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0mbkeeper  ·  这里面有家西餐厅挺不错的。-20241118 ... ·  6 天前  
纯银V  ·  刚看完@水木丁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头条、美团点评、滴滴闭门开会3.5小时,所有干货都在这里(精编版)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1-21 20:39

正文

11月17日下午,乌镇西栅河边的转角咖啡馆里,今日头条张一鸣、美团点评王兴、滴滴程维,三位中文互联网的“少壮派”来了一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闭门论坛。


如何反思企业现象级的发展速度?


如何对待企业高速发展却不盈利的问题?


“下半场”的增长点在哪里?


技术驱动对企业未来的价值?


互联网公司的国际化出路?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起来的超级独角兽,他们抓住了上半场连接构建平凡太机会的最后几张船票。他们的成功是否可复制?

……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整理邹容

来源36氪(ID:wow36kr)


三个人旧交


主持人骆轶航:有件事我一直想求证,程维做了第一版滴滴打车,给司机试用之前,拿给王兴看,王兴说是垃圾。


王兴:我说用户体验可以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例如不应该有注册,我不习惯用“垃圾”这种词,我觉得有很大改进空间。


程维:他说了。他很客气地给我指了一些意见,他说现在APP哪里还有这样复杂的注册流程。我也认为那个设计挺垃圾的。


骆轶航:一鸣团队招了一个女士,柳甄,传说是柳青的堂妹,你是何居心啊?


张一鸣:我拉柳甄入团队,肯定不是因为她是柳青的堂妹或者因为之前Uber是滴滴的竞争对手。程维知道,我跟柳甄很早之前就认识了。


程维:我知道柳甄去一鸣那里,我第一时间给祝福。我跟一鸣讲,柳甄是好同志,我是鼓励的,也是祝福的。


两个人特点相差最远的搭配起来可能化学反应最强,所以我觉得柳甄跟一鸣在一起会有很强的化学反应。


谈下半场


骆轶航:今年王兴和程维都提到过“下半场”的概念,大致是说,流量红利和技术增长红利差不多耗尽了。昨天李彦宏有一个主题发言,移动互联网的战争结束了,未来不会有独角兽。你们三位,美团点评、滴滴、头条,算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起来的超级独角兽了。你们到底怎么看“下半场”这个问题?


张一鸣:移动互联网只是整个信息技术大浪潮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我们说新技术,信息处理,通信,TMT,从这个角度来说,移动互联网肯定不是一个分界点。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暂时过高峰了,但是更多的连接,更多的数据,更强的处理能力之后,应该还有机会,有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还在继续展开之中。可能会有短的沉寂期,就是从市场渗透率的角度上来讲,我觉得可能上半场已经结束,中国可能过一半了。


王兴:我喜欢思考一些边界问题,划分一半一半是最容易的边界。很多问题都是A乘B的问题,例如用户数乘以每个用户平均时长,那是总花费的时长,或者用户数乘以每个用户创造的价值,是总价值。

增长有几种情况,一个是A涨B也涨,这个增长最快;一个是A涨B不动,这是一种增长形态;另一个是A涨B下降。可能最早两个都涨,用户数快速增长,还能翻倍,每个用户的价值也能够翻倍。


到今天,中国的网民正好过了一半,中国十三亿人,现在7亿网民。全球也正好差不多,你的用户数不可能翻倍了。但是每个用户能够创造的价值还有巨大的、甚至是几个数量级的上升空间。


就像钱穆有句话叫“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它是完全交织在一起的。


程维:滴滴的上半场肯定还没结束,但下半场已经来了。我们三个企业能够在四年、五年、六年做这么大,肯定有一些大时代的背景,2012年,所有的领域都已经在线化了,但是交通工具是离线的。直到智能手机普及,定位技术、4G网络的稳定,使得这个交通工具可以连接。


我们永远这么连接下去吗?什么时候是边界,什么时候是尽头?就像人一样,上半场就是长身体,越来越大,20岁以后就不会越来越大了,但是他的智慧、心智会越来越成熟。


我觉得平台也是一样的,它不再靠更多的连接,可能是UP值,可能是更多密度以后带来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突破,它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重构产业链,可能进入更深刻形态,包括了国际化。


我觉得我们很幸运,抓住了上半场连接构建平台机会的最后几张船票。


发展速度


骆轶航:你们三家是用一种现象级的速度在扩张,你们是否反思发展是不是过快了?


张一鸣:确实速度非常快。但我有时候想,有慢的可能性吗?或者,慢是否会让我们更好?2012年之前,大家都强调精益创业。我觉得,精益创业不符合长远发展,长远发展是不会等人、等组织自然扩张的。我觉得大家都还可以更快,其实可以更快的。


骆轶航:对今日头条来说,快没有造成任何负效应?


张一鸣:因为快,导致你慢的那部分会有负面效应。事情有节奏,如果你赶不上事情的节奏,你就会有负担。比方说公司的成长要求你国际化,你没有跟上,那国外的市场就没了,当地对手就起来了。甚至海外的对手就进来了。


骆轶航:程维也这么觉得吗?如果不快的话,Uber早就把你们给制住了。


程维:互联网早期的比赛规则跟现在有很大不同,不能简单地把上半场的一些胜负经验直接照搬。BAT创业的时候,大家并不懂互联网,并不了解互联网发展的规律。现在我们再创业的时候,大家对互联网是非常了解的。


之前的竞争有点像拉力赛,大家80迈的速度开三天,现在有点像F1,200迈的速度三圈,直接就决胜负了。而且资本推波助澜,使得这种竞争就像F1赛道里面的直道竞速赛,就一个直道。油门踩得狠。技术跟不上,团队跟不上,组织跟不上,资金跟不上,那你就不行了。


王兴:我觉得快肯定是需要的,就像物理,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慢于一定的速度是脱离不了大气层的。


程维刚才用F1打比方,我想起一场真实的比赛,舒马赫和阿隆索的最后对决,双方非常近,长期齐驱并驾。最后关头谁先松油门或者谁先踩下刹车,决出胜负。最后阿隆索胜出了。事后别人问阿隆索,他说那一刻我想,大家都不松的话,可能车毁人亡,他有小孩,我没小孩。他应该让我。竞争很极致的时候,其实对人性是个考验。


另一方面,当竞争到极致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另一个问题,就像拍卖,拍卖有个说法是winner’s curse(赢者的诅咒)。这是拍卖理论里面比较经典的研究,如果大家疯狂竞争,就可能出现超出实际价值的第一名,不太划算的。


关于盈利


骆轶航:滴滴和美团点评现在都不能说是盈利公司,你们怎么看高速发展却不盈利的问题?


张一鸣:头条也不怎么盈利。我们基础投入挺大的,但我们是不烧钱的公司。


王兴:长期来讲,企业肯定是需要盈利的。但是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策略,得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游戏。BAT里面,阿里最晚盈利,但阿里比百度大很多,并不是简单比拼谁更早盈利。


张一鸣:10多年前早期那些追求盈利的公司,现在看来,也许错了。你在一个非常有前景,非常长的跑道上,你就应该低空飞行。10年前的那一批公司应该把之前的利润都用到更深层次、更大规模的投入上。假如当时这么做,他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王兴:亚马逊就是这个策略,他很早想清楚这个事情,长期在盈亏线上。我非常同意一鸣的说法,早期投入是很划算的。


张一鸣:现在为什么竞争激烈,因为大家一起往终极优化,往长期优化。往长期优化的话就压缩短期。


程维:企业发展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赢下一块阵地,把自己主业做好。第二阶段是在这个阵地里面怎么控制利润率和投资的问题,考虑盈利。


一开始就想赚钱,没有现实意义。我们跟美团点评都还在第一个阶段,只有真的赢下这个市场,才有可能真的有利润。可能一鸣是下个阶段了,就是有利润怎么花的问题。


技术驱动


骆轶航:你们三位怎么看技术对你们未来的价值?或者说,你们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当做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


王兴:下半场可能有三个大的增长点。一条路是真正的硬科技,比如人工智能、VR、AR诸如此类;另一条路是跟传统产业的全面深度结合,比如猫眼电影,全国卖电影票最多,但我们要和发行、制片,和整个B端平台结合,这是一种深入。美团点评最大的业务是要让中国人吃得更好,这不是靠互联网简单解决消费者这一端的问题,还有如何缩减商户端的营销成本、人工成本、租房成本、食材成本等,这些事情需要和各个行业深入结合。第三条路是海外市场,因为还有更多未开垦的,未到过半饱和的地方。


综合来看,科技很重要,我非常相信科技。但我希望美团点评被认为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


张一鸣:我们的确是个科技公司,整体上更偏技术一些。每当别人说头条是媒体时,我都有些诧异。


最重要还是你的服务,给产品、给用户、给社会带来什么。从这个角度看,技术只是生产要素之一。它在有些产品中扮演的角色会更重,有些产品中,它解决核心问题,它跟商业化的成功多少没有这么大的关系。


很多公司很赚钱,比如Visa,跟技术没有太大关系。很多人会觉得高科技才酷或者才赚钱,我不觉得。


未来,技术有机会扮演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短期来看,品牌、渠道是重要要素,长期来看,还是取决于技术。


总体上,技术当然重要,但你的目标是提供产品服务,怎么更有效就怎么提供。


程维:我觉得技术无与伦比重要。


滴滴上半场的主要工作是连接所有交通工具和人出行的需求。下半场就是在云端构建一个人工智能的一个交通引擎。我们叫它滴滴大脑,最大程度地去匹配供需,去调度运力,包括无人驾驶。


两周前,我问过杨致远一个问题。未来五年,我有两个最重要的工作,一是滴滴的国际化,二是让它变成一个技术领先的公司。杨致远问我,你们为什么要成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他说中国成功的公司好像都不是技术驱动的公司,商业成功就成功了。我听完后一分钟没说上话来,我觉得这是这个问题复杂的地方。


我觉得任何企业,在技术方面一定是最长时间投入,最缓慢拿到回报的,不容易那么快地转化成产品,或者是那么快转化成商业。之前中国企业把别人的技术应用在中国市场上,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成功了一批,接下来会慢慢地往下深入,出现更多产品性的公司,出现更多技术性的公司,我觉得这是趋势。


负面舆论


骆轶航:怎么看公众对你们三家公司的质疑。怎么处理更复杂的社会舆论和社会责任?


张一鸣:以前大家去北京动物园买假货、去成都的荷花池买假货,现在都去网上买了。以前假货矛盾是分散的,现在假货集中在一个地方了,矛盾集中在一起了,尽管矛盾的总量更少了。滴滴上可能也有一些交通事故,但你如果真去统计的话,它比其他公司累计起来,按公里数平均下来是少很多的。


其次因为科技公司普遍集中程度更高。你会被认为是社会基础设施,公司既然占了那么大的市场份额,公众对你的标准要求肯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骆轶航:一鸣,你真的发自内心要去反低俗,还是说你们其实对这事睁只眼,闭只眼?


张一鸣:通俗跟低俗不一样,低俗肯定是不允许的。今日头条的产品逻辑,是让喜欢阳春白雪的人看到阳春白雪,喜欢下里巴人的人看到下里巴人。


我们有专门部门,对虚假内容、低俗、黑稿做打击处理。我们一直在扶持优质内容。


骆轶航:程维怎么看外界对你们各种批评?


程维:大多数的诋毁来自于两个方向,一是你的事情改变了一些利益格局,二是你确实有做的不足或者沟通不到位的地方,这是自身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坚定的,你要想推动一些改变,一定会被攻击,一定会产生这种压力。第二种确实你不完善,这是要反思的。外面适当的监督,适当的刺激对企业未必是坏事。


王兴:我觉得起心动念要对,这非常重要,你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想钻空子,这是基本出发点。我非常有信心,我们的起心动念是正的。


另一方面,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因为规模很大,小概率事件可能会发生。我们对这事很重视,投入很大,比如我们有非常核心的同事担任首席食品安全官,专职负责食品安全监督和处理。


因为我们是一个更集中的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管理,总体看起来比原来零散的、没有管理的要好很多。我们和政府合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绿色通道,这对加强监管是有帮助的。


国际化


骆轶航:聊聊你们各自的国际化吧。


张一鸣:我觉得一是要积极,二是要有耐心。


我们成立的第一年,就把国际化当成重要的一个方向。10月份刚投资了印度最大的一个资讯分发软件,现在在北美、日本、巴西都有布局。


程维:我们是被迫国际化。全球战场还不是一个割裂的战场,不是说你想在国内悄悄做,人家就允许。Uber就是个章鱼,它的头在旧金山,在硅谷,它的触角已经触达全球。如果你只是跟他触手搏斗,你永远打不过的。


如果你只在中国跟它打,你会发现,你是它的一个局部,它可以在全球赚钱,在中国跟你随便杀。你怎么办,必须要去考虑在全球的博弈问题。所以,我所理解的国际化,是主客场之间的竞赛。中国主场的比赛结束了,我们应该去中立赛场或者是客场试一试。


王兴:世界观有两种。一种世界观是不相交的两个圆,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另一种世界观也是两个圆,是大圆里面套个小圆,大圆是世界,小圆是中国。这两种观点是很不一样。我们诞生在中国,先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最终希望有能力去服务全世界。中国企业国际化是必然的事情,我们也正在看。但国际化是长期的战役,把它做成,至少需要10年以上几代公司的努力。


国际化有几种,一种是国际资本,一种是国际人才,一种是国际市场,刚才大家主要讲国际市场,李斌创办的蔚来汽车,他们觉得国际人才就更重要,可能比国际市场更重要。


最焦虑的还是团队


骆轶航:你们三位现在觉得最不确定的事是什么?你们最大的焦虑来自哪里?


程维:我比较焦虑内部的事情。外部的环境永远有挑战,内部团队不断成长才是应对挑战的关键。我们的团队扩张非常快,我们可能也没有很好的体系帮助他们融入,帮助他们知道目标,在他们碰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们帮助,这是我觉得一切的内因。如果团队好,我觉得技术上的、国际化的、政策的、运营的、品牌的、资本的、BAT关系等方面的挑战,都不是问题。


张一鸣:我跟程维差不多,也是内部的事情。外部的问题是结果。比较关心人或者公司管理机制,公司内部系统。主要是要让团队健康。


王兴:外界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的情况下,团队肯定是最核心的事情。


三人相互提问


王兴:我们都比较喜欢看书,我想问一鸣最近在看什么书?


张一鸣:两本交叉着看,一个是《中国哲学简史》。一本是《哲学的故事》。


王兴:程维,你觉得无人驾驶能够基本商用大概要几年时间?


程维:我觉得五年之内技术会成熟,商业化和政策落地还需要时间。


张一鸣:王兴,怎么判断一个业务是适合自己公司做,而不是以投资的方式做?


王兴:我现在的想法是,如果这个业务需要共享很多核心资源、同时不好简单定价,需要比较多流动的人才,那尽可能放在内部。反之,可以考虑放在外部。


张一鸣:程维,你们对团队的国际化上开始有要求了吗?国际化是在现有的团队负责国际化,还是单列出一个部门?


程维:如果不是从原来的团队里面渗透出去,而是从外面再建一个平行的组织和机制,是很难成功的。很难找这样一个人去帮你管东南亚,这不现实,派你最信任的人去东南亚还有点机会。华为也是这样子。


骆轶航:请一鸣和王兴描述十年以后,理想状态下的公司。


王兴:Eat Better, Live Better,我们要帮中国人吃得更好、活得更好。中国整个消费升级会很显著,吃依然是人们很重要的一点,吃得更好,包括吃得更健康,吃得更美味,吃得更便捷。这里我们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力量。


张一鸣: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和信息,促进创作跟交流。我们希望让信息的分发效率更高,消除“早知道就好了”这种遗憾,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希望加上“全球”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