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熊老师的艺术课
绘本、阅读、艺术教育 ·艺术全语言学习 ·全息化思维 ·综合艺术语言叙事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9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9 小时前  
光明日报  ·  中国好手艺:铁艺灯笼 ·  11 小时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旧牛仔裤零碎布头旧衣服都剪成了拼图,这么多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熊老师的艺术课

进阶课周刊 ‖ 用千奇百怪的“自制表情”,让乏味的世界“笑逐颜开”

熊老师的艺术课  · 公众号  ·  · 2017-06-19 08:49

正文

‖ 进阶课周刊 ‖

畅所欲言

给你专属的表达空间




雨安

来自北京朝阳

今年8岁


这个来自大朝阳的小群众

是个古灵精怪的“表情包爱好者”

她相当open!

相当开朗!

相当豪爽!

拍照必做鬼脸儿

就喜欢讲笑话儿

以把别人逗乐

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份乐天精神

同样展现在她的作品中

残破壁画中看不清表情的人物

在她笔下重新喜笑颜开

自然界中的高头大马

也能让它长出卷翘的睫毛

胡闹啊

😅

我们就喜欢

这种有态度的胡闹

😎



雨安 有非常 鲜明的绘画风格

就好比这幅

临摹《徐显秀墓壁画》局部

她画的时候

很自然的为这些

被时间抹去面部细节 的壁画人物

增添了 属于这个时代的表情

这一下 让古板严肃的壁画

活泼 了起来



我问雨安

怎么会想到 给古人设计表情包

她理直气壮的说

“因为 看不清原画里面的脸 啊!

空着不行, 多没意思 啊,我得 自己编

这样会 好搞笑 ,嘿嘿嘿!”

而且她还煞有介事的认为

要将 严肃的表情 搞笑的表情 相互搭配

这样的 冷暖交织

会让整幅画 产生情节

人物之间就可以 用表情对话

这样多有意思



雨安不仅折腾千年壁画上的古人

连动物都不放过

这是她 临摹的新疆壁画中的猴子形象

被茄子老师评为 “马戏表演”

这只 调皮的小猴

彻底激起了

雨安小同学的 “搞笑情节”

不仅 神态搞笑

情节也要搞笑

“搞笑”就成了 雨安的“标签”



其实雨安这种 大胆又新奇的创作方法

都源于她 喜欢看动画

由于太喜欢

那不如 把自己的爱好

眼前的创作结合一下

开始妈妈也是很 焦虑

但茄子老师为妈妈 宽心

让雨安 潇洒的继续画

雨安顿时觉得 好像找到了知音

得到了 茄子老师的 肯定和启发后

更多 奇奇怪怪

妙趣横生 的动物应运而生

就这样

雨安 疯狂了整个进阶课的动物单元



妈妈 很庆幸遇到了熊老师的艺术课

在跟随熊老师学画的这一年里

妈妈的 教育理念 因为熊老师和茄子老师

调整、重组甚至颠覆 了许多

印象最深的是茄子老师谈到雨安时说

“ 熊老师有一个观点非常好

他说我们要 学会找孩子画中有趣的地方

比如他画了一团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

但其中有些白点很好玩

你向他指出来

后面他就会 下意识地继续探索 白点的使用

时间长了以后对画白点 很有心得

转向又去发现别的 了”




其实雨安小时候

一直都是 自己快乐地涂鸦

可随着她渐渐长大

妈妈发现了一些问题

雨安 不再是充满想象力的创作

天然的审美 开始 被庸俗的标准占据

她的画变成了

“线只能有一条,不可以有废线”

“颜色要涂匀,不能出边儿,不能留白”

并且这些 可怕的要求

渐渐被小雨接受为 画画的标准

那个时候妈妈非常着急

一心想找到 能够保护孩子天性 的艺术培训机构

在遇到 熊老师艺术课 的时候

就像 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

加上对自己 偶像的崇拜和信任

秒定了熊老师的进阶课



雨安刚开始上课时

也只是 “上课,完成作业” 的状态

但是在 熊老师和茄子老师 的引导下

现在她可以 大胆的去画“她的乐趣”

画完还会 主动找妈妈讲画面中的故事

不但能 用笔墨纸张表达她的内心

还能 用语言表达她心中的想法

现在画画就 像做游戏一样

让她 嗨皮得不行

这种 线上课的形式 再适合她不过

自己在房间里 独立的创作

没有任何限制

就这样

任由她“不着四六儿”地

书写自己的天地




雨安妈妈最后跟我说

特别感谢熊老师

让家长也懂了许多

有机会跟着孩子一起成长

并学会去发现

孩子画中有趣的东西

跟孩子聊她的画

很正式地邀请她

把自己的作品

送给崇拜她的爸爸妈妈

一家人还会一起看大师的作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