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史

你一定听过鉴湖女侠秋瑾的大名,但对她的事迹又有多少了解?

读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5-26 19:11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 读史 " 免费关注。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文:木木(微信公号读史专栏作家)


网上有人在讨论:秋瑾和丈夫王子芳关系好不好?


一方认为:他们关系应该不错,至少秋瑾留学、参加革命……还没有被休,而且秋瑾遇难后,王子芳不久便病逝,年仅30岁。


另一方认为:他们关系很差,王子芳是纨绔子弟,终日只知吃喝嫖赌;而秋瑾有理想、有追求,不顾危险反抗清廷,他们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所以秋瑾才会感慨: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真实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所以就免不了会想:出身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的无忧才女秋瑾,在嫁人生子之后,为什么还会走上革命这条道路?这里面有没有丈夫王子芳的原因?

秋瑾,生于福建厦门,长于浙江绍兴,秀美端庄,知书识礼,聪颖有悟性。


19岁这一年,秋瑾随父亲来到湖南湘潭。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请媒人上门为17岁的儿子王廷钧(王子芳)提亲。


官家千金小姐嫁给成功的商人,也算是良配,21岁这一年,秋瑾风风光光嫁进了王家。


次年,秋瑾生下了儿子王沅德,后来又生下了女儿王灿芝。


可是,秋瑾并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道在家里闲消遣、逗孩子的、养尊处优的少奶奶。


她识诗书、有志趣,同情和钦佩维新志士谭嗣同等人,因此与不好读书、游手好闲、视维新为乱党的丈夫王子芳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


按现在的话说,秋瑾和王子芳这对夫妻明显地三观不合加性格不合。


所以丈夫不理解妻子,不知道妻子在想什么,为什么那么想;妻子看不起丈夫,冷落他,暗自郁闷。


渐渐地,夫妻俩越来越隔阂,王子芳在秋瑾这里得不到温柔和温存,转而流连烟花之地,另寻温柔之乡。


而内心有道德准则的秋瑾是看不惯丈夫狎妓这种行为的,这让秋瑾越发地看不起王子芳,鄙视他,认为他十恶不赦,尽管王子芳面目俊秀,潇洒风流,颇有文名。


相比较于家世和颜值,秋瑾女士显然更看重一个男人的思想层次,对国家、对世界的关注。


这些,王子芳没有,秋瑾却认为他应该有。


当然,秋瑾更不会“贤惠”到为丈夫纳妾。


因为在她的标准中:男人蓄妾,是陋俗。


例如,后来,当湖南人陈范带着两个小妾去日本留学,秋瑾看不惯,给两位小妾灌输了新思想,直到说服她们离开了陈范,各自独立;后来,陈范想把女儿陈撷芬嫁给广东富商为妾,也因秋瑾反对而没能得逞。

不被理解、内心苦闷的秋瑾,当时与唐群英、葛健豪很是相投,她们经常相聚,赋诗谈心以及讨论国事,后被人称为“潇湘三女杰”,这也许是秋瑾少妇生涯里最乐意的事情。


在湖南生活了六七年之后,因为王家砸钱为王子芳在朝廷捐了个官职——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子芳到北京城赴任。


人生地不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的秋瑾感慨:室因地僻知音少,人到无聊感慨多。


当时的北京城,出入戏园子的都是男人,还没有女人大摇大摆地进戏园子看戏,因为这太抛头露面了,不符合她们那个阶层女性们的规则。但是秋瑾就敢,她坐着西式的四轮马车去戏园子,开创了上层社会女性进戏院的先河。


人以类聚,秋瑾在北京城认识了王子芳的同事廉泉、吴芝瑛夫妇,他们思想开明,崇拜孙中山先生,这些很对秋瑾的脾胃,很快和这夫妇俩成为了知己。


尤其是吴芝瑛,她是清末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侄女,颇负文名且思想进步,在她的影响下,本来就倾向于革命新思想的秋瑾,进一步接触到了更新的思想,不断开阔了眼界。


与之相对应的,是丈夫王子芳一如既往地保守和不进步,以及不理解,用秋瑾的话说“俗子胸襟谁识我?红尘何处觅知音?”


为了海外觅知音,倔强的秋瑾不顾王子芳的反对,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王子芳说服不了秋瑾,就偷偷藏起了她的首饰和积蓄,想用这种方式来阻止秋瑾出国,但是,铁了心要挣脱封建束缚的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还是出国了。


这是少妇秋瑾向革命志士秋瑾的关键一步。


老婆跑了,而且一跑就跑到国外去了,求王子芳的心里阴影面积?

王子芳在北京城郁闷,秋瑾却在日本不断进步:


1.在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

2.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

3.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

4.结识进步人士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

5.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开展妇女运动的团体共爱会;

6.参加反清秘密团体“三青会”;

7.在孙中山建议下,创办、主编《白话报》,为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起到先锋作用;

8.结识孙中山、黄兴、喻培伦等人,加入了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9.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0.创立了“天足会”,主张振兴女学……


秋瑾和王子芳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王子芳对于秋瑾在日本的这些作为,一直是极力反对,当然,反对无效,烈性子的秋瑾自然不会听他的。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的秋瑾在日本期间,与王子芳从无书信来往,当秋瑾从旁人处得知王子芳纳妾的消息时,虽然反感,但是却异常轻松和高兴,她认为:两个人的夫妻关系终于可以解除了。


于是,秋瑾给大哥秋誉章写信,请求秋誉章代她办理离婚,但是王子芳死活不同意,秋誉章折腾了几趟都没办成,离婚之事搁置。


留学期间为了筹措留学经费,秋瑾回过一次国。


回国期间,秋瑾在上海、绍兴结识了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等人,并由徐锡麟介绍参加光复会,正式投身国内革命事业。


正式回国之后,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后来为了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的经费,走投无路的秋瑾回到湖南湘潭婆家。


婆家盛情接待,并希望秋瑾和王子芳能够夫妻团圆,希望秋瑾留在家中,好好过日子。


秋瑾直言自己回来是为了办学和办刊需要经费,公公王殿丞慷慨解囊,但是希望秋瑾能够回心转意,与王子芳重归于好。


这位当初亲自选定了秋瑾做儿媳妇的老人家,在心里,一直认定了秋瑾才是他们王家的儿媳妇。


几天之后,借口出门看戏,秋瑾偷偷乘船,沿湘江离去。

离开后,秋瑾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抛开与丈夫王子芳之间的不和,这一点上来看,秋瑾对家人是负责任的,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是会连累家人的,与家人公开决裂,实际上,对他们也是一种保护,使家人免遭株连。


脱离了家庭,一心投入革命的秋瑾创办了《中国女报》,宣传女权,也宣传革命——“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