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子不语
虽然子不语怪力乱神… 唔,但我还是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和你说: 天南地北,深入浅出,天文地理,深文大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子不语

全面屏消灭了什么?

子不语  · 公众号  ·  · 2017-09-25 22: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好久没更新了,今天随便写点。


一夜之间,如果不是全面屏,都不敢自称旗舰机了。大家应该都看过小米 MIX 2、三星 Galaxy 8、iPhone X 这几款手机的宣传照和视频了,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微妙的差别。


这些手机的全面屏宣传,基本上分成了两个派别:iPhone X 风格、非 iPhone X 风格。


先说后一种,不管是小米、三星、Vivo、华为等等,它们对全面屏的宣传,你看它们的官网、电视广告,基本都是下面这两张图的套路。


手机屏幕上的内容越过了窄窄的边框,和背景融为一体,全面屏的喻义,很显然,是屏幕和现实世界无缝连接了。


三星 Galaxy S8 的官网宣传图


小米 MIX 2 的官网宣传图


虽然 iPhone X 还没有开始预售,苹果投出来的广告也不多,不过,从现有的发布会、官网等宣传照和视频,我们发现苹果没有走这条「屏幕和背景交融」的宣传套路,相反,看看苹果官网上宣传全面屏的那一页,是这样的。



从感官上来说,苹果这屏幕,一点都不让人觉得「全面屏」。不过,更有意思的是这个官方宣传视频。



你不用看完整个视频,大概第 3 秒和第 4 秒之间的这个镜头很有意思,屏幕内流动的絮状物,在屏幕边缘流动减速了,很明显加入了一些液体碰撞边界,回弹的效果。



对于一家以设计为驱动的公司,我们可以安全地假设苹果的细节是有意义的,这些宣传策略显然不仅仅出自于市场营销部门,而有设计的高度把控。


那么,最本质的区别出现了。对于苹果的设计师来说,它们是承认屏幕的边界的,全面屏对于苹果的意义,是在于隐藏设备本身。


事实上,这里一共有三个实体的存在:真实的世界、设备本身、屏幕中的世界。回过去看一看小米和三星之类的宣传,你会发现他们想隐藏的是最后一样东西:即屏幕中的世界。


于是,一个很荒唐的观感出现了。仿佛我们拿到了一个没有安装屏幕的手机前面板,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



是的,屏幕中的世界消失了。


显然,苹果在「真实的世界、设备本身、屏幕中的世界」这三者中,选择了将「设备本身」与「屏幕中的世界」相交融成一体,尽可能地使「设备本身」消失,而并不否认「真实的世界」的存在,更没有想把「屏幕中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合二为一。


没错,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天壤之别的设计理念,所推导出的截然不同的宣传策略。


按理来说,苹果更有资格宣传「屏幕中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合二为一这个理念,毕竟,iOS 11 的一大主打特性,就是 ARKit。不过苹果显然放弃了这一策略,我猜想理由也很简单,即使屏幕作为 AR 的载体,摄像头捕获到的世界,其实也并非和真实的世界无缝连接。真正的设计,是可以交付使用的,而不是停留在视觉的震撼与欺骗上。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iPhone X 一个很显著的 Form,就在于上面留的两个「小耳朵」,在发布前有很多猜想,许多人猜测苹果会将这两个小耳朵处的背景设为纯黑,得益于 OLED 黑色不发光的特性,这两处将和顶部的黑色融为一体。



不过,苹果最终在人机指南中是这么说的:「Don't attempt to hide the device's rounded corners, sensor housing, or indicator for accessing the Home screen by placing black bars at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screen.」


没错,苹果反对你把这些地方用黑色隐藏起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在苹果看来,全面屏的终极意义:设备本身的存在感应该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屏幕将极尽延展至可延展的一切地方。


当然,这也引起了设计师、开发者无尽的吐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适配问题:)


苹果最终的目标,自然是手机正面只剩下屏幕,不过从技术实现来看,近几年内,小耳朵应该都去不掉了。于是,iPhone 发布十年来,正式完成了第一次 Form 的转变,不出意外,接下来几年的 iPhone,都会以右边这个新的 Form 出现了。



在去掉小耳朵之前,一家伟大的设计公司,只能发挥现实扭曲力场,改变人们的审美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