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TE猩际
猩际PTE官方公众号,最专业的PTE手机APP练习平台,分享独家的PTE教学技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伪科学及其实际用途 -20250224133126 ·  15 小时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沉迷在网上看一些怪怪的猫 ·  3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对啊,为什么啊 -20250221150803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TE猩际

27天,PTE突破至80分,年度最强经验分享,8000字长文字字珠玑!

PTE猩际  · 公众号  ·  · 2019-08-14 18:01

正文


成绩单

Transcript



个人信息

Background


姓名:Bobo

授课教师: Peter Bruce Helen Amy

全职复习:是

较上一次成绩提高:

L:61 → 76

R:   60 → 78

S:   79 → 90

W:63 → 79

参与课程:65分保过班

课时数量:三十课时

老师的话

Comments


猩际校长

Peter

听写教师

Bruce

口语教师

Helen

模考分析

Amy


Bobo 同学在课程期间比较忙,因为在准备高中的“全球联考”,所以学习时间很有限。 但同学自己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是很努力的,有问题也会随时与老师交流,自觉性很强。


最后,祝他在英国的学业与生活一切顺利。

备考信息

Preparation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毕业准备出国留学,需要一份语言成绩。语言成绩要求是 65 均 65 或者是 69 均 62。Deadline 是 8 月 1 日。我本来是准备考托福的,但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加上暑期期间的考位已经满了。无奈之下就只能寄希望于 PTE —— 一个被学校老师以及毕业学长疯狂安利的语言考试!


我周围不缺跟托福雅思死磕的同学,有很多同学甚至一个月跑遍泰国、越南、柬埔寨就为了能在写作上提 0.5分 。不过结局总是预料之中,没一个好结果。所以我现在觉得来学 PTE 真的是明智的选择。来猩际学 PTE 是更明智的选择。我是 6 月在学校考试快结束的时候准备报 PTE 网课班。正好班里小伙伴(公众号推过的 8 炸学员阿卢)在猩际上课,他推荐我去看看。我就在官网发现有个 65 分保过班,刚好符合我的目标成绩。于是二话不说立马定了下来。开课时间是 6 月10 日,我学校考试结束刚好是12 日。


因为自己没安排好日程的原因,我整个 6 月都没准备 PTE 考试。所以 我正式备考时间大概从 7 月 1 日到 27 日,将近 1 个月的时间 ,在家里可以有机会全天复习。我的目标分数是 65 均 65 或者是 69 均 62 。于是索性就给自己一个 69 均 65 的目标。我做过一次模考是在 22 日早 7 点,做了模考 C 卷。当天下午又在广州越秀考场进行了第 1 次考试,未果。于是在 27 日立马报了第 2 场考试,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Bobo 说

Key Points

1

复习计划


我每天 7 点起来回看保过班课程的录播,重新熟悉一遍题型和技巧。当时我得到的结论就是: 由于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分数比重并且不只是影响单一阅读或是听力,所以一定要把时间花在分数最高的题型上,这样才有效率。 这一点老师也提到过很多次。所以我就对比了两张表格。最后总结出每项最重要的题型:


口语: RA 贡献口语和阅读,RL 和 RS 贡献口语和听力。

听力: SST 和 WFD 贡献听力和写作, HIW 帮助贡献阅读虽然比重不高但是相对简单,性价比很高。

写作: WE 和 SWT 都需要掌握。

阅读: FIB 以及 RO。


这样说下来重要的题型也不少,而且其他未提到题目不是说不重要就不练了,只是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训练上面提到的题目。 做完分析,我觉得 PTE 的难度是听力 > 阅读 > 写作 ≈ 口语,因为写作口语都有模板并且口语是最快可以练出来并且拿到高分的,所以我最先开始练习的是口语。 我口语两次考试都挺高的,第 2 次拿了满分,也拿过流利度和发音的满分,所以我觉得关于口语的心得还是有一点点参考价值吧。


Bobo 同学的参考图分享

Bobo 同学的参考图分享

2

口语


RA( 5 - 6 题): 一开始练习的时候确实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很多单词不认识,不会各种技巧的运用很多。 练习的方法还是每天听皮校长的口语三分钟。从里面能学到对意群的划分以及连读,失爆等技巧。 我是一定要练习到自己读出来的可以覆盖校长的音频为止,这个也是校长的作业要求。


我遇到的问题就是感觉说快了的时候单词就会黏在一起。 解决方法:读的时候一定要夸张 —— 要把嘴巴张大,感觉上嘴唇上牙舌头下牙下嘴唇是五个独立的整体然后声音大一些,这样的话读出来的就很清脆的感觉,不会听不清楚黏在一起。 但是很有可能会出现崩单词的情况,这个是很影响流利度的。所以就需要连读等技巧。技巧有很多,但是我也只运用连读,失爆。如果有经常听英文歌,就会发现唱歌都会经常运用这些技巧,否则外国人也做不到把每个单词都发音饱满还能读那么快,嘴皮子根本倒不过来。 我是只要单词结尾有 t 和 d,我就直接不发 t 和 d 的音,这个很大程度加强了流利度。 连读和对意群的划分只要多练习 PTE 三分钟,都能很好的掌握,有些是固定搭配会深深的印在脑子里面。 我分意群停顿的时候其实就很简单,主谓宾很简单的句子就直接一口气。如果有介词修饰,在介词前会停顿。 that,which 引导的从句会在that,which 前停顿。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技巧。总之我读RA的时候速度是挺快的。大概是 0.9 倍常速版本,经常音频在 27,28s 左右结束。还有一个是我不怎么注意弱读强读的地方但是不至于太夸张一个音调。介词我都会弱读。如果是小姐姐的话,因为本身音调会比较高,所以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调不要飞起来了。 口语里面所有题型我优先考虑流利度和发音,不注重内容,这个是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记住! 此外,AI 的智能评分主要起参考作用,我每次发音机器打分都是 50 分左右,但流利度都保持在 80 以上。你可以反复听自己的录音,着重听流利度或分享给自己的伙伴让他们给你一些修改意见, 互相交流是最有效的提高自我的方式。 当练习多了,掌握了技巧,那你每次都会下意识的去运用这些技巧让自己达到一个流利的目标。我是美式发音所以我是靠跟读 VOA 来练习自己的发音。这个要把每个单词的发音记在脑海中,一遇到就要想起来应该怎么发音,跟读一段时间就差不多了。因为 RA 是基础,是重中之重,所以一定要重点练习好 RA。再总结一下, 强烈建议注重流利度和发音,对 D,T 的失爆做好,重弱读和连读可以适当的忽略,有介词或从句修饰考虑停顿。 语速可以快一点。平常在外面各种场合遇到英文就读一下,最好当做 RA 来练习,这样路上也不会过于无聊。


RS(11 到 12题): 这道题数量很多,考试的节奏很快,我根本来不及做笔记,就是一道接着一道音频说完,哔的一声就开始回答。经常是脑子里面一片空白,这一部分还是需要多刷高频。我就直接用 Helen 老师的方法: 一道题目直到自己可以完美复述且全部单词正确拼写出来才能去下一题。 这道题涉及到校园里面的单词,且重复率很高。比如application, accommodation, campus,dissertation之类的,对这些单词熟悉到会听会拼知道意思就行了。另外 坚持 Peter 校长的 2-5-8 原则,做到 50% 的复述就足够了,不要尝试去记忆整句,能记住开头就记开头,记不住开头就直接放弃然后只听后半部分就行了,再添加 that is important 就够了。 我考试的时候每道题都是这么说的,所以 50% 的内容保证流利度和发音绝对没问题。


DI(4-5题)和 RL(4-5题): 这两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都有模板。我用的都是老师上课给我们的模板。只要能把自己要说的图上信息和自己记的笔记套进去然后用 RA 的标准说出来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没有信息时,可以多说一点模板的内容,比如说 we can see clearly from the graph that......这样来凑字数 ,平时只要练习多了,模板就会印在脑子里,也就能做到无缝连接。RL 我就是套笔记,一直说 the speaker also mentions that…...这一个格式。事实证明,没有任何问题的。…... 的位置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单词。我一般是找到三个信息点,就着手把笔记补成完整的,实在不行就直接说 mentions about ......尽力就好,主要是为了自己能说的多一些。所以不需要在乎逻辑,语法,只需要注意发音和流利。 另外,这两道题是需要在结尾加一个 in conclusion 。 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度条,留一个时间给 conclusion ,一般都能说到 35s 以上。我考试有几道题说满了 40s 最后的 in conclusion 都是直接飞速说的。 不管是 DI 还是 RL 只用最简单的 …... is very informative就足够了。RL 有时会是视频题不一定只有音频,不过这个影响倒不大。


ASQ: 这个题型我从来没有上过心,只有练习累了的时候,那这道题去放松一下。考试的时候我遇到过很多没听出来的,我就直接说 good。随便想到什么说什么,也没有任何影响。所以确实这道题不重要,真的不需要上心。


这就是口语的总结。我觉得我的方法还是很简单的。就最基本的技巧,最基本的模板就足够了。同时还是在强调一遍:发音和流利度是最重要的! RA 是所有口语题型的基础!在时间管理方面,除了 DI 和 RL 需要把时间说到将近 40s ,其他 3 道题都可以做完就直接下一题了。 虽然时间完全不需要省,但是让自己连贯地答题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个最好的状态。


3

写作


我自己的写作其实挺一般的,就是最简单的词汇以及语法,所以我的技巧分比较低。但是你如果用猩际的模板,written discourse 我拿过90分。所以只要记住模板,套自己的话就 OK。这个相对阅读和听力还是很简单的,就是注意字数要求。


SWT( 2 题): 这道题我是不太擅长的,每次 2-3 段的文字就看到头晕,然后我写完基本上时间就到了,我是边写边检查拼写和语法,最后很快的浏览一遍时间就结束了。就我自己而言,我是直接浏览一遍全文,然后差不多花 3 分钟找 4 句话出来, 主要先找主语是一样的两句话,这样我可以用 and 来连接或是用 which 和 that 来引一个从句出来。 再顺着两句话 往下找有逻辑关系的句子就套进去,比如 because,but 我都是找的最基本的那些。 实在是没有的话,就找一个类似并列的关系的句子用分号来隔开。分号是我比较爱用的,因为比较万能。因为我真的不擅长这道题,所有的句子都直接照抄原句把顺序放对,注意语法。 考试有 paste,cut,copy 三个快捷,但只能对自己写出来的内容进行修改,不能直接 copy 原文。 所以你需要自己把原句里的单词打下来,注意打字速度以及拼写,我经常会因为只顾及速度而导致很多普通简单的单词打错,检查的时候都不及修改。


WE: 直接套模板没有任何技巧。把模板烂透于心,或是稍微修改成自己熟悉的套路。我是对模板的第 3 段有些看不懂的,所以我就把第 3 段修改了一句话。其他的开头段,第一段以及结尾段我都是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当然考试有可能会忘记,但能做到八九不离十。同时 要注意时间,打字速度和拼写。用模板的好处是不需要考虑语法,很简单省事。


3

阅读


阅读其实考的还是词汇量,没有词汇量,再有技巧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背单词真的很重要。但阅读题我比较薄弱,没有什么参考性。


FIB-R&W: 每个空 4 选 1 。 我是必须从第一句开始看,希望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出来。 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因为有些单词是反义词那肯定就可以看出来了,甚至有些固定搭配你都可以猜到正确答案。不过弊端就是文章经常性会看不懂,而且找不到上下文的衔接关系。这时候我就只能尽量排除 1 - 2 个错误答案,再 2 选 1。很多时候甚至 4 个选项三个单词都不认识,那就真的是赶紧随便选一个不要浪费时间。 所以要注意词汇,宁愿文章看不懂,也不能选项看不懂。


多选题: 这道题我是先看题目,看懂了它需要我找什么信息我再浏览全文。所以都是有一个大概印象然后去找选项了。 由于有很多干扰项而且评分机制是多 1 个就要扣 1 分,所以我所有题目都只选 1 个我认为最正确的答案。策略就是宁愿少得分也不要拿 0 分甚至扣分。


RO: 这个题是真的难,我最不擅长。每次练习都是 1/4,0/4。所以考试我就靠感觉,关于这道题大家还是多请教老师,我也没什么能分享给大家的。


FIB-R: 通过词性来缩小选择范围 。有时候直接就能找到了, 语法和前后并列关系与逻辑也可以帮助缩小选择。 遇到不会的选项,先用排除法把能选的先选。


单选题: 这个题一般是稍微放松后的最后几道题了,其实分值不大,按照自己的方法选就完事了。


整体来说阅读题是真的需要基础,在这上面我花的时间较少,主要是靠出色的 RA 和 HIW 的发挥拉回来一些可观的分数。


4

听力


听力很需要在 WFD 和 SST 中拿到分数,相比之下,其他的题目就逊色很多。且 听力的速度快又变化多端。就我遇到的音频而言,有好 3 种让人崩溃的类型:


1,不能好好说话型。 这个音频的主角貌似是没睡醒,说话时嘴巴舍不得张开,黏音发音不清晰,你也根本听不清甚至听不到他在说什么。


2,不会好好说话型。 这个音频的主角讲话毫无逻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断地停顿,用词,用句也非常简洁,没有过多语法,导致你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也不一定记得住前后都在说什么。


3,Rap 型选手。 这个音频的主角说话像放炮一样,噼里啪啦一顿乱说,语速超快且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在 FIB 和 SMW 还有 HIW 中最为显著。


此外, 听力全部题目是一起计时间的,一定要注意做题节奏,给最后面的重头戏 WFD 留 4 - 5 分钟的时间。


SST: 这道题很大的关键其实是背机经以及运用老师给的模板。想在音频里面找 4 个得分点对我来说挺难的,我的方法是练习高频,对照文章写出自己的最佳答案并背熟。在这个过程中也算是锻炼自己的精听能力。此外就是做笔记,有一句完整的话比较好,所以我会尽量多记几个点,然后靠回想去补笔记。最后哪个点比较完整就选哪个点写上去。还是 要注意拼写以及时间的把控与字数的要求。


多选题: 在音频开始前迅速浏览题目,记住关键词。 我自己是直接努力去尝试听懂,然后靠短时记忆去答案里面找对应的。策略其实和阅读一样,听到的就选,没听到就不选。所以我最后基本每道多选题只选1 个答案,选完以后就直接下一题。


FIB: 这道题你会碰到 Rap 型选手。在填空前及填空后的文本速度都能听懂,可能是为了让你确认是这道题,到空白的时候就会突然加速且口齿变得极其不伶俐,于是就完美的错过 1 个答案,但错过了就错过了,去留意下一个空,千万不要纠结上一空而错过下一个空。 我在做的时候,我还会一直跟着音频浏览,听到单词的时候会用笔写一个大致的单词且记住单复数或过去式,大部分时候都没见过原型。此外就是时间管理,不管听到几个词,写完检查一遍拼写就可以直接下一题。


HCS: 这道题音频语速相对慢一些。我也是认真听,靠短时记忆来做。可在音频开始前飞速浏览选项的前半段,帮助排除一些答案或了解一些音频内容。答案的排除也比较简单: 找主语部分最核心的观点是否匹配音频,而不是其他无意义的添加修饰部分。 感觉自己选完了就直接下一题。


单选题: 音频开始前先浏览问题,找到关键词。然后直接听,不需要做笔记。 听完就可以直接从答案选了。选的对错无关紧要,占比不多。


SMW: 这道题也是有 Rap型选手,每次在音频的结尾就会突然加速说好几句话,然后突然停顿让你来选。我经常会愣住,因为确实什么都听不清。我也是随便选 1 个答案就去下一题。


HIW: 这道题我觉得需要重视,因为 比较简单且贡献给阅读分,所以性价比很高。 音频速度时快时慢,我练习的时候放 1.2 倍速,在心里跟着音频默念然后有不一样的选就好。在答案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听到答案就直接用鼠标选出来。不要用鼠标在单词上面跟着划过去,因为这样会遮挡到后面的视野,然后你的反应速度会变慢,所以就把鼠标留在空白处,要选的时候划过去,选完就可以留在原地了。这个 选错也会扣分的,所以不确定的宁可不选也不要乱选。选完就可以下一题了。


WFD: 重中之重!也是最后的压轴大戏!这道题做的好与坏,我觉得直接定义了很大一部分的听力和写作成绩。我第 1 次考试没准备,于是就败在了听力和写作上。但第 2 次考试我背了机经,分数直接蹭蹭蹭地飙升, 主要就是对高频逐一训练,平时做题遇到的生词都要记下来,保证自己拼写没有任何问题。


5

模考的重要性


模考官方有三张卷子。难度来说是 A 卷 > C 卷/实战 > B 卷。于是我选择 C 卷来进行模考。我自己犯的错误是没有对模考进行录屏导致没有办法让老师能够更个体化的进行分析。另一个就是控制好选择模考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去对弱项进行加强训练。 模考不仅能帮助提前熟悉考试流程,还能帮你找到自己的弱点,真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我强烈建议有时间的小伙伴在实战之前去刷一套模考题。


模考和实战基本一模一样,但是模考没有试音调整麦克风环节,也没有自我介绍环节,直接开门见山上来就是 RA,导致我模考最开始的两道 RA 状态不是很好。所以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剩下的就一模一样了,跟着流程走就好,提交之后大概 5 分钟就出成绩了。


第一次模考的成绩,总分达到了,是单项没有通过。 因为我没有录屏,只能拿成绩单让老师分析,事实证明没有录屏只能从听力和写作的不足乐观的看出要加强 WFD 以及 SST 。 于是我怀着实战要比模考高的心态去考试,最后虽然口语和阅读提高了,但听力和写作根本没变。因为我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强化训练,所以模考对于我来说只是熟悉考试流程。所以我建议在实战一周前进行模考,然后跟老师先打招呼,他们会全程一直监督帮助你的。


6

考场情况


我的广州越秀考场,带的东西就身份证或者护照(登记需要),水(有饮水机但是没有提供杯子要自己带,考试中间休息10分钟可以喝),还有手机外套,如果不需要的话,可以锁在 locker 里面,每个人都会分配一个。各类首饰就不要带了,因为带不进去,考试过程除了你的衣服裤子还有身份证件,什么的都带不进去的。我大概提前半小时去考场,因为需要用身份证登记,并且采集掌纹和照相。我的考场大概 12 个人左右,所以一个个坐着等登记完信息就进入考场,然后等到全部人登记完,会有工作人员帮你开机,然后就开始考试。在第一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会为了避免紧张,心里默读墙上贴的考场须知和 locker 的使用规则,也当作是RA 的预热。第二个等待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发一个草稿本,我就默读草稿本的使用规则。一般时间够我可以读到完全流利地说下来。这是我消除紧张的一个方法。草稿本是一个过塑的纸板,笔是油性笔,可以擦除的循环利用。笔用完要记得盖上笔帽,否则时间久了笔就干了。考场有两个耳机,一个做听力和口语的,另外一个是防干扰耳机。可以在等待环节自己戴一下试试感觉。


考试开始了以后,有专门的试音环节,说 test,test,one two three 然后你可以得到自己录音的反馈,直到调节到不喷麦声音清晰为止,以及调节音频声音大小的,不过考试中的音频声音也有可能不一样的,所以在音频播放时调节适当的声音。后面就是口语,写作,阅读。做完阅读就会提示你有一个 10 分钟的 break,可以举手示意工作人员带你出去喝水,但是一定要提前一点回来,因为时间到了就自动帮你进行下一项了。我两次考试都没有休息,一路做到底。然后做完听力就可以结束考试了。举手示意工作人员会把你带出去。然后继续采集一次掌纹以后,发给你一个考试证明就可以收拾自己的东西离开了。我 2 次考试都花了将近 3 个小时。所以考前吃饱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考试中需要把握好时间,阅读和听力都是总时长倒计时的,所以听力一定要留时间给最后的 WFD。我第一次考试没把握好时间就剩了 3 分钟左右。前面的音频如果没有放完,是不可以 next 的,所以不存在乱选 1 个节省时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题目一旦提交就不可以回去修改。


7

总结


最后还是要给猩际点个赞,其他很多机构的预测或者模板都是不是公开的,想要的话,是需要添加微信并且转发朋友圈。但猩际的所有资料都可以自己在官网下载,不需要浪费任何时间,同时模板的使用也是非常简单,不需要任何加工,这就真的很 nice!


然后, 有任何问题一定要及时和老师们或者小助手沟通,他们都很热心耐心,会帮大家解决任何学习方面的问题, 没事还能唠唠嗑,所以真的挺感谢猩际,让我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总之, 考试还是要持之以恒的从基础打起,临时抱佛脚真的不可靠。 一定要早点做计划为自己的考试做准备。模考还是很推荐大家去做,不管是对自己实力的判断还是熟悉考试流程都很有必要,也不用在意模考分数,主要是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行加强训练, 而且要录屏! 否则就白做了。 因为我模考没录屏就吃了大亏,另外一个同学没带耳机录口语,也没录屏,虽然后面又做了一次,但分数的参考性就没那么大意义了。


祝同学们都能顺利出分!




你或许会感兴趣


本周机经

8.12 - 8.19

查看预测 >

11

591

36

62%

新增

高频

更新

命中率

每日口语打卡

名师免费点评 口语轻松9炸

加入打卡群 >

Peter

Amy

Sanny

入群

猩际校长

猩际教研主任

口语金牌讲师

长按识别

猩际 PTE 入门课程

皮校长亲自授课 考生必看课程

查看更多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