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数据库
我们致力于创造中国最专业的投资数据库。我们将定期提供行业分析、项目信息、投资热点以及投资报告等数据,愿意和大家分享因数据精准所带来的投资效率和成功。欢迎关注,更多数据请关注网址:www.invest-data.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3 天前  
红古发布  ·  微信又上新功能!网友:终于等到你 ·  23 小时前  
红古发布  ·  微信又上新功能!网友:终于等到你 ·  23 小时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重磅活动!百位产业互联网CEO相约三亚复盘2 ...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AI眼镜将颠覆消费电子产业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数据库

4年,估值从3000万到200亿,错失这个项目,徐小平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碎一地

投资数据库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1-09 13:57

正文



吸引徐小平的,不仅仅是柔性显示屏可能的商业前景,秉持着“天使投资就是投人”理念的徐小平,对刘自鸿的背景更感兴趣。


采访 |  王雷生 李碧雯    文王雷生    编辑马吉英    摄影胡可   


能让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后悔的事不多,错过柔宇科技就是其中一个。


“(柔宇科技)是我做投资以来,一个真正错失的项目。”徐小平说,“每次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绞。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骄傲,被碾压得粉碎。什么是天使投资人的骄傲呢?投到柔宇科技这样的项目就是最大的骄傲,而不是什么估值、风险和轮次。”


徐小平这场“痛彻心扉”的反思前一个月,2016年11月3日,柔宇科技宣布完成Pre-D轮融资,估值达到200亿元。而四年前,柔宇科技创始人、CEO刘自鸿报给徐的估值是3000万美元,徐小平觉得贵而且非天使轮,就没有投。


这家2012年于深圳创立的公司,在2014年8月推出了厚度仅有0.01毫米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当时有评论认为,这家年轻的创业公司以此向三星、LG等行业巨头发起挑战。


目前,柔宇发展出“柔性屏幕+柔性传感+智能终端”三大业务,既有企业级客户,又有消费级产品。刘自鸿称,公司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


刘自鸿认为,未来信息社会就3件事: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和万物互联。柔宇科技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先让人们更好的去感知世界,“我们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就是定位于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


但在批评者看来,柔宇科技的柔性屏幕良品率、使用寿命都存在疑问,再加上资金等限制,很难大规模量产。


接下来,置身争议中的柔宇科技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产品从实验室阶段顺利实现大规模量产。这是一场跟时间的赛跑,也是这家创业公司跟行业巨头之间的实力较量。


“秘密”创业 


2012年10月,在斯坦福的一场演讲开始前,刘自鸿在附近的肯德基看到了正在吃饭的徐小平和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王强。他走过去恭敬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彼时,他的公司——柔宇科技成立刚刚几个月。


徐小平非常热情,“你就在这,介绍一下你做的项目。”刘自鸿讲了一下自己做的可折叠弯曲的柔性显示屏,当时徐小平觉得很有意思,“改天你直接来我家找我吧,再仔细聊一聊”。


吸引徐小平的,不仅仅是柔性显示屏可能的商业前景,秉持着“天使投资就是投人”理念的徐小平,对刘自鸿的背景更感兴趣。


1983年出生的刘自鸿,17岁时以江西抚州高考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此后免试继续在清华读研。23岁时,刘自鸿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刚到斯坦福大学,刘自鸿花了不少时间去考虑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后来他想到了人跟人、人跟自然的交互。“这个过程当中,人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方式是靠五官,视觉占到信息收入的70%左右。如果做柔性显示,就可以把便携和高清大屏的需求融合在一起。”


此后,刘自鸿一改在清华时热衷参加社会活动的状态,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实验室里。不到三年时间,他就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其中就包括对于柔性晶体管等核心部件和材料的研究。


此时他也萌发了创业的想法,但2009年,美国正因金融危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技术行业风向标的纳斯达克指数相比2008年跌幅超过50%。这显然不是一个创业的好时机。刘自鸿决定接受IBM沃森研究中心的offer。


直到2011年下半年,美国开始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复苏,纳斯达克指数也已收复失地。他觉得时机已到,开始谋划创业。


第一件事,就是找钱。这也成为一段让刘自鸿“不堪回首”的经历。


在单枪匹马寻找启动资金时,他能给投资人的,只有自己的想法,一个可以适度弯曲的非常原始的电子墨水demo,在斯坦福时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以及博士毕业论文。



为了保密,刘自鸿从不对面试者过多透露柔宇在做什么,只告诉他们与显示技术相关


投资人拿不准,他们咨询显示面板行业的专家,得到的回答都是“这就是一个科幻的东西,至少30年甚至50年之后再去看吧”。


投资人于是不停地列出问题让刘自鸿回答,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早上醒来时,他已经害怕看手机,“因为我一看到邮件,里面就有十几二十个问题让我去回答,我可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回答完”。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年,尽管很多业内人士不看好,松禾资本和深创投最终决定还是要投。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的逻辑是,“我们当时就觉得,他们肯定能做的出来,因为这人的背景真的很强。”


2012年3月,刘自鸿正式从IBM辞职,开始组建创业团队,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IBM的同事余晓军。


余晓军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材料系读书期间,四年成绩一直是全系第一,后赴斯坦福,拿到材料和电子两个学位,之后加入IBM。


刘自鸿的商业计划和技术产品让余晓军很激动,他告诉刘,自己OK,但是还得问问自己的妻子。


过了几天,好消息伴随着坏消息传来。好消息是,余晓军的妻子同意了,而坏消息,余的丈母娘不同意。“我去你家一趟吧,跟你丈母娘谈一谈。”刘自鸿对余说。


在余晓军家客厅,余的家人坐了一排。刘自鸿把电脑接到电视机上,像是做演示一样,从头到尾把自己的项目讲了一遍,这时他才发现,余的岳父也是一个蛮懂这个领域的教授,他们都发现了这其中的价值,只是想确认一下,刘自鸿和他的项目到底靠不靠谱。“东西很不错,注意保密。”余的岳父叮嘱说。


另一个联合创始人魏鹏,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之后在斯坦福继续做研究,正好与刘自鸿同一个组,彼此非常了解。“清华+斯坦福+IBM”背景的三人创始团队正式成型。


2012年5月,柔宇在美国硅谷和深圳同步成立。深圳留学生创业园一间不足100平米的办公室里,没有开业典礼,没有庆贺人群,“只有我们3个人、3个小花篮,连门牌都没有”。深圳的团队随后开始陆续组建。现任副总裁、智能终端业务单元负责人邹翔是团队的第五个成员。他此前一直在手机通信领域工作。


与其他创业公司大张旗鼓招人不同的是,为了保密,刘自鸿从不对面试者过多透露柔宇在做什么,只告诉他们与显示技术相关。因此团队的大部分早期成员,都是像邹翔这样通过朋友的介绍加入进来。


推上赛车道


研发比想象的还要艰难。刘自鸿常常用“在豆腐上盖大楼”形容柔性屏的研发,从基础材料到工艺,一切都与传统显示面板不同。


“很多人都只看到柔宇的产品,其实我们经历的绝望非常多,就像你在找到正确的出口之前,在迷宫里面走了好多次。你走错的那些路,是没有人知道的,我们自己知道。不走那些路,你也不知道最后正确的路在哪。”他话锋一转,“这恰恰就是我们的壁垒。”


2013年,柔宇发布柔性显示的核心部件——柔性背板。2014年,基于AMOLED架构的厚度0.01毫米、卷曲半径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问世,媒体纷纷冠之以“领先于三星”等等字眼加以报道,柔宇成为了明星。


刘自鸿发现自己的生活一下被改变了,投资机构、企业等等蜂拥而至。据他透露,C轮时四五十家机构联系了柔宇。


太多的选择也让刘自鸿感到痛苦,他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么多的投资机构,融资额度也一涨再涨。“刚开始说就几千万美金就行,推着推着就到了1亿美金,最后C轮完成时是11亿人民币,超出我们预期很多。”


除了投资机构,不少产业资本也都想进来。某非常知名的制造企业的董事长曾带着100多号骨干来到柔宇考察,同时提出合作。也有手机厂商带着资金找过来,但限定条件是,柔宇要与该手机厂商签署独家协议。最终都未成行。


“这就像是一辆汽车,我们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突然被推上赛车道。”刘自鸿只好硬着头皮上。


“刚开始他像一个科学家,现在他更像一个企业家。”厉伟这样评价刘自鸿的变化。


不过,柔宇所面临的并不都是掌声。


就在采访前的两天,刘自鸿在微信朋友圈发了火。据他解释,一位他以前很尊重的业内人士,说了一些“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的话。


这不是柔宇技术第一次遇到质疑。“我们从来没有公开过核心技术路线,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的技术,攻击从哪来呢?这些是没有道理的。从这一点来说,任何攻击我们技术的都是无稽之谈!”


除了技术,更猛烈的质疑围绕着柔宇的量产能力展开。某品牌手机供应链负责人王勇(化名)说,他还没有见过量产的产品,“目前个人感觉还是实验室产品,可能你倾尽全力在实验室做出5片很容易的,如果需要往市场去推百万级产品的时候,就是个问号。”


诸如此类的疑问并非捕风捉影。2014年8月1日,柔宇0.01毫米柔性显示屏推出,两年后,市场依然没有看到量产的产品。


刘自鸿和邹翔都坦承,此前的量产规模确实不太大,并且这些产品都被“有选择性的供给到一些合作伙伴进行产品研发”,有的不是以大家想象之中的可弯曲折叠形式出现,所以没有引起注意。“合作伙伴也不希望公开,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在行业里面能取得领先,所以自己也不能过早的去透露合作伙伴和他们的产品。”刘自鸿说。


王勇告诉《中国企业家》,联想于2016年6月世界技术大会上推出的两款概念产品——可以将手机弯曲戴在手腕的联想Cplus,以及可以将平板电脑折叠成手机样式的Folio——据说用的就是柔宇的屏幕。


李宁是为数不多被公开的合作伙伴。2016年4月,柔宇与李宁签订战略协议,公布的新闻稿显示,柔宇将协助李宁开发“嵌入了柔性显示屏和柔性传感器的李宁智能体育装备”。


柔宇的产线建设也在推动。2015年11月,样品推出一年后,柔宇与深圳市政府等合作,开始在深圳龙岗区建设“全球类6代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资料显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设计产能约为5000万片显示模组/年。预计2016年7月开工建设,2017年6月设备搬入。


当这条新闻在2016年9月出现在报道中时,围绕着“100亿”投资额又掀起了一波新的质疑声浪。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几乎同一时期,京东方在成都建设的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二期项目,投资达到245亿;在四川绵阳投资的设计产能为48K片玻璃基板/月的同类项目,投资额更是达到惊人的465亿元。


与行业巨头动辄几百亿的投入比起来,柔宇的投资额看起来实在有些袖珍。怀疑论再次开始蔓延,最多的声音就是“柔宇100亿投入产线不靠谱、资金不足以支撑量产”等等。


刘自鸿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他觉得这样的质疑是对创新科技运营模式的不理解。与许多硅谷早期的硬件创业公司一样,柔宇早期时的设备大部分来自于租赁,再与部分自己设计的设备相组合,就可以在早期资金比较少的情况下,支撑公司的发展。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慢慢添加设备,“对于硬件创业来说,有的时候要找一些不同于传统运作模式的生存方式。我们在不同阶段采取的是不同的策略。”


那为什么新的生产线也全部自己购买设备,投入与国内巨头相比依然差距很大?“这个最主要的还是工艺路线。我们的技术都是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在材料体系、工艺路线上都与传统面板企业很不一样。这是整个投资成本会比其他公司更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刘自鸿解释道。


“产业化需要等产线建立起来,不等到那一天,一直都会有质疑。产线建立了,产品出来了,良品率上去了,质疑自然就消失了。最终要靠产品说话。”厉伟说。


跟时间赛跑 


2015年9月,VR概念正炙手可热,柔宇发布了一款头戴式影院产品Royole-X。


很多人都感到不解。有人觉得柔宇受到了投资人的压力,在To B还没有很多产品时,赶快做一个To C的产品让投资人高兴,也有人觉得柔宇不能免俗,看到VR概念风起云涌就冲进来捞金。


“这都不是真实的原因。”刘自鸿说,“2013年,有一次斯坦福邀请我回去做报告,报告前一天晚上,我准备PPT到凌晨两点多,非常困,离电脑屏幕非常近,就在那一瞬间觉得字好大,我猛然意识到,我们一直在试图解决便携和大屏的矛盾,除了柔性显示这种物理方式,其实通过光学也是可以的。”


他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当晚就画出了草图,第二天柔宇内部就组成一个高度保密的团队,因为只有7个人知道,于是命名为007。他们判断,这样一个产品,三个月就可以搞定。


然而他们犯了一个错误,三个月远远不够。前前后后两年,迭代六个版本之后,2015年9月Royole-X才最终推出。


在2016年初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刘自鸿透露售价3999元的Royole-X月销量过万。


如果说Royole-X源于偶然,“做To C实际上有它的必然性”。


市场上早有类似的观点,柔宇在柔性屏的研发上过于超前,以至于其他厂商在物料配合上没有跟上柔宇的进展。2016年年初的采访中,刘自鸿说:“一个完全柔性的手机,以前都没有哪家厂商真的做过这件事情,就需要很多人重新去思考,上下游的配套都需要时间。”


刘自鸿也体会到了超前的痛苦,于是他选择自己做柔性电视等智能硬件,填补柔性屏幕与下游厂商间的空白,并以专利和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授权。


从这个逻辑上而言,柔宇发展To C的目的,是与市场赛跑,通过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用To C带动To B。


正是在这样思路下,柔宇把业务划分成“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智能终端”三个单元。前两者为企业级客户提供相应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智能终端则开发消费级产品。


“现在基本都在往柔性方向走,这就是未来的趋势。从2016年发布的小米MIX等手机来看,都在走极致屏占比,而可折叠弯曲的屏幕可以突破物理空间限制。这肯定是2017年甚至2018年手机厂商努力的方向。”王勇说。


竞争者们开始动作频频,LG Display被传正在与谷歌和苹果合作开发柔性OLED显示屏,并预计将于2018年投入批量生产;从7月到11月,三星连续数月都有与柔性屏相关的专利被曝光,并且极有可能在2017年1月推出两款柔性屏幕折叠手机,国内厂商如天马微电子等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柔性显示屏。


追赶者的脚步越来越近,推出样品两年后,柔宇依然没有大规模量产。“柔性显示未来将是主流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柔宇现在就是跟三星赛跑。”厉伟说。但此时柔宇的挑战在于,研发可能只需要10亿资金,产业需要的资金是10倍甚至20倍,这不是柔宇自己可以承担的。


厉伟已经闻到了硝烟的味道,“如果韩国人先拿出来,市场先机就失掉了。”而在王勇看来,巨头的环伺之下,柔宇的机会,就是某个重量级的厂商用它率先推出来一款能引爆市场的产品,“这样柔宇才有戏”。

 (王雷生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