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影像沙龙
影像科的新鲜资讯、热点,这里都有。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影像沙龙

最全头颈部CT和MRI解剖汇总

医学影像沙龙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1-10 18:00

正文

来源:魔都追梦天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期分享头颈部影像解剖的读片,头颈部的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反复学习CT和MRI影像表现。先把正常组织的结构,神经穿行的孔道,以及各个交通孔道的位置搞清楚!

后续相应位置出现病灶,就清楚为何有那些症状!为何出现这些临床症状。

CT一般用CT值来表示各个组织的灰度或者说密度强弱。而MRI是通过低信号和高信号来描述病灶变化。

常见人体组织的CT值(HU)


组织
CT值
组织
CT值
骨组织     
>400
肝脏
50~70
钙化    
80~300
脾脏     
35~60
血块     
64~84
胰腺     
30~55
脑白质     
25~34
肾脏     
25~50
脑灰质     
28~44
肌肉     
40~55
脑脊液     
3~8
胆囊     
10~30
血液     
13~32
甲状腺     
50~90
血浆     
3~14
脂肪     
-20~-100
渗出液     
>15
水    

如果是CT观看神经孔道,需要切换到骨窗观看比较清楚!常规结构看软组织窗即可。

那么软组织窗和骨窗的窗宽、窗位调节参考阈值如下:

软组织窗:350/50,330/110,200/80

骨窗:1600/400,1600/600


不同的部位观察不同的结构,最好设定适合的窗宽和床位便于全面观察结构是否有异常。调节窗宽主要影响对比度,窗宽大,图像层次多,组织对比减少,细节显示差;反之,窗宽小,图像层次减少,对比增强,细节显示显示佳。调节窗位主要影响图像亮度,窗位升高,图像变黑,反之变白。

头颅:脑组织窗宽设定为80 HU~100 HU,窗位为30 HU~40 HU,头皮下软组织300-400HU,窗位35-45HU。

垂体及蝶鞍区病变窗宽宜设在200 HU~250 HU,窗位45 HU~50 HU,

脑出血患者可改变窗宽位80 HU~140 HU,窗位30 HU~50 HU,

脑梗死患者常用窄窗60 HU,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清楚显示梗死及软化灶,

颌面部眼眶窗宽定为150 HU~250 HU,窗位30 HU~40 HU,观察骨骼时窗宽150 HU~2 000 HU,窗位400 HU~450 HU,

喉颈部、鼻咽、咽喉部的窗宽和窗位常设在300 HU~350 HU和30 HU~50 HU,能满足该部位的解剖和病灶显示,

胸部CT检查时,肺窗 纵膈窗 窗宽、窗位分别是:
(1)肺窗    WW1500—2000HU 、WL-450—-600HU
(2)纵膈窗 WW250—350HU、WL30—50HU
骨窗、软组织窗窗宽、窗位
(1)骨窗WW1000—1500HU、WL250—350HU
(2)软组织窗WW300—500HU、WL40—60HU


头颅CT软组织窗和骨窗常见解剖结构

头颅CT软组织窗

头颅CT骨窗




咽后间隙和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枕骨部,下达第一、二胸椎平面,可通入食管后纵隔,鼻、鼻窦及咽部的淋巴都汇入其中 

咽旁间隙位于咽后间隙两侧,左右各一,呈三角形漏斗状

上界为颅底

下达舌骨大角处

后壁为椎前筋膜

内壁为颊咽筋膜、咽上缩肌,与扁桃体窝相隔

外侧壁为上颌骨升支内壁及其附着的翼内肌与腮腺包囊




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茎突及其附着肌肉,筋膜将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隙和茎突后隙两部

下图为MRI显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下图为头颅CT显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茎突前间隙较小,前外方与颞下窝想通,内侧咽颅底筋膜,上方与卵圆孔,棘孔及蝶骨大翼,下方与扁桃体窝,内上方为咽隐窝壁。

茎突后间隙(亦称颈动脉鞘区 )较大,其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交感神经等穿过,还有颈深淋巴结上群



筛孔



筛窦里的筛孔结构和位置如图



视神经管



位于中颅底前端的中线旁,双侧各一,由蝶骨小翼的两个根与蝶骨体的外侧缘围合而成。通过眼眶与颅中窝相通,有视神经和眼动脉从视神经管通过。



眶上裂



位于视神经管外侧,蝶骨大翼和小翼之间的裂隙 ,呈底向内侧的狭长三角形,长约22mm

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外展神经(Ⅵ),三叉神经眼支(Ⅴ1) ,眼上、下静脉,泪腺动脉脑膜支等穿过眶上裂。通过眶尖部与海绵窦前部相通。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前床突)




圆孔



位于眶上裂下方,蝶骨大翼内缘,与蝶窦外侧壁关系密切;三叉神经上颌支(Ⅴ2)、圆孔动脉、导静脉通过圆孔。圆孔通过翼腭窝和中颅窝相通。



卵圆孔

位于颅中窝底鞍旁,圆孔后外方,椭圆形,大小约4.2mm×9.0mm;三叉神经下颌支(Ⅴ3)、导静脉、副脑膜中动脉通过卵圆孔;卵圆孔与颅中窝和颞下窝相通




棘孔

位于卵圆孔的后外侧,呈圆形,直径约3~4mm;有脑膜中动脉通过,与颅中窝和颞下窝相通。



破裂孔

位于颈动脉沟的后端、后床突的外侧;由颞骨岩尖内侧、蝶骨体、枕骨斜坡外侧缘围成。内口与颈动脉管内口相通,外口由下蝶岩韧带封闭。有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通过



翼管

位于蝶骨下方,圆孔内侧,自前向后贯穿翼突根部,有翼管动脉和翼管神经穿过。与破裂孔和翼腭窝相通。

CT上辨认圆孔和翼管的原则:圆孔较翼管的直径为大。圆孔通颅中窝、翼管通破裂孔。翼管位于圆孔的内下方。

颈动脉管-入口、水平段、出口

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内,自后外向前内接近水平走行;外口位于颈静脉孔外口的前方,内口连破裂孔;里面有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穿过;有海绵窦━颈动脉间隙联通。


颈动脉管--入口


颈动脉管--水平段


颈动脉管--出口




舌下神经管





颅内各孔道神经穿行情况


孔洞

结构

前颅窝

筛孔

嗅神经(Ⅰ)、筛动脉

中颅窝

视神经孔

视神经(Ⅱ)、眼动脉

眶上裂

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外展神经(Ⅵ),三叉神经眼支(V1),眼上、下静脉,泪腺动脉脑膜支

圆孔

三叉神经上颌支(V2)、圆孔动脉、导静脉

卵圆孔

三叉神经下颌支(V3)、导静脉、副脑膜中动脉

破裂孔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

棘孔

脑膜中动脉

后颅窝

内听道

面神经(Ⅶ)、前庭蜗神经(Ⅷ)、迷路动静脉

颈静脉孔

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颈内静脉

舌下神经孔

舌下神经(Ⅻ)、咽升动脉脑膜支






海绵窦

海绵窦位于颅中窝蝶鞍两侧,是硬脑膜两层之间不规则的腔隙。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第Ⅲ~Ⅵ对脑神经经过,因此鼻咽癌容易侵犯海绵窦而引起前组相关脑神经麻痹的症状和体征,其中尤以展神经最易受侵


翼腭窝

翼腭窝由上颌骨后壁、蝶骨翼突与腭骨垂直板所构成,呈锥形,上部较宽,下部较窄,移行于翼腭管。翼腭窝内有蝶腭神经节与蝶腭动、静脉穿行。

翼腭窝各壁紧邻结构

前:上颌骨的颞下面

后:蝶骨翼突根部及大翼前面的下部

上:蝶骨体的下面

 内:腭骨垂直板、眶突及蝶突

翼腭窝为一重要的解剖结构,通过以下结构与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相通。

  1. 圆孔 与颅中窝相通。

2.眶下裂 与眼眶相通。

3.蝶腭孔 与鼻腔相通。

4.腭鞘管 与鼻咽相通。

5.翼管 与破裂孔相通。

6.翼上颌裂 与颞下窝相通

7.翼腭窝向下过渡为翼腭管,而翼腭管又通过腭大、小管与口腔相通。


斜坡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体共同构成,向前上约呈45°角倾斜

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两侧毗邻破裂孔、岩枕裂、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等结构;与垂体、脑干、第3~8对脑神经、基底动脉、颈静脉球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




头颈MRI和CT常见解剖结构






口腔和口咽相关结构



鼻咽影像解剖



上图为CT骨窗/MRI T1平扫显示的圆孔

上图为CT骨窗/MRI T1平扫及增强横断面显示的鼻咽腔顶壁

水平的主要结构

上图为CT骨窗/MRI T1平扫显示的破裂孔

上图为CT /MRI增强横断面显示的鼻咽腔及其周围主要结构

上图为MRI T1平扫及增强矢状面显示的鼻咽腔及其周围结构

上图为MRI增强的两个冠状面显示的鼻咽腔及其周围结构


下咽和喉解剖结构



鼻和鼻腔影像解剖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广告】






长按识别群二维码进群

群内会不定时分享好书好课

也可以在群内互相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