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食业家
“食业家”是食品企业家和食品商业家的浓缩,聚焦厂商,关注一个群体的生意与生活。这是正在成长的一个平台,一个真正属于食业家和商业家自己的平台,它凝聚目前食品行业优质的企业家和经销商,拒绝平庸者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食业家

维他奶半年营收超30亿,三代人八十年的兴业史

食业家  · 公众号  ·  · 2024-12-09 17: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期数 | 3478

作者| 大鹏 审核 | 步步 美编 | 亚恒

近日,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公布了2024/2025年度上半年业绩。
数据显示,上半年维他奶实现营收34.43亿港元,同比增长2%;经营溢利2.57亿,同比增长52%,以港币计算,集团毛利率增至51.6%。
维他奶执行主席罗友礼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股东对未来维他奶的增长充满信心。
了解维他奶的人可能知道,现任执行主席,83岁的罗友礼是名副其实的“创二代”,其父罗桂祥是维他奶的创始人,其女罗其美已于去年11月获任董事会副主席,将成为维他奶的下一任“掌门人”。

创始人罗桂祥

惊涛骇浪建功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州于1938年沦陷,大批难民一路南下,逃向香港,因为长期食不果腹,很多难民因营养不良患上脚气病。
为帮助难民补充营养,罗桂祥在1940年成立了香港豆品公司,生产一种 以大豆为原料, 酷似牛奶的乳白色的浆体,罗桂祥将其命名为“豆奶”。
至此,“穷人的牛奶”就此诞生,这也是维他奶的前身。
但是,在公司成立之初,罗桂祥就面临着多重困难。
一方面,国难当头,普罗大众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公司成立之初只有1.5万港元的启动资金,因为资金、人力、技术和设备限制,产品消毒处理不过关,产品滞销,不足一年罗桂祥就亏光全部投资。
后来,罗桂祥通过老乡搭上银行界的关系,在银行的帮助下,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1953年,罗桂祥对高温消毒工艺进行了改进升级,豆奶业务开始慢慢走上正轨。

维他奶创始人罗桂祥
随后,罗桂祥以中国香港为总部,出口至向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国家,其豆奶产品风靡一时。
但是,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维他奶再次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1973年,OPEC决定提高石油价格,随后阿拉伯国家宣布减少石油生产,叠加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受石油危机影响,1994年糖、大豆等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玻璃瓶装豆奶产品因保质期短,销售停滞等问题濒临停产,维他奶工厂大规模停工,产量逐月下降。
罗桂祥第六子,刚刚担任公司副总经理罗友礼对生产工艺、营销宣传进行了革新升级。
工艺方面,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无菌利乐纸包装,使维他奶的货架期得以延长,也解决了长途运输对产品保质期的挑战;
在品牌营销方面,罗友礼联合广告公司,提出了“维他奶,点只汽水咁简单”的经典广告语。

在罗友礼的主导下,维他奶最终渡过危机,并成功进入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成为全球大型豆奶公司。

“食二代” 罗友礼

资历最深的传承人
在石油危机中崭露头角的罗友礼,在 1978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总经理职位,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

维他奶执行主席罗友礼

1994年,罗友礼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3月30日维他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同年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厂房开始投入生产,以液态豆奶的形态在广东扎根,维他奶至此进入内地市场。
罗友礼在第二年接替父亲成为集团执行主席后发现,维他奶在内地市场发展缓慢,人均豆奶饮用量不足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于是,罗友礼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以加速内地市场的拓展。在布局方面,罗友礼分别在深圳和上海建设了生产基地,推动维他奶的生产和销售本地化;在营销上,罗友礼明确了维他奶的定位,即“即饮豆奶专家”。
焕然一新的面貌,让维他奶在内地市场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其业绩也开始快速增长,从2005年开始形成了由华南向全国扩张的态势。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引燃了国民的愤怒,也引爆了维他奶等植物蛋白饮料的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2008-2019财年,维他奶中国内地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高达26%,领先其他市场的增长速度。
到2016财年,维他奶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超越香港地区。同时,在2016年,在中国内地豆奶市场,维他奶市占率第一,超过40%,成为名副其实的“豆奶大王”。
21世纪20年代中期,内地消费市场逐渐火热,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沪港通”“深港通”的先后启动,资金南下炒港股成为一股新潮流,维他奶作为内地知名的港股,受到了内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巅峰时期维他奶的估值被炒到60倍,成为名副其实的“港股小茅台”。

商业精英罗其美

逆袭的“女三代”

罗友礼认为传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将其的心得、看法逐步移交给继承人,才能安心退休。
在去年11月中期业绩报告发布会上,82岁的罗友礼宣布其唯一参与维他奶运营的女儿罗其美为公司董事会副主席。
至此,维他奶的三代接班尘埃落定。

罗友礼(左二)与罗其美(右二)在维他奶中级业绩报告会上
罗其美是QS世界大学排名13的康奈尔大学理学学士,还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取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拥有“管理学硕士+理工思维”的高材生,在她进入维他奶之前,曾任职投行公司,甚至在一家全球资产公司担任过基金经理。
不同于其父罗友礼接班时的辉煌,罗其美面临的是一个业绩下滑的维他奶。
随着健康意识的觉醒,居民消费偏好被重构,企业也看到了健康饮品赛道的无限可能,大量传统企业和新兴品牌开始加速入场, 作为维他奶曾经的两大“王牌”,豆奶和柠檬茶都受到了冲击。
曾经市占率超过40%的维他奶已经被蒙牛、伊利、达利豆本豆等品牌挤占,市占率萎缩到不足17%;在柠檬茶赛道上,也不得不与统一、香飘飘、元气森林等品牌短兵相接。
被寄予厚望的罗其美拥有金融圈的投资经验,同时也熟悉父辈传统经营管理理念,为其在现代公司发展模式下做出更开放、更长远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于是,在上任半年以后,罗其美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成绩单。
今年5月,维他奶披露了2024财年盈利预告,资料显示,中国内地业务经营溢利大幅增加,带动公司整体盈利增长,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将录得1.06亿港元至1.26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大约大增132%至176%。
其中,内地、香港市场分别实现营收20.30亿港元和11.74亿港元,分别占当期总营收的58.96%和34.10%。同时,澳洲及新西兰业务收入增速回升至7%,新加坡地区业务收入及盈利能力也有所改善。
在罗其美的带领下,维他奶正在逐渐“收复失地”。

老品牌的新故事

事实上,维他奶的市值也出现了明显的止跌回升,到12月初,维他奶市值已经回升至140亿港元,高于罗其美接任时的98亿港元。
或许正式看到了维他奶未来的发展潜力,新加坡首富家族盯上了这块“肥肉”。
新加坡黄氏家族由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的胞弟黄志达打理的新加坡公司远东机构、远东机构旗下饮料公司杨协成以及黄志达控制的家族办公室,增持了维他奶307.4万股,持股比例从4.94%增至5.22%一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其中,饮料公司杨协成主要经营豆奶、马蹄爽、柠檬茶,与维他奶在业务是明显的竞争关系。
此次收购到底是黄氏家族以维他奶为跳板,进军内地市场,还是以资源赋能维他奶,进一步增强内地市场竞争力,一切都还难以评判。
未来,维他奶面临的市场环境可能变得更加复杂,但是三代人的故事还将因维他奶这个品牌而持续丰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