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有悔恨药,小宝妈妈肯定会毫不犹豫服下,阻止儿子服下那把感冒药。在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病房,小宝妈抚摸着那个爱在厕所唱歌的儿子,泪眼婆娑。
小宝无力地躺在床上,全身皮肤腊黄,瘦成皮包骨,连和人打招呼的力气都没有。
此刻,已经进行两次人工肝治疗的他,病情不容乐观。医生判断——小宝得的是严重药物性肝损伤,引发重度淤胆型肝炎,肝衰竭倾向。
而导致这一病因的竟与两个月前,村诊所医生开出的一包感冒药有关。
4月下旬,江西人小宝受凉后,有点咳嗽,妈妈带着他去村里诊所看病。
对于村里的诊所里,小宝妈妈向来挺信任的,“以前我们感冒咳嗽,都是这个医生开点药,吃一吃就好了。”
这一次,医生也照例按照小宝描述的情况——没有发烧,只有一点咳嗽,开了四次感冒药。小宝的妈妈接过用纸袋装着的药片,估摸着有五六种药片,药片“赤膊”包装,也分不清药片名称,小宝妈妈说:“我们问医生这是啥药,医生只告诉我们有消炎的、治咳嗽的。”
虽然每次服用药片的剂量不小,但按照一天三次的医嘱,第二天,药吃完,小宝妈妈就可以带着孩子再去就诊。
所以,母子两个回家后,遵照医嘱,三餐服药。第二天,小宝告诉妈妈:“身上有点痒,一直在挠。”妈妈也没当回事情,带儿子复诊后,医生调整了药片,停掉了几种药,又补开了一些“赤膊”药片。
过了几天,小宝的咳嗽虽然好了,但整个人却慢慢开始变黄了。
咳嗽竟变成了药物性肝损伤
对小宝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五月上旬,小宝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力气,神情恍惚,父母紧急将他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医生摆摆手,表示病情太棘手,黄疸指数太高;紧接着,小宝父母带着孩子周转于江西、上海等各大医院,情况不容乐观。等小宝来杭州就医时,黄疸指数高达518,而正常人的黄疸指数在20左右。
此刻,只有人工肝的治疗,小宝的主治医生说:“目前小宝进行了两次人工肝的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只要一停药,黄疸指数就直线上升。”记者了解到,重度淤胆型肝炎死亡率在30%,而且病情迁延不愈,治疗周期非常长。
而对于小宝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父母打零工,家里三兄弟,治疗已经花去10多万了,小宝妈妈抹着眼泪说:“不知道孩子以后会怎样。” 高海女副主任医师也表示:一般来说人工肝治疗周期在四次左右,
万不得已,这样的病人会考虑肝移植。
小宝到底吃了什么药,会导致现在这样的病情呢?
小宝妈妈曾去村诊所讨说法。
“医生乱写了几个药名给我们,明明是片剂,却告诉我们开了口服液,我们请他再回忆一下药名,他一个字也不说了。”
树兰的医生在
给小宝做了各项检查后,
高度怀疑小宝是因为严重药物肝损伤,而导致重度淤胆型肝炎。
一包感冒药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高海女副主任医师说:“其实每年都会接诊不少因为感冒药、止痛药,导致肝脏发生问题的病人。
中草药、抗结核类药物、感冒药,这是是容易引发急性肝衰竭病症的前三类药物。
”
高海女副主任医师举例了前几年接诊的一位德清校务工作者,
先喝酒导致胃痛,两小时内,又服用散利痛两颗,最后导致了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