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E的测试永远是仿制药开发的热门话题,前几天同写意组织的网络讨论现场火爆,各位大咖踊跃发言,阐述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自己的观点,是参加的人员收益匪浅。其中,大家对于为什么FDA要求BE需要做餐前和餐后问题较多,在这里通过这个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知道药物在口服后,先通过食道的传送到达胃部,由于胃的粘膜比较厚,表皮细胞紧密,对于大部分的药物不产生吸收,只对于分子量小的中性和酸性药物有吸收。制剂在胃内主要是崩解和溶解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碱性和弱碱性药物尤为重要。胃内的pH环境控制着药物的溶解过程。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餐前和餐后胃内生理环境发生了什么改变。
Table 1餐前餐后胃的生理条件的改变
生理条件 | 餐前 | 餐后 |
胃 | pH | 1.5-3.0 | 1.5-5.0 |
Mobility | 慢 | 快 |
Gastric fluid Volume | 少 (~ 250 ml) | 两倍食物体积(~ 1.5- 2 L) |
Light meal | —————————— | 2-3 hour 排空 |
Heavy meal | —————————— | > 8 hours 排空 |
可以看到,在餐前胃内只有少量的gastric fluid(~150-250ml)并且液体的pH比较低;在餐后胃的体积加大,胃液的体积由于饮水和唾液分泌,总体积达到1.5-2升,并且胃液的pH升高到4.5-5左右;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胃内生理状态的改变会产生哪些产生影响。
Table2餐后胃内生理条件的改变对于测试产品和对照品的区分度差别
生理条件 | 餐后 |
胃 | pH | 弱碱性药物区分力增加 |
Mobility | 不同密度的颗粒区分度增加;对于t1/2短的药物区分力增加; |
Light meal | 对于体积大的片剂和pellet的排空区分度增加; |
Heavy meal |
饮食后,肠道开始分泌蛋白酶和生物盐,这些增溶剂的存在促进了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同时食物的存在可能促进、延迟、或者抑制药物的吸收;食物的存在延迟或阻碍了药物向肠道表皮细胞的扩散,也有可能由于食物成分的存在阻碍了特定transporter的转运作用;有些药物可以和食物中的多价离子,比如铁离子和钙离子,络合从而改变药物的吸收特征;食物的存在还可以改变某些药物首过效应;等等。这些改变都有可能对于药物体内的释放产生不同的区分,从而导致测试产品和对照品的区分度和空腹时产生差别。
药物的体内吸收是药物制剂释放体系和人体生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体的生理条件差别性比较大,包括年龄、病理条件、身体状况、饮食、和环境,等等。生理条件的改变有可能对于药物的释放产生不同的区分,从而产生餐前餐后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