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作者:[美] 托马斯·卡斯卡特,丹尼尔·克莱恩
译者:王喆,朱嘉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柏拉图和鸭嘴兽是天生一对?
看到题目的你,是不是傻眼了?
柏拉图是谁?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那鸭嘴兽呢?它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顶着个半球形的大脑瓜,嘴巴极宽扁,像面具一样装在脑袋上,形似鸭嘴,总之就是一个词——丑拒。
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哲学巨人,一个是低到尘埃里的诙谐动物,凭什么他们是天生一对?为什么他们俩一起去酒吧?
让新书《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告诉你答案吧。
本书由《纽约时报》畅销作家托马斯·卡斯卡特和丹尼尔·克莱恩合力撰写,他们两人从哈佛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人为社区和神学院工作,还出版哲学书;另一人则为电视台工作,写脱口秀剧本和悬疑小说。他们俩生活各异,却拥有同一个梦想:用哲学拯救沉闷的生活。于是,他们将段子与知识相融合,写出了《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
柏拉图代表智慧,鸭嘴兽代表幽默,柏拉图代表哲学,鸭嘴兽代表笑话,智慧、幽默,哲学、笑话,他们本就是一对最佳搭档。它们同根同源,都是为了混淆我们对事物的感知,颠覆我们的世界,找出背后隐藏的真相。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学,从知识论到相对论,从宗教哲学到存在主义,这些专有的、深奥的,大多数人不知所云的哲学名词,托马斯·卡斯卡特和丹尼尔·克莱恩一一为你解答。
关于形而上学的本质论
在柏拉图的世界里,本质论是对世界的真实,也就是本质的认识、解释与理解与掌握的理论。
但在鸭嘴兽的眼里,它是这样的:
汤普森70 岁那年决定彻底改变生活方式来益寿延年。他不仅严格控制进食,还出门慢跑、游泳、晒日光浴。短短3 个月里,他就减掉了28 斤,腰围少了4 寸半,胸围增加了4 寸。汤普森现在拥有了健美的身材和古铜色的皮肤,除此之外,他还决定去剪个帅气的新发型。剪完头发,他刚迈出理发店的大门,就被一辆公交车给撞了。
倒在地上的汤普森于垂死之际大声喊道:“上帝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回答道:“汤普森啊,老实说,我刚才没认出是你。”
可怜的汤普森似乎改变了他身上的某种偶然属性,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承认汤普森从本质上说还是他自己。
关于逻辑学的无矛盾律
在柏拉图的世界里,无矛盾律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在逻辑中,无矛盾律把断言命题q和它的否定命题非-q,二者同时在“同一方面”为真的任何命题p断定为假。
用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你不能同时声称某事物在同一方面既是又不是”。可用柏拉图的“亲密搭档”鸭嘴兽的话来讲,这就又是一个故事:
一位拉比正在村里审案。塞缪尔起身为自己辩护:“拉比,伊扎克每天放羊的时候都让羊群从我的田里横穿过去,我的庄稼都被踩坏了。那片田是我的,他这样做对我不公平。”
拉比回答:“你说得对!”
这时,伊扎克起身说道:“可是拉比,我的羊如果想要喝池塘里的水,唯一的办法就是穿过他的田。喝不到水,羊会死的。几百年来,所有牧羊人都有权利穿越池塘周围的田地,所以我也应该享有这个权利。”
拉比回答:“你说得对!”
有位女清洁工无意中听见了三人的对话,她对拉比说:“但是拉比,他们不可能都是对的啊!”
然后拉比回答道:“你说得对!”
拉比之所以认为女清洁工说的也对,是因为根据无矛盾律,一件事不可能同时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关于蒙特卡洛谬误
在柏拉图的世界里,蒙特卡洛谬误又称赌徒谬误,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以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机会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
如重复抛一个公平硬币,而连续多次抛出反面朝上,赌徒可能错误地认为,下一次抛出正面的机会会较大。鸭嘴兽则用了一则基于蒙特卡洛谬误提出的建议来说明该理念的荒唐性:
如果你打算搭乘一架商业航班,出于安全考虑最好随身携带一枚炸弹……因为同一架飞机上有两个人携带炸弹的可能性太低了。
关于芝诺悖论
芝诺是生活在古代希腊的埃利亚城邦的哲学家,芝诺悖论之所以被后人所知,得益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他的《物理学》中记录了诸多芝诺悖论,如“飞矢不动”和“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等。在鸭嘴兽的笑话库里,这例简直就像从芝诺嘴里讲出来的:
售货员:“女士,这款吸尘器能让您的工作量减少一半。”
顾客:“太棒了!给我来两台!”
…………
诸如此类的哲学段子还有很多。作者正是用这一个个笑到喷饭的哲学段子,向我们解释了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哲学流派和思想传统。
柏拉图的睿智,配上鸭嘴兽的无厘头,谁说他们不是天生一对呢?
宇宙有目的吗?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万物皆有目的。所谓目的,即理应达成的内在目标。
橡果有目的:长成橡树。成为橡树是橡果“应达成之事”。同样,飞鸟有目的,蜜蜂有目的。甚至有人说,在波士顿,连焖烤豆都有其存在的目的。目的是实在的组成部分。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说法有点抽象,那么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戈德斯坦夫人将对目的做一个直截了当的解释。
戈德斯坦夫人带着两个孙子在街上散步,碰到一位朋友,对方停下脚步问两个孩子多大了。
戈德斯坦夫人答道:“我家的小医生 5 岁了,小律师 7 岁了。”
人生有目的吗?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他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幸福,
这个观点一直以来频频遭到其他哲学家的质疑。亚里士多德死后 7 个世纪,圣奥古斯丁提出,人生的目的是爱上帝。而对于
像马丁·海德格尔那样生活在 20世纪的存在主义者来说,人类的目的是以一不否认自身真实处境的态度活着,尤其不否认死亡。 幸福?简直太肤浅了!
关于人生的意义众说纷纭,与之相关的笑话也层出不穷,而哲学家也由此遍地开花。
一位求道者听说在印度最高的山上住着全国最睿智的上师。于是他不辞辛劳,翻过山峦,横穿德里,最终来到了这座传说中的山的脚下。此山异常险峻,求道者不止一次踩空跌倒。他最终登上顶峰的时候,已经伤痕累累、遍体瘀青了。不过,他寻找的那位上师正在一个山洞口盘腿而坐。“噢,睿智的上师,”求道者说,“我特来询问生命的奥秘。”“啊,是啊,生命的奥秘,”上师答道,“生命的奥秘就是个茶杯。”“茶杯?我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寻找生命的意义,你却告诉我生命的奥秘是个茶杯?!上师耸了耸肩:“那也可能不是茶杯吧。”
故事中的上师承认了一点—
阐述人生目的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此外,如何阐述人生的目的也见仁见智。
人生的目的(人理应达成的事)和某一特定个体的人生目标(他想要做成的事)是不同的。
下面这则故事里的主人公牙医山姆到底是在探寻广义的人生目的,还是仅仅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呢?显然,山姆的母亲对儿子的人生目的有着自己的见解。
山姆·李普希兹是费城的一位牙医,他曾前往印度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山姆的母亲好几个月都没有收到儿子的音信。最终她乘飞机前往印度,打听最睿智的人住在何处。根据指引,她来到了一处静修地。那里的看门人告诉她,想要见上师得等上一周,而且见面之后只能说四个字。这位母亲一面耐心等待,一面仔细斟酌要说的话。她最终被引见给了上师,对上师说:“山姆,回家!
戳爆笑点 跳脱思维
从不可知论到禅学
从逻辑学到存在主义
哲学与笑话天生一对
详情购买
请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