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官方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大学

会议预告 | 第九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ICIC2017

武汉大学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11-09 21: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九届

跨文化传播 国际学术会议 ICIC2017

第九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简称ICIC2017)将于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武汉大学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主义与跨文化传播”。在这个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割据主义并存的时代,中国试图超越全球化的局限,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人类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实践路径。我们期待大家相聚武汉大学,通过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共同探寻人类和谐共处、自由交流的智慧。


一、会议主题


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主义与跨文化传播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Multiculturalism &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二、会议宗旨


今天,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感知到一个重要背景:全球化的负能量愈来愈强大,演化成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所说的“财富是全球性的,苦难是地方性的”,而文化多元主义也随之扭曲为文化割据主义,人类的跨文化传播似乎变得越来越脆弱;另一方面,中国试图超越全球化的局限,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构全球化2.0,给人类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实践路径。

因此会议将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所包含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民心相通”等跨文化传播理念,面向多元文化实践过程中的文化间交流、跨文化冲突与协商。从各文明体系、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需要出发,思考如何将“一带一路”建构为文化间的互惠关系,重构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互补性,探讨这一全球倡议的跨文化理论基础和实践可能性。基于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的原则,寻求超越跨文化冲突、建构“命运共同体”的可行之道;透过“民心相通”的视角,探寻跨文化敏感、共同感知、移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路径。 会议期待在与会学者们的共同探讨之下,从跨文化传播层面达成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化理解,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重建多元文化主义。


三、会议组织者



主办方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


合作方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智库联合体(University Think Tank Union)、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与传播研究》杂志、《国际新闻界》杂志、《新闻大学》杂志、《现代传播》杂志、《新闻与传播评论》杂志

协办方

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杂志

九派(武汉)全媒体有限股份公司

会议召集人

单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四、会议安排


本次会议将包括ICIC2017前会和正会两部分,会议围绕大会主题广泛邀请世界各地的学者展开系列学术活动,进行充分而深入的学术研讨,力争形成具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ICIC2017【前会】

从11月初开始,作为ICIC2017前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将先后邀请两位国际知名学者莅临武汉,围绕大会主题举办系列讲座。


嘉宾介绍

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Clifford Christians),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媒介学院 荣休教授,传播研究所前主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他是闻名世界的媒介伦理学研究者,曾被誉为“媒介伦理之父”。


延斯.奥尔伍德(Jens Allwood),瑞典哥德堡大学、延雪平大学教授,哥德堡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北欧跨文化传播协会主席。他是瑞典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学刊》杂志主编。


目前,ICIC2017前会已经拉开大幕。11月2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媒介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克利福德•克里斯琴斯( Clifford  Christians )应邀进行了主题为《多元主义与跨文化传播》( Pluralism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的讲座。


ICIC2017【正会】

大会于11月24日至26日正式召开,海内外学者云集武汉大学。

参会的主要嘉宾

(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白贵,中国大陆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比尔.伯克利(Bill Berkeley),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陈凌,中国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


陈龄慧,中国台湾

台南艺术大学动画艺术与影像美学副教授


大卫.布鲁门克兰茨(David Blumenkrantz)

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新闻系教授


郭建斌,中国大陆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洪浚浩,美国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传播系教授


简小滨,美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全美东亚语言资源中心教授


科尼利厄斯·普拉特(Cornelius Pratt)

美国,天普大学战略传播系教授


克伯莱.阿亚兹(Qibla Ayaz),巴基斯坦

白沙瓦大学伊斯兰和东方研究学院教授


林福岳,中国台湾

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副教授


那迪.阿赫塔尔(Nadeem Akhtar),巴基斯坦

恰哈特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副教授


邱林川,中国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沙基拉.雅各布(Shakila Yacob), 马来西亚

马来亚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系教授


单波,中国大陆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斯坦利·纳里博.恩古阿

Stanley Naribo Ngoa

尼日利亚, 国家开放大学大众传播部教授


苏蘅,中国台湾

台湾政治大学新闻学系教授


苏加斯.塞纳拉特(Sugath Senarath)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副教授


托马斯.汉尼茨(Thomas Hanitzsch),德国

慕尼黑大学传播与媒介研究学院教授


吴飞,中国大陆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西马塔拉.巴布.萨希卜

Hikmatullah Babu Sahib,泰国

宋卡王子大学访问教授


徐开彬,中国大陆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许正林,中国大陆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姚曦,中国大陆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于格.欧梯也(Hugue Hotier),法国

波尔多三大教授,组织传播研究中心前主任


张允,中国大陆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赵月枝,加拿大

西蒙菲莎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周树华,美国

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嘉宾名单持续更新中)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 protected]

通信地址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330室,430072

联系人 :郑中原、张洋

电话 (86)027-68756969

会议网址 :http://media.whu.edu.cn/

http://www.icchina.org

志愿者招募


大会现面向学院在校生征集学生志愿者

具体要求如下


/ 工作内容 /


会议服务、嘉宾接送、宣传制品的设计与编辑(如海报、H5等)


/ 报名方式 /


1. 请将应聘简历发至[email protected]

邮件名为姓名+ICIC志愿者;

2. 请在简历中写明自己的特长、优势、相关经历和联系电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