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谷趋势
决策者的首席情报顾问。2016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自媒体50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把“飞机”装进汽车里、出门打飞的、外卖骑手变 ... ·  5 天前  
鱼哥论道  ·  字少,事大! ·  5 天前  
鱼哥论道  ·  字少,事大! ·  5 天前  
财经杂志  ·  ETF大变局|《财经》特别报道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谷趋势

民生银行,对自己人下手了

智谷趋势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06 20: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民生银行从曾经的“小微之王”变成现在的垫底银行的原因,包括治理结构变化、管理层权力重塑、粗放式管理暴露、内控问题以及复杂的利益纠葛等深层次问题。文章还提到了民生银行在业绩和风险方面的压力,以及其试图通过改革和人事调整来重获市场信任的努力。同时,文章也关注了民生银行员工面临的薪酬压力以及管理层面临的挑战,包括平衡股东关系、解决股权结构问题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民生银行深层次原因导致其市场表现不佳

治理结构变化、管理层权力重塑、高速增长期掩盖的粗放式管理等导致民生银行陷入困境。

关键观点2: 民生银行面临业绩和风险的双重压力

不良贷款率依然高企,逾期贷款增长,资产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

关键观点3: 民生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重获市场信任

包括推出五年发展规划、开展人事调整等,但改革效果尚未达到预期。

关键观点4: 民生银行员工面临薪酬压力

降薪潮下,员工仍需感受董事长的高薪暴击。

关键观点5: 民生银行管理层面临平衡股东关系的挑战

股权结构不稳定,重大关联交易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通过改革来平衡股东关系。


正文

作者 | 围观群众

智谷趋势 | ID:zgtrend


从“小微之王”变成“垫底之王”,民生银行只花了不到10年。


市场对它,算是“不待见”到了极致。


三年前,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民生银行以0.35的市净率,在上市银行中垫底。今天,垫底的依然是它,市净率还进一步降到了0.28。


市场态度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悲观了。民生银行,到底怎么了?


梳理其深层次原因,可以看到的有:


治理结构变化

民企股东与高管层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权力结构被重塑

高速增长期掩盖的粗放式管理,开始全面暴露,再加上羸弱的内控和复杂的利益纠葛……


只有破除这些深层次的顽疾,才有可能重获市场信任。


在这问题没得到真正解决之前,民生银行也许还将继续垫底。



2020年,民生银行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业绩”:归母净利润骤降36.25%。


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观察的角度是,新官上任业绩“洗澡”,再正常不过。彼时正值洪崎退休,新任董事长高迎欣接棒,民生银行亦将其解释为——主动处置风险力度加大。


随后,《中国民生银行五年发展规划》出台,信誓旦旦,大有准备迎头追赶之势,规划提出:


民生银行将用两年时间夯实基础,从2023年开始步入“持续增长期”。


然而,今天时间已经走到2024年,我们不管是站在业绩还是风险的角度,都基本上能够得出结论:


民生银行的这一目标,未能兑现。


先说风险。


从2020-2023年,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连降了三年,从高峰期的1.82%降至1.48%。看上去已有好转,依然是同行里面最高的之一。


截至2023年末,民生银行1.68%的不良率,依然位列12家股份行的第二位,仅次于华夏银行。地产不良率,更是高达5.29%。


这也说明,民生银行的历史包袱很重,还远远没有完全化解。同时,资产质量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一方面逾期贷款猛增。从2020年至2023年,民生银行逾期贷款从780.88亿元一路走高至879.03亿元,今年上半年又走高至962.83亿元。


另一方面,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的迁徙率较上年末显著增长。



各方面数据来看,都是压力山大。


那么,民生银行的业绩有没有显著上升呢?也没有看到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2024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实现营收655.89亿元,同比减少6.12%;归母净利润224.74亿元,同比减少5.48%。


显然,这样的业绩,要谈到“持续增长”,为时尚早。


令投资者糟心的是,当前业绩上的双降,已经是修饰后的结果。


为什么呢?


首先,是民生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少了。2024年上半年为205.51亿元,同比减少7.47%。从上述资产质量情况来看,减少信用减值损失的计提明显依据不足的


其次,是民生银行上半年的业务及管理费,为205.71亿元,降幅2.67%。而员工薪酬为122.43亿元,同比降低6.54%。


可见,民生银行当前的净利润有一部分是从员工薪酬中挤出来的,降本增效的算盘打的啪啪响


从民生银行当前的一系列人事调整来看,这一块还得继续发力。



事实上,在愈演愈烈的银行降薪潮里,民生银行算得上“勇立潮头”,动作是比较激进的。


据凤凰网财经报道称,近期在网上流传的一则交易对象为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交易类型为工资的收款信息截图显示,有员工7月收到的工资只有2420元,即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有员工看到一季度的年终奖直接破防;有的分行季度奖金降了25%;有的表示打发叫花子呢,果断离职了。


翻一翻各大社交媒体和门户网站,你很容易能看到自称民生银行员工的吐槽合集:


“下班时间一过,厕所的灯就关了。”

“即使是大夏天,空调也是能不开就不开”

“到手的业务营销费用和弹性福利都变少了”

……


从这些吐槽里,你能看到民生银行在降本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但“创意”不止于此,民生银行还对临退休管理层们动手了。近期,民生银行“转非”的老领导们,又被人力资源部要求回归工位了。


据说电脑和电话都已配好——当然,只能登陆内网。这意味着一众快60岁的老同志们甚至无法用电脑炒股。


什么叫“转非”?这其实也是银行福利的一种。不少总、分行业务部门和中后台的管理层们,可以提前享受退休生活,保留职称,工资待遇基本不变。


现在,这样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也要消失了。


但吊诡的是,让这些“转非”老领导们回来上班,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很难理解。


要知道这些人早已不在江湖许久,很难指望他们创造出什么效益。


正因如此,有市场人士推测,民生银行此举,也许是为了变相降低转非人士们的薪酬。毕竟回来上班之后,如果继续面对KPI,老同志们未必能完成,收入打个折扣也就师出有名了。


当然了,也不排除激励老同志们,焕发自己事业的第二春。毕竟还没到60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绩的时候啊!


2023年,民生银行员工平均薪酬为50.9万元,较上年减少了0.46万元。不过,平均薪酬降了,领导们的激励倒是依然高高在上。


2023年,民生银行董监高薪酬总额为4681.7万元,居银行业之首!你敢信?


其中,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的个人年薪为373.52万元,位列A股上市银行之首。


写到这里,不禁感叹民生银行的员工的优秀。一边顶着降薪的浪潮,一边还要感受董事长冠绝银行业的薪酬暴击,天天吃柠檬还能把业绩完成,属实抗造。



不过,客观来说,民生银行董事长拿一份天价高薪,倒也情有可原,说得过去。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位子,实在不好坐。


作为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发起成立的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过去几十年里,它充分享受到了独特股权架构带来的发展红利,却也因此吃足了苦头,为发展埋下了隐患。


这话从何说起?


民生银行的顽疾,就在于股权结构极不稳定,以至于没有人能为民生银行最终的经营结果负责。股东关系难以平衡,关联交易盛行,影响也极为深远。


这几年,民生银行平白无故收了不少天价罚单。


比如,2023年7月,民生银行被银保监会处以8970万元罚款,没收2.462亿元违法所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未经董事会审议。”


高额关联贷款,也消耗了民生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让它举步维艰。


所以说,民生银行董事长的薪酬里,其实包含了平衡股东关系的报酬。高迎欣在这方面干得怎么样?


他上台之后采取的策略是,把民生银行与这些股东的矛盾摆在了明面上,坚决处置


2023年10月,民生银行两次对泛海系相关公司提起诉讼,要求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2024年5月,民生银行再度提起诉讼。


这似乎是一个向好的信号,民生银行开始着手解决绑在自己身上最难解的结。但换句话说,也可见任务之重,压力之大。


毕竟,类似的结还有不少:


东方集团持有民生银行2.92%股份,质押率高达99.03%;

上海健特持有民生银行3.15%股份,质押率高达100%;

同方国信、深圳立业也分别持有民生银行4.31%、4.49%股权,质押率分别为98%和71.96%。


高调“开战”,看似激进,也许是高迎欣深思熟虑后的策略公对公,才有破局的机会。


要知道,在这些企业背后站着的,也都不是一般人。张宏伟、孙明涛、史玉柱、刘勤勤,各个都是猛人,解决这些问题,极为考验魄力和智慧。



未来,民生银行往何处去?很重要的观察点,是高迎欣在内部开展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比如设立战略客户部,将战略客户收归总、分行统一管理;

比如强化支行行长的权限,弱化支行明星客户经理的自主权;

比如提高客群相关指标在考核中的占比。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人事变动,涉及投行部、网金部、个金部、交易银行部、各地分行等多个下属机构。


这些眼花缭乱的动作,会把民生银行带向何方,有分析人士指出,民生银行改革的终极形态,也许可以描述为:


披着民营股份行外衣,但风格会越来越像“国有行”


什么意思呢?言下之意,一是侧重稳健,二是国资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听起来,当然是好事。不过,能否符合市场对民生银行的期待呢?毕竟,曾经的民生银行,在董文标时代狂飙突击,极其擅长创新。


它只用了短短13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86亿资产的“袖珍”银行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银行,商贷通、事业部等新玩意层出不穷。


但随着时代变化,民生银行的锐气,似乎也逐渐消磨。


在董事长洪崎上任之后,民生银行“随大流”选择了重仓房地产,以至于风险暴露,经济环境一变,粗放式发展的后果逐渐显现。


要走出沼泽,它还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练好内功。


2015年以来,民生银行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似乎始终浮于表面,雷声大雨点小。


各式“改革”的宏大叙事,一个接一个被抛出来,炸得市场晕头转向。


号称“民生银行乃至中国银行业前所未遇的全面转型谋划”的“凤凰计划”,以及此后的《三年规划》、《五年规划》,莫不如此。


也许我们能够理解,民生银行希望通过这些旗帜鲜明的动作,向市场证明:


当年那个最先锋的、最具创造力的、最敢为人先的改革试验田,并未褪色,民生银行依然是中国商业银行里的那颗明珠。


但随着时间渐渐流逝,这些改革都没有激起澎湃的浪涛,只留下匆匆一瞥。


财新曾如此概括民生银行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


“民生银行需要浴火重生,但之前首先要搞明白,到底是什么造成现状。

是经济周期和民企现况使然?还是自身战略错误、管理失误导致经营性失败?或是如银行内外不断质疑的那样:部分股东、内外实权人物将个人利益置于银行利益之上,造成风控全面失控的后果?

客观而言,前述三大原因都或多或少存在。”


也许,民生银行兜兜转转,绕不开那个核心问题:民生银行要成为怎样的银行?


董文标时代,在各种“胆大妄为”的创新背后,是“民生银行就是要做特色化的银行”的宣言。它的一路狂飙,创造了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史上的奇迹。


如今,高迎欣的改革行至中途,也该认真想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了。



中产必须要调整预期了。楼市救市、地缘关系、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决策。


加入智谷趋势年度会员,每周收获一次对世界资讯的认知与独到判断,胡润TOP10的智谷趋势 三十多位研究员 辅助大家,去理解资讯背后的趋势和本质变化。


中文互联网正在消失,千万别让自己成为那个代价。


现已涨价至299,前50人减免100元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参考:

民生银行如何浴火重生,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