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名的小吃,在我父辈一代,是相当多的。但是,到了我这一辈上,已经所剩无几,再下一辈,估计会更少。名小吃越来越少的原因,一个是工厂化生产,一个是政府的干预。前一个原因,其实背后也有政府的影子。
上海有个阿大葱油饼,一个驼背的老人阿大手工制作,只请了一个帮手,每天生产量有限。一个小小的门脸,是祖上遗下的房子破墙开的,一次只能有一个人交易。阿大葱油饼好吃到什么程度?买的人每天排长队,最长得排5个小时。排5个小时的队,只为吃张葱油饼,可见魅力之大。无论阿大葱油饼有多火爆,人家从来不加价,每个只卖5元钱。想多给钱不排队,门都没有。
然而,今天阿大葱油饼被取缔了。因为,有关部门说,这个阿大是无照经营,不符合好多好多的法规。阿大说,原来证照是都有的,但只因为现今经营地点不符合规定了,所以就都没有了。如果按照有关部门的意思,换个门脸,单租金一项,他就负担不起,他又不肯工厂化生产,于是,就只好关门。
其实,如果阿大还像最初那样,生意只做给左邻右舍,即便不合政府的规范,多半也没有事儿,谁让酒香不怕巷子深,名声传出去了,老远的人民群众排着长队来买。英国的BBC还做了报道,结果弄出事来了。
我们的某些政府部门,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发现什么东西人民群众喜欢,只要发现了,他们就盯上去。一盯就没好事。只要人民群众喜欢,他们就一定不喜欢。书被禁,电影电视剧被停播腰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现在连小吃都不放过。其实,不放过小吃,也不稀罕。好多地方,哪怕是一座小小的县城,只要哪个自发形成的市场火了,政府一定会想办法把它给拆了,然后另盖一个崭新的,逼着商户进去,结果十有八九,生意清淡,人走光光。花大钱盖的市场闲置起来,让它长草。原来火爆的市场那块地方,宁可让它闲着,什么也不干,但就是不能让在人民群众中自发形成的东西火起来。
中国的法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后来制定的。原来的传统工艺,传统小吃,在诞生的时候,这些法规连在娘胎都没有结胎。如果想要让古已有之的工艺和小吃符合后来的法规,只需要帮人理理顺也就得了。对于小吃来说,关键是帮助生产者使之符合卫生规范,这才是政府该做的。然而,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管理,而加强管理的结果,就是把一个个人民群众喜欢的东西消灭掉。不是帮忙,而是铲除。这样总是跟人民群众过不去的管理,还要人民群众拥护,这事儿,我看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