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京剧票房伴随着京剧艺术已经有
150
多年的历史,它既是京剧艺术的传承站,也是京剧艺术的参与者,在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篇章。每个时代的京剧票房都会有其特征,虽然京剧在当下并不景气,但作为曾经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被誉为国粹的古老剧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仍然受到欢迎。京剧专业剧团凋零了,可京剧票房在全国各地还是很热闹,一是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后,不少人有了闲时,对业余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二是国家经济发展了,各地文化设施的投入已经制度化、规模化,诸如社区文化中心遍地开花。所以,京剧票房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本文结合自身办票房的体会,对如何搞好京剧票房建设的六要素(宗旨、定位、制度、人员、经费、场所),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宗旨是京剧票房的文化和灵魂
为什么要办京剧票房,问这个问题好像是多余的,可细细想来,并不是都能讲清楚的。不论是心血来潮,还是深谋远虑,首先要把办票房的指导思想(宗旨)想清楚,可能有些回答很简单:过过戏瘾,会会朋友。但深一步,姑且不谈政治性思想性,办票房的宗旨,笔者归为二点:
1
.寻求快乐、陶冶情操、充实生活,
2
.崇尚艺术、相互学习、提高水平。这是京剧票房的文化,不是无根之木,这也是京剧票房的灵魂,不是空壳之躯。
有了清晰的京剧票房宗旨,我们才不至于喜欢了一辈子戏,还搞不清究竟在票房寻求什么。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拔高京剧票房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它应该是接地气、聚人气的场所,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
因此,京剧票房要有生命力,所有参与者都要对办票房的宗旨形成共识,才能消除歧见,共同呵护好票房这个票友的快乐家园、精神源泉。
二.定位是京剧票房的性质和形式
京剧票房的定位,必须准确合适,要考虑自身条件和需求相匹配,考虑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所谓票房性质,就是主办方(出资方或场所方)是政府背景的,还是城镇社区;是票友自发组织,还是私人创办。至于京剧票房形式,二个含义,一个是模式,如会员制票房、京剧茶座、家庭票房等,另一个是类型,如综合类的京剧行当(流派)票房,或者单一类的某京剧行当(流派)为主的票房。
选择定位,应该慎重选择,既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过于束缚、限制。队伍太庞大,会增加管理难度,导致大家不满意。同时也不要孤家寡人,没有交流和互动,达不到办票房的目的。所以,无论是新办(筹备)票房,还是准备调整定位的,一定要集思广益。因为每种性质和形式的票房都有利弊,有政府(社区)背景的票房,可能支持力度大,相对稳定,但指令性意见较多,票房自主性差些;自发组织的票房自主性强,但得到的支持力度小,相对稳定性就差了。还有综合类票房,品种丰富,易于演出,但受行当流派不同的影响,互相交流就少了;反之,单一类的票房,由于行当流派相同,所唱戏码相同,相互交流学习就比较容易。经过这些分析,作出比较,最终还是要尊重大多数票友的意愿,来决定票房的定位。
因此,一但京剧票房定位确定后,要根据其性质处理好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各方的支持,同时对票房的形式加以逐步完善,扬长避短,让票房的定位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
三.制度是京剧票房的规矩和纪律
京剧票房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它能体现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平等,能够凝聚共识,共同管理和遵守相关的约定和约束,把行动自觉与制度规范有机结合,确保票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避免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误会、误解。
票房制度建设,既不能简单化,也不能复杂化。有几个关键环节和内容还是要用制度来保证,比如会费收入、经费使用,必须有原则和透明,杜绝不当操作;票房活动方式必须以会员为中心,兼顾社会交往和交流,防止厚此薄彼;会员、乐队成员的进退,要考虑票房整体利益,避免决策失误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把制度建设抓起来,不是制造麻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制度,能够使大多数人有安全感、快乐感,从而养成票房的良好风气,成员之间更和谐更团结。
四.人员是京剧票房的根本和源泉
京剧票房的第一要素是人员的落实。
人员分为二部分(可能也有重叠),一是票友(会员),二是乐队。人员中三大支柱,一是召集人,二是骨干,三是以司鼓和操琴为代表的乐队。
召集人(创办人)应该是真诚为大家服务,热爱京剧艺术
的热心人,办事公道有头脑,乐于奉献有人脉;骨干是票房的核心,同样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能够做好份内事,遇到困难能够分担;司鼓和操琴是票房的品牌,要选择专业和业余中徳艺兼备,能够吸引慕名者和崇拜者的人选,提升票房的艺术水平。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票房人员稳定很重要,但是人员流动也很正常,这里有许多因素,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票房不要轻易关掉或停办,无论用什么方式也要把票房维持住,哪怕是几个人一把琴吊吊嗓子,也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凝聚和稳定人心,适时调整,重新恢复正常活动。至于所谓休克疗法,可能会产生后遗症,所以要谨慎处理。
五.经费是京剧票房的保障和支撑
京剧票房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钱联系在一起,玩票玩票就是玩钞票(至于钱是公家出的,还是票友自掏腰包的,暂且不说)。目的就是化钱找乐,消费精神产品。
经费的来源,绝大多数是票友自筹的会费,用途主要是支付乐队的劳务费和与票房活动相关的开销。这里会费标准怎么定,涉及到票房定位产生的需要支付的费用(乐队费用、其他杂费),然后平均到会员人数是多少。如果是个人出资创办的或公费开支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经费短缺,是一个普遍的情况,这方面各有方法,各有门道。因为没钱或长期赤字,票房正常的活动就得不到保障,想要提高和发展票房水平却缺乏经费支撑,也只能是无米之炊,画饼充饥了。而真正解决经费的出路,还是要有精准的定位和可靠的人员,才能保证票房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