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扮演的是一个老板。
你的利润率一直在下滑。新订单还有,但其利润微乎其微。
你的选择是什么?
当然是接。
因为你接了这个订单,即使没有订单利润,但它能帮你摊薄你的固定成本。
但你还是想要挤一点利润出来,就从变动成本,从员工下手。让员工加班,最好是无偿的。
你的利益最大化了。
但有两个受伤者。一个是员工,他的收入被摊薄了,劳动时间变长,但收入并未同比例增加。
另一个受伤者,就是其他和你一样的老板。本来他们还在和客户讲价,突然客户说,你们不用讲了,我已经找到供应商了。
这些老板就失去了订单。
对于宏观经济,也是不好,因为劳动者也是消费者,他们的劳动时间越长,可用于消费的时间就越短。(这是电商红火的原因之一,另外电商的内卷也不利于生产端)
而他们低时薪,是建立在一些人失去时薪的基础上(对应其他老板失去订单),所以整个消费力是下降的。
自然,生育率的两个基础
——充足的时间流、充足的现金流,也就无法得到满足。
现在角色转换成员工了,不是老板。
当你听到公司利润率下滑,可能要优化,你本来已经吃不香睡不好,因为有刚性的房贷要还,不能失业。
老板每天晨会打气,说大家共克时艰。现在老板说有了新订单,谁愿意加班?
你马上举手说我愿意。你不想失业去送外卖开滴滴。不给钱也行。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为了保持现在的现金流,保持工资能每月按时到账,每天多干
3
小时也可以。
本来你的同事还想讲价,一看你都举手了,他们也举手了。
好,现在再换角色。
现在你是一个毕业生,在求职。
发现起薪比师兄们低了很多,尽管如此,找工作依然很难,看得中的岗位,几百几千人在抢。你愤愤的认为,人还是太多了。但没意识到,这是因为新增岗位少了。没意识到在职的都卷出慢性病了。没意识到老板无力再资本开支了。
在职的一看年轻人比自己便宜,还比自己肯干,也不敢打马虎眼,回家还得教育孩子:你得好好读书,不然你以后就只能在家里躺着,我可不会再养你了。
再来,你的角色是一个孩子。
你正在天真好奇的年龄,但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要每天逼你学习到很晚。稍有不顺心他们就上火。
成年人的压力真就这么大吗?
你或许会想,如果没有孩子,是不是压力就会小很多呢?
最后,你的角色是一个御用的经济学家。
你熟读各种经济理论,并挑选最合适的,来叙事。
你崇尚债务,因为债务能解决很多当下的困难。你和你的盟友们,努力的,把黑的变成白的。
把直的掰成弯的。
你讽刺那些从个体微观角度来看数据的草根,没赚钱的命。
你不是不知道根节点在哪里?而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每次演讲,每次发文,都能精确的绕着它走。
然后吐吐舌头,就能得到一块肉。
你的技术没问题,大家都叫你教授。但不确定良心在哪里。因为说了太多,自己都信了。
你选择忘记,债务正在吞噬利润。
而平行宇宙中,那个作为老板的你,正在签下几乎无利润的合同。
你还想扮演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