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到”历史,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还原,一点点靠近它,哪怕是一场戏。
连续两周收视领跑,连续四周收视破1……电视剧《大道薪火》近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收官,获得了许多观众的点赞。
有网友评价:“中国革命历史实在是太精彩了,百看不厌,这一段历史以前不太了解,越看越敬佩”“电视剧开头一段真的太妙了,中国大地从此亮堂起来了”……
四年磨一剑的《大道薪火》收官之际,《广电时评》对话该剧总制片人徐知音、总导演宋业明,听一听该剧背后的创作故事。🎤《大道薪火》播出期间,和您交流的同行和观众很多吧?
徐知音:播出期间,的确有很多同行通过不同方式跟我们联系交流,有提出意见的,有给予建议的,但更多的是对这部作品的肯定以及对我们的鼓励。无论是建议、意见还是鼓励,我们都欣然接受,这说明我们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作品,一件有意义的事。对于制片方而言,这些反馈都是一种难得的鞭策跟养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未来再做这类题材,我们一定会更加有经验,更加有判断力,也会做的更好。所以,真的很感谢大家。宋业明:特别感谢每一位关注和支持这部剧的观众朋友,给了我创作的动力,当然每部作品都会有遗憾,会有不足,我也在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以便在日后的创作中改进。我在和大家的交流中提到,拍过很多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不同作品的区别主要是拍摄主题和类型不同,但是唯一准则就是尊重历史。挖掘这一历史时期的内涵是什么?人物是如何决定历史走向的?这些把握准确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就有不同的区别。
🎤这部剧的时间切面是1931年到1935年,为了讲好这段历史,主创们做了哪些工作?宋业明:这部剧剧本改动是比较大的,第一稿剧本跨越百年历史,在一次次研讨后,最终将剧本聚焦于1931年至1935年,重读苏维埃共和国这段历史。赣州瑞金、福建长汀......沿着当年红军和苏维埃共和国建设的足迹,剧中涉猎的每一个点我们基本都去过,不仅获得了许多一手资料,也从创作角度去感受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比如把《苏区发展史》一套书认认真真阅读了一遍,还搜罗了许多苏区有关的故事、民间传说等,将其融汇到剧中。徐知音:从前期到拍摄乃至后期,我们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做足了功课,力求真实还原这段党史。比如,让总编剧来把握叙事的主架构,请党史专家来论证策划、保驾护航,前期组织创作组去江西实地采风,开机前,还组织制作组各部门(包括美术、道具、服装)去江西档案馆、历史博物馆、历史原址考察学习。🎤剧本打磨了多久?为什么选择以经济战线为主线的叙事策略?宋业明:这是我目前创作生涯中,打磨剧本时间最长的一部剧。最初看到剧本后,我找不到一个创作主题,后来,我们进行了近一年的剧本重塑,聚焦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至1935年间的历史。为了突出该剧特点,增加故事的丰富性,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条主线,把战争路线、路线斗争等作为副线来相互架构,呈现出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保卫与发展的波澜图景。
徐知音:革命早期我党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和探索实践是鲜为人知的,而金融、经济是政权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基础,剧中塑造了经济战线的典型人物,如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财政部部长邓子恢、国民经济部部长林伯渠、对外贸易局局长钱之光,以及金融、经济保卫战线上的钱壮飞等,通过一个又一个可爱可敬的人物,来揭示经济战线的艰辛开拓。🎤剧中历史人物众多,如何将每个角色都塑造得真实生动立体?徐知音:与其说“塑造”其实我更想用“还原”,因为当深入地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这段革命史,就会发现,这些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怎样重要的作用,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真正“读懂”了他们,就能真正地“塑造”好他们。宋业明:拍摄的时候我会根据内容与主题来考虑人物的比重与戏份,然后,深入挖掘每一个人不同的性格与特点。我要求每一个演员都要深入了解所扮演历史人物的特点,找到角色与身边人物的关系,再去表演就会比较准确。找准了,观众看起来就是“一个人物是一个人物”,否则都是概念化的人物。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年代感怎么打磨?哪些小细节、小设计值得用放大镜“再看”?宋业明:要“回到”历史,就要从各个角度一点点靠近它,哪怕是一场戏。像开天窗这样的细节,就是我们在采访中得来的小故事,还有像毛泽东拦学生砍竹子、打井等,也是用来丰富人物塑造、展现人物思想的生动细节。徐知音:内容上,我们加入了很多那个时期的赣南地域特色,比如当地民歌小调、人名称谓、地方方言。剧中还有很多日常吃饭的戏,也加入了一些地方小吃,参考了当时红军的饮食习惯;“服化道”方面也经过详细考证,组织相关团队去江西当地档案馆、历史博物馆、历史原址考察学习;置景上,大量采用实景拍摄,在历史原址上拍了绝大部分镜头,整部剧中看下来,赣南特色建筑以及南方那种大树擎天、葱茏翠绿的自然景色满屏皆是。
🎤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大道薪火》在镜头语言、美学风格方面有何设计?宋业明:无论是造型还是镜头语言,我们的准则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去加强对人物情绪的渲染,利用光影、颜色、构图去强化想要表达的主题,从色调角度来说,整体是一个怀旧、向阳而生的温暖基调。为了让观众感受到当年的氛围,我们百分之八十的场景都选择实景,像开篇苏维埃共和国办公地,也是按照原来的条件在一个祠堂里改造而成。观众可能注意到了,剧中的办公空间都非常狭小,我们没有刻意去夸大它,就是为了体现当年毛泽东所说,“我们政府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政府”。
🎤剧中涉及广昌战役等著名战役的呈现,拍摄、呈现上有何难点?徐知音:《大道薪火》叙事主体并不以军事斗争为重心,所以在写这段时期的战役时,我们不在于呈现战役本身,而是在于用战役来塑造人物,凸显人物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准重大革命历史人物在各个战役中的角色,以及围绕战役如何铺排各个人物之间想法的矛盾、观点的冲突。尺度把握得当相当重要,也相当难拿捏,既要符合党史,但又要保证艺术性、观赏性。
🎤侯京健是一名特型演员,所以许多观众在谈论他在这部剧里的表演有了一些新尝试?徐知音:我们希望从方方面面都做一些不一样探索和尝试,包括在选角上,所以,选用老特型演员以及大胆启用特型新人可以说是我们制片方的有意为之——就是既要稳,又要有突破。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要冒一定风险的,结果看来,无论是“老特型”还是“新特性”都表现的可圈可点,令各方都十分满意。侯京健,已经扮演了十多次毛泽东,如何打破表演惯性,在剧中塑造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这对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最终他成功塑造出了毛主席融入百姓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亲民爱民形象,让观众看完都觉耳目一新,觉得很亲切。
宋业明:这次是我跟侯京健第一次合作,整体来看,他“拿捏”得比较到位。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在把握主席外在动作和形态上,有些下意识的小动作,但是侯京健很谦虚认真,也很努力,我们在沟通上很顺畅,他的表演有很大的提升。
🎤如今年轻观众爱越来越爱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作为创作者,您认为主旋律的表达有何新意?
宋业明:现在观众包括年轻观众,都愿意看主旋律题材剧,是因为我们的创作越来越真实,观众都还是喜欢真实的东西。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创作的提升。比如,从造型镜头的运用到写意呈现,许多主旋律作品刻画都极为严谨,风格影像上也越来越电影化。可以说,大家一起走上精品化的创作之路。
徐知音:我觉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也符合当下的观众审美与时代需要。
创作主旋律作品,政治站位要高,思想内涵要深刻;视角要独到,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逻辑;历史人物要真实,要饱含情感,贴近生活,不能“浮”,虚构人物也很重要,不能瞎编乱造,还必须把握好虚实比列的问题;要了解市场,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品味,但也不能一味迎合,既要适应也要引导;艺术上要敢于尝试突破,多吸收不同的声音,注重整个创作团队各个部门的审美,提高综合素质,与时俱进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