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非商业用途可无需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本微信公众号、微博ID:唐僧_huangliang,以便更好地与读者互动。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IT变迁” 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故事,给我这个公众号投稿。谢谢!
1997
——
2007
——
2017
最近接到点任务,让我想起一些往事,包括早年在中关村工作的经历,以及
10
年前看到过的一篇文章。
在网上搜索确认了一下,当年这篇的标题为《
工作站兴衰
40
年
》,发表于
CAD
制造业信息化杂志,我还曾转载过。
在
2007
年能经历并写出这个时间跨度的,国内估计寥寥无几,而文风也很像老外(估计是翻译的),基本上历数了
UNIX+RISC
工作站的发展历程。到
2000
年之后,我偶尔还能在客户处看到
像古董一样的
SGI
、
Sun
工作站
,从那时起
x86+Windows NT
平台(含
2000
和
XP
等)已经开始称霸了。
到今天又过了
10
年,感觉自己能勉强写写图形工作站
/
专业显卡
20
年以来的发展,当然现在身边的同事也有比我资深许多的。
一位胖胖的美女,有天带来了
ELSA
专业显卡彩页
记得
98-99
年那段时间里,有次在北京科苑电子市场(也就是当年闻名的中关村电子世界)遇到一位胖胖的美女,她当时所在公司代理专业显示器和显卡。由于之前曾在背后的柜台工作,就托我们帮忙推下
ELSA
(艾尔莎)、
3Dfx
和
ATI
显卡试试,并留下几个彩盒包装,其中包括一款
ELSA Gloria Synergy
入门级专业卡,还有当时比较火的
Voodoo 3 2000
。
熟悉图形工作站的朋友都知道,专业显卡也称专业图形卡(绘图卡),主要用于
3D
设计等用途,专门为
OpenGL API
和
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
DCC
(数字内容创作)等应用软件设计。关于
ISV
和应用领域在这里暂不展开,有机会再单独撰文。
ELSA Gloria Synergy
使用的显示芯片为
3Dlabs PERMEDIA 2
,
8MB SGRAM
显存。该芯片对
Direct3D
兼容也还不错,当时创新(
Creative
,就是做声卡的老大)显卡品牌旗下就有一款
4MB
的家用型号,关闭雾化(
fog
)特效可基本流畅运行极品飞车
5
,价格大概
300
多元吧。
后来有位用户曾经询问
ELSA Synergy
家族的新一代产品,说是用了
NVIDIA Riva TNT2
芯片,当时我信息还不够灵通,一下子给搞蒙了——不是因为不熟悉
TNT2
,而是没想到
TNT
也能做专业用途
…
10
年前我在一台装有
Quadro NVS 290
显卡的工作站上,运行
Siemens
(
UGS
)
NX Benchmark
时遇到了严重的显示错误。
NVS 290
只是一款
2D
专业显卡,因此在
OpenGL
支持上只有
Geforce
游戏显卡的水平。
当年我不曾想到,很快我就和专业显卡和图形工作站结缘,并在
99
年底帮助当时公司促成一笔上百片
GloriaSynergy
的订单,客户为一家国产
PC
厂商。同样的芯片,
ELSA
做成专业显卡价格可以卖到
1000
元以上,欧洲制造的用料和做工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关键还是驱动程序的优化使其能在
2D/3D
设计软件中保证兼容性,并发挥出好得多的性能。
当年
ELSA
还曾提供
3
个插件驱动,一举完美支持了
AutoCAD
和
3DS Max
(当时还没被
Autodesk
收购),它们是:
PowerDraft
:替代
AutoCAD
默认显示驱动,显著提高
3D
性能;
View3D
:
AutoCAD
中的一个模型浏览器,提供
3D
立体显示支持(后面我还会提到)。后来改名为
QuadroView
。
Maxtreme
:
3DS Max
专用显示驱动,最初支持
OpenGL
,提高性能并改善预览质量细节。后来随着
3DS Max 9
版本对
Direct3D
支持的加强,
Maxtreme
也同时提供基于
Direct3D
的选项。
当年除了
ELSA
之外,还有一家
3DlabsPERMEDIA 2
芯片的显卡能卖高价,那就是帝盟(
Diamond
)
FireGL
系列,同样是由于驱动的原因。可能有朋友觉得我写这些有点太久远,然而
正是此时的
ELSA
和
Diamond
,成就了后来
NVIDIA Quadro
和
AMD/ATI FirePro
(
最新一代更名为
Radeon Pro
)的辉煌,有机会再跟大家细谈。
PS
:我的微博个性域名
http://weibo.com/firegl
,也是为了向一代经典致敬。
这方面的主题一起头,想写的东西确实太多,如果大家爱看的话我只能一篇一篇来。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下我收藏的一块专业卡——
ELSA Gloria-XXL
,要知道作为旗舰型号的它,其零售价曾高达
18000
元。
在当年
ELSA
的专业显卡家族中,还有一款定位低些的
Gloria-XL
,也是使用了
3D Labs
的多芯片方案。之前一代的产品还有款
Gloria-L
,后来我也曾收藏并赠予一位友人。
下面内容,主要引用自我在
10
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就算是带大家怀个旧吧。在本文末尾处,我还想给大家推荐一个
了解今天图形工作站前沿产品技术的机会
。
从
ELSA
(艾尔莎)到
NVIDIA Quadro
ELSA
曾经是一家专注于显卡设计和驱动程序研发的著名德国显卡厂商,在专业显卡市场中一直拥有很好的口碑。他们之所以能够在相同芯片上实现比公版设计高得多的性能,得益于优秀的驱动研发能力。
在上世纪
90
年代,
ELSA
推出了一系列基于
3Dlabs
芯片的经典专业显卡产品。后来由于
3Dlabs
收购了一家显卡制造厂商开始销售自己品牌的显卡产品,其芯片不再向外提供,
ELSA
开始了与
NVIDIA
的合作。第一款产品是
1999
年推出的基于
TNT2
芯片的入门级专业卡
Synergy II
,成功地将这块“非专业”的显示芯片用于
OpenGL
专业制图领域。
据说
ELSA
的驱动研发小组解决了公版驱动中至少上百个
Bug
,并能够让
TNT2
的
3D
加速性能在图形设计软件中得到充分发挥。但由于当时
TNT2
芯片硬件的原因对少数一两个
OpenGL
函数还无法提供支持,
Synergy II
在运行
Maya
和
Softimage
软件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这款产品还显得不够完美。
后来,
NVIDIA
发布了集成
T&L
引擎的
Geforce 256
新一代
GPU
显示芯片,
ELSA
推出了基于它的专业版本
Quadro
芯片的
GLoria II
高端专业卡,从此开始了
NVIDIA
在专业卡市场中的辉煌。
注:其实第一代
Quadro
和
ELSA GLoriaII
算不上完美,因为还有另外一种专业显卡——
Wildcat
(野猫,曾属于
InterGraph
,后被
3D Labs
收购)
的存在。除了性能在当年无可挑剔,而且无论
XSI
还是高端三维仿真应用兼容性也是岗岗的,唯一的缺点似乎只有贵。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详细讲吧:)
后来
NVIDIA
将
ELSA
的驱动研发小组收入旗下。在其后的几年中,
ELSA
继续推出了基于
NVIDIA Quadro
系列芯片的
Synergy III
、
Gloria III
、
Synergy 4
、
Gloria 4
等专业显卡产品。尽管在显卡方面的盈利很好,但
ELSA
在通讯产品(
Modem
类)方面出现投资失误,最终导致
ELSA
德国总公司破产。此后,丽台获得了
NVIDIA Quadro
系列专业卡在亚太区(日本除外)的总代理,
ELSA
专业卡品牌在日本市场得到保留。
而之前负责大陆地区业务的
ELSA
台湾公司则被技嘉收购,成为了后者的全资子公司。在与
NVIDIA
的合作中断后,台湾
ELSA
一度成为
ATI FireGL
系列专业卡的代理,利用他们在专业用户中的口碑帮助
ATI
在大陆推广专业卡产品。
多芯片架构,
16MB+24/40MB
显存配置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1998
年
ELSA
采用
3Dlabs
芯片的顶级产品
――Gloria-XXL
ELSA Gloria-XXL
显卡采用最早的
AGP 1.0
规范的图形接口,全长卡设计。在
PCIe
出现之前,
AGP
作为
32
位
PCI
总线的替代者,在主板北桥芯片组上提供了一个
32bit 66MHz
的专用显卡接口。后来陆续推出速度翻倍的
AGP 2X
、
4X
、
8X
。
显卡背面布满了显存和一些其它芯片。整块卡没有一个直立电容,全部采用贴片式元件。
Gloria-XXL
显卡上共有
4
个主要芯片:其中右上角带风扇的那个是
3Dlabs GLINT MX
,作为主要的
3D
处理器,负责光栅化和纹理加速。左下角的是
3Dlabs
GLINT GAMMA
芯片,作为协处理器,负责几何和光照运算,相当于后来集成到单一显示芯片内部的
T&L
引擎,后来的显卡将这部分运算交由
Vertex Shader
实现——再往后是统一着色器(流处理器)。
左上角的芯片是
I
BM RGB640 RAMDAC
,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
VGA
模拟信号进行输出,它的带宽为
250MHz
,最大支持
1920 x 1080
分辨率。消费级显示芯片基本都整合
RAMDAC
了,早期的
DVI
数字输出还曾需要外置
TMDS
发射器。右下角则是一颗
3Dlabs PERMEDIA 2V
芯片。
如今的专业显卡上这些芯片的功能早已集中到一个芯片当中,当时还没有那么高的集成度,这样做无疑会带来硬件成本的大幅上升。
上图右边的
3Dlabs PERMEDIA 2V
,是整块显卡上唯一采用
BGA
封装的芯片,在这里只用于
2D
基本显示,与入门级的
GLoria Synergy
相比显得有些资源浪费了。
GLoria-XXL
显卡的显存分为
16MB
帧缓存
+24MB
纹理缓存
。帧缓冲采用了速度较快的
VRAM
显示专用内存,支持双端口操作;纹理缓存则采用了速度相对较慢的大容量
DRAM
,这样做可以兼顾性能和成本。独立的帧缓存和纹理缓存设计在容量利用率上,肯定不如现在的一体化显存,但它们拥有各自的显存接口和带宽。
16MB
帧缓存,由正反两面各
16
片三星
256K x 16bit
VIDEO RAM
组成,单片容量
512KB
,
50ns
,用于存放
3D
处理中的
帧缓冲
数据。显存上还贴有
ELSA
的型号标签,在上面可以看到显卡的产地是法国。
24MB
纹理缓存,由
3
片
TSOP II
封装的
SIEMENS
4M
x 16bit
EDO-DRAM
组成,单片容量
8MB
,
50ns
,用于存放纹理数据。标有
3.3V
的
SO-DIMM
插槽可以用于另外
扩充
16MB
显存,将
纹理缓存升级至
40MB
。
后来,
SIEMENS
公司的内存先后打上了
Infineon
和
Qimonda
的标志,
Infineon
(英飞凌)是西门子将旗下的半导体业务独立出来成立的公司,而
Qimonda
(奇梦达)又是
2006
年
5
月
1
日
从英飞凌分拆出来的内存公司。
位于
PERMEDIA 2V
芯片背面有
2
颗
QFP
封装的
IBM SGRAM
显存,单片容量
1MB
,
7.5ns
,最高工作频率
133MHz
,专供
2D
显示使用。
还有朋友记得
ELSA
影雷者游戏显卡时期的
3D
立体眼镜吗?关于这方面我又能单独写一篇怀旧的
…
该显卡除了提供
D-sub
显示输出接口,还有一个
3pin
的立体眼镜接口
。后来有些年中高端专业显卡普遍都带有这种接口,当初我还是在
Gloria-XXL
上第一次见到。另外,
I/O
金属挡片是经过了镀金处理的。
Gloria-XXL
显卡采用了
10
层
PCB
电路板
。在后来,中高端的游戏显卡上使用
10
层
PCB
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当时主流家用显卡还大多是
4
层
PCB
,
6
层
PCB
只能见于一些高端产品。
“
4298
”的字样代表这块显卡的生产日期是
1998
年第
42
周。
20
年后的今天,图形工作站有哪些变化?
微信文章写较长,能看到最后的都是哥们儿和真爱粉。关于专业显卡
/
图形工作站方面的回忆和现状,我至少还能再写几篇,但
不知有多少朋友喜欢看,所以麻烦大家多给我留言反馈意见
,只能通过互动和点击
/
点赞数来了解是否有意义了。手头的收藏品还有当年另一家知名的专业显卡
E&S Lighting1200
,以及一片较老的
Intense3D Wildcat
系列。要不要再写写与它们相关的故事呢?
最后插个小广告吧。下周三
8
月
30
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将举办
2017
戴尔科技峰会,并且设有专门的
工作站
20
周年展区
,以及相关内容的分论坛演讲——今年是
Dell
推出第一台工作站
20
周年,也是我工作的第
20
个年头。
这次展台上将会有新品亮点,我先透露一点信息吧:做过艺术设计特别是手绘动画的朋友估计对
Wacom
手写板(绘图板)
比较熟悉,而如今支持
多点触控的显示屏
也慢慢多了。那么能否把二者整合,实现
宽广且直接在屏幕上产生作品的创作空间
呢?这样的产品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没机会来
DTF
峰会现场的朋友,也可以点击文章底部“
阅读原文
”链接,到时观看现场视频。或者继续关注我写的东西,希望能把现场的精彩分享给大家:)
注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组织机构无关,如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在留言中批评指正。
进一步交流
技术
,
可以
加我的
QQ/
微信:
490834312
。如果您想在这个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技术干货,也欢迎联系我:)
尊重知识,转载时请保留全文,并包括本行及如下二维码。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企业存储技术》微信公众号:
HL_Storage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识别关注
历史文章汇总
(传送门):
http://chuansong.me/account/huangliang_sto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