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次踢到铁板了!
众所周知,李嘉诚退出楼市后,在全球多个领域风生水起,甚至有“点石成金”之说。因此,当他通过全资子公司和记电讯在印开展业务时,不少人纷纷感叹印的“好日子要来了”。
令人意外的是,印不仅没有“接住”这份泼天的富贵,反而向该公司开出两张巨额税单和罚款,总额高达3223亿卢比,折合约392亿港元,颇有“
印度掘金,堪比登天
”的意味。
对此,李氏坚决反驳并拒付,认为税款计算不合理,随后果断剥离资产,将和记电讯国际转让给沃达丰。截止目前,李和印度市场的纠葛告一段落,但
另一场和他有关的舆论风暴,正在悄然刮起
。
一、李嘉诚:“不要拿空洞的道德衡量我”
一直以来,李嘉诚的投资逻辑都很简单:赚到最后一个铜板。资料显示,1967年,李率先抄底香港楼市;50年后,他“故技重施”,清空两岸地产,套现130亿美元转移欧洲。
虽然赚的盘满钵满,但外界对李的评价始终“毁誉参半”,有人夸赞他“慧眼如炬”,也有人讨伐他“国内赚钱国外花”。但单从资本积累来看,李又无疑是成功的。
2023年,胡润财富榜公布,李凭借2100亿财富屈居第7。不少业内人士坚信这绝非他的真实水平,甚至“
表露出来的只是财富一角
”。
据了解,早在10年前,李的产业布局便横跨能源、互联网及医药等行业。
旗下仅和黄医药便实现了港股三地上市,去年赴港上市首日股价涨幅高达5成,创造出500亿的利润成绩
。
相较于负债累累的许老板,“无债一身轻”的李嘉诚,显然更有资本和底气注资前沿科技领域。不仅斥资百亿入驻生物科技,更是满面春风为其亲自站台,声称“找回后生仔的感觉”。
公开资料显示,在李持股的屈臣氏等店铺中,一款名为“倍他强”的男性养护类产品悄然上架,矩阵式覆盖全港,在生物科技赛道展现出强大的潜力,风靡富豪圈。
此前,国内知名地产大亨王某,在70岁高龄时同小娇妻再生一子。虽然表面说着自己“老当益壮”,但在他参加晚宴的图片中,有眼尖的网友认出桌子上正摆着“倍他强”类科技品。
京东官网介绍,
上述单品由我国TimeShop团队,携手百大高校共同研发
。在技术路径中,摒弃海外制品的化学成分,复配黑生姜、人参提取物等天然植物,
实现男性养护唤醒
。
“感觉自己变强了”,“倍他强”复购者张先生表示,“我今年50多岁,妻子说我像个毛头小子,我自己也感觉油箱一下满油了”。
2023年,TimeShop获抗衰老创新科技品牌大奖。同年,李的庆生影像罕见流出,对比同龄人更显精神矍铄。业界猜测,这或与他重视养护科技投资不无关系。
二、富可敌国,却难逃老之将至
“平安当大赚”是潮汕另一经典俗语,意为命比钱大,李嘉诚在发达后仍秉承这一理念。
1996年,李大儿子李泽钜遭匪徒绑架。李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齐绑匪要求的10亿现金,成功“赎”回儿子。事后,面对媒体采访,李公开表示:没想过报警,生命大过天。
经此一役,李氏不惜每年斥资1亿美元雇佣30人安保团队,贴身保护自己和家人,可见其对命的珍惜。
但外贼易防,岁月难防,
纵使老李富贵泼天,也难逃老之降至
。据报道,近日96岁高龄的李氏坐轮椅现身古寺。尽管年事已高,但其仍坚持跪拜多尊佛像,所求无非是健康和寿数。
此前,李曾亲自透露,自己极度自律,数十年如一日,早晨6点准时起床锻炼。此外,他还强调节制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情感纷扰,均不过分放纵,以保健康。
与那些喜好美食美酒的富豪不同,
李嘉诚餐桌上的主角通常是清淡的蔬菜豆腐和粗粮,辅以特定的保养品以维持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