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卷,由于便于携带,
内容丰富,舒卷自如,
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
而且适于收藏把玩,
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古代名家的书法手卷,
它们代表中国书法最高成就,
敬请欣赏。
王羲之 《兰亭序》
(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与众文人雅士会友于会稽山阴兰亭,众人提笔赋诗,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真迹仍然下落不明。
颜真卿 《祭侄文稿》
(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
《祭侄文稿》与《兰亭序》《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 《寒食帖》
(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时值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
张旭 《古诗四帖》
(代表了狂草的最高成就)
▼
《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共40行、188字。传唐代张旭书。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拖尾有明丰坊、董其昌题跋。
黄庭坚 《松风阁》
▼
宋人书尚意,所谓“宋人尚意”,即在法的基础上,宋代诸家各自标新立异,更强调艺术个性的自由抒发,黄庭坚便是其中最有创意的书家之一,他的行草书,独具一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米芾 《苕溪诗帖》
▼
此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笔画粗细的变化,构
成了米芾书体的美妙之处,因此字字皆有新法。笔画虽然相同,但到了米芾的笔下,同一字却有旷世之美,通篇的构筑,布局的安排,皆有让人惊叹之处。颇见文人内心独立,以高雅为己任的追求。《苕溪诗》是米芾中年的作品,那时他在游历苏州、无锡,此卷是他出发造访无锡之前的手笔。虽中年已到,但字中却不乏天真之气,以胸中之美,贯注全篇,整个书风令人惊叹不已。
赵孟頫 《前赤壁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