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动脉新医药
动脉网(www.vcbeat.net)旗下订阅号,关注生物医药、创新药、创新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技术发展背后的产业变迁。
51好读  ›  专栏  ›  动脉新医药

刚刚,国内培养基龙头重大资产重组!

动脉新医药  · 公众号  ·  · 2025-01-17 17:42

正文


1月16日晚间,奥浦迈发布公告,与澎立生物的主要股东 PharmaLegacy Hong Kong Limited、嘉兴汇拓、嘉兴合拓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约定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澎立生物的控制权,最终交易价格由公司聘请的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结果为定价依据、由交易各方协商确定。


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因上述协议为交易各方就本次交易达成的初步意向,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将由交易各方另行签署正式协议予以约定,有关事项尚存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奥浦迈于1月17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01.

被高瓴和红杉同时看好的明星CRO


被收购企业澎立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最早聚焦于创新药研发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评价的 CRO 公司之一。


澎立生物建立了集实验动物繁育、评价方法开发、疾病动物模型构建、实验设计与生物分析等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了免疫炎症药效学评价平台等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已开发超过 1,500 种疾病动物模型,涵盖免疫疾病/炎症、肿瘤、代谢疾病、骨病、眼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40 余种疾病领域。


基于核心技术平台,该公司已为全球超过 700 家客户提供药物临床前研发服务,覆盖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梯瓦、武田、强生等国际一流制药企业,以及恒瑞医药、科伦博泰、药明生物、正大天晴、迈威生物、天境生物、长春金赛、上海医药等国内知名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及科研单位。在医疗器械 CRO 服务方面,澎立生物的客户覆盖心脉医疗、赛诺医疗、先瑞达、强生等知名创新医疗企业。


澎立生物曾于2023年3月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科创板上市。但在2024年2月,澎立生物及其保荐人海通证券最终选择撤回上市申请。根据招股书,红杉中国、高瓴资本旗下多家机构是其重要股东。其中,红杉恒辰直接持有澎立生物7.72%的股份,是公司第三大股东;高瓴辰钧、高瓴祈睿、高瓴梁恒合计持有公司6.32%的股份,其中高瓴辰钧以4.05%的持股,是公司第七大股东。


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被并购成为了IPO撤单企业的选择之一。澎立生物此次被并购,可通过与上市企业奥浦迈进行双方资源整合,提升企业在医药产业链领域的竞争力和加快其发展速度。


02.

细胞培养基龙头在新赛道狂奔


奥浦迈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专注于提供细胞培养解决方案和端到端CDMO服务的企业。根据公开资料,该企业在2019年和2020年,其应用于蛋白及抗体药物生产的培养基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企业第一,仅次于赛默飞(GIBCO)、丹纳赫(HyClone)及默克(Merck)三家进口厂商,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在产品工艺、质量方面可以与进口品牌相媲美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生产厂家。


事实上,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培养基企业,奥浦迈、澳斯康、倍谙基、艾米能斯、源培生物等国产企业协同发力,打破了海外培养基独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局面,将国产培养基市场份额提升至30%,将进口培养基价格降低近70%,为医药行业的“降本增效”出了一把大力气。


但培养基属于一个小而美的市场,根据沙利文数据,2021年中国培养基市场达到26.3亿元,2017—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4.0%,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1.0亿元。 由此可见,即便完全实现了国产替代,这个细分领域也无法挖掘出一个百亿级的市场。市场对于国产细胞培养基企业的期待,更多是在于其第二生长曲线之上,即市场高达千亿美元的CXO业务。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奥浦迈、澳斯康、百因诺等头部的国产细胞培养基企业,都已经着手布局CXO业务。


而细胞培养皿企业开展生物药CDMO业务,有其先天优势。实际上,细胞培养皿就是从生物药CDMO企业中独立出来的板块。具体而言,生物药CDMO主要包括与细胞培养相关的细胞株构建、细胞培养工艺优化、抗体表达及中试生产、抗体商业化生产和制备等,以细胞培养和抗体表达为基础,贯穿于生物药研发和生产的整个过程。随着细胞培养皿技术的持续迭代,这个行业再向下游的外包服务延伸,更像是一种回归。


奥浦迈也曾在招股说明书中自信地表示,把细胞培养基产品与生物药委托开发服务有机整合,二者将相辅相成。以蛋白/抗体药开发为例,基于对培养基配方的深刻理解和优化的平台工艺,奥浦迈可以针对不同的细胞株进行工艺开发,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药物开发流程,显著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结果,即更高的表达量和更快的速度。同时,自主培养基生产降低了委托开发服务的成本,保证培养基的供货。


总体来看,奥浦迈与澎立生物的业务具有协同性,服务的都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客户,奥浦迈是做培养基和CDMO的,澎立生物医药是做临床前CRO的,客户有重叠可以互相导流,整合后可以给客户提供临床前到商业化方面的关于研发生产的全链路服务。期待两家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能够在寒冬中抱团取暖,联合做大做强。


* 参考资料:

1.《双向奔赴!培养基龙头并购临床前CRO公司,交易难点分析!》

2.《细胞培养基第一股上市大涨近7成,这个赛道的天花板有多高?》

*封面来源:pexels



专题推荐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 CXO | iPSC | CGT

核药 | 上游工具 | 多肽 | 外泌体 | NASH
蛋白降解剂 | 合成生物学 | AI+新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