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近期,债券里面最热点的就是权益怎么走,每日盘前,债券投资人最关注的一声叹息就是:“又要看权益的脸色行事”了。目前来看,市场投资者对股、债的相关关系,呈现了三种观点:1)较强的股债跷跷板关系仍会持续,类似于2022年10到12月份、2020年4-6月份;2)可能会产生一轮股债双牛,小级别的2014年四季度到2015年年初的行情;3)股债可能呈现毫无关系的状态,体现了“宏观无用”的局面。那么到底什么情形会出现股债双牛/双杀、什么情况会出现股债跷跷板,哪些时候股债又毫无关系,体现了“宏观无用”的局面呢
股债跷跷板行情:源于美林时钟的启示和通胀、增长的变化。
股债跷跷板最早来源于舶来品的美林时钟,在经济衰退期,股弱债强;在经济复苏期,股强债弱;而在过热和滞胀的组合中,股、债的关系不够明确,或者如代表性的2011年也可能出现股债双杀。
当前美林时钟在国内投资中应用较少,理论基础在中国市场受到动摇,经济的内生周期也不够明朗。
主要由于A股和美股的运转方式区别很大,依赖于海外市场的结论,比如泰勒规则,比如美林时钟,都是通胀、增长双框架的分析方式。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似乎没有明确的泰勒规则,通胀因素更多的以PPI为代表,其实是增长的代理变量。在2020年以后,经济的内生周期性也愈发不够明朗,经济指标低波动、通胀数据也在超低波动,市场更加关注股、债自身的预期波动和投资者行为的变迁。
增长和通胀预期变化引发股债跷跷板行情。
如果一部分权益投资人当前更加关注仓位、散户情绪等技术性问题的时候,另一部分债券投资人可能想的更远,比如,是否会从通缩风险迅速转换为再通胀预期?这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如2016年年底到2017年需求拉动型通胀以及2000年至2001年“走出去”政策推行最终均演绎为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变化的股债跷跷板行情。
股债双杀/双牛行情:
源于流动性的变化和对流动性变化的预期。大部分时间股债之间相关关系并不明显。
我们统计了月度滚动的股债相关关系,在2013年以来股债双牛和股债双杀的周期中,发生股债跷跷板的时间周期占比在24%,股债同向变化的时间周期占比约为10%,而剩下70%左右的时间,股债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债券交易投资者如果想要关注权益走势可以关注:1)通过权益同步指标检验市场风险偏好,进而判断作为利率品种是否能中期反弹;2)通过权益超前指标辨别利率市场不具备的其他信息;3)通过股债价格的变化判断是否混合负债端存在股债风格漂移。
今年的股债关系像哪一年?2014年还是2015?2015年上半年权益大幅上涨对债券的跷跷板影响有限,同期10年国债利率维持窄幅波动。
虽然市场有较多观点反复强调2015年股债跷跷板的影响,但是当时由于地方债的超量续作,叠加了债券供给+财政扩张的双重变量,带来了利率上行的调整,权益的猛烈上涨对债券的下跌属于助攻影响。虽然在整个4月到6月股市仍然上涨,但利率走出了自己的资配逻辑,同期维持在3.3-3.7%之间窄幅波动。
2014年或2015年下半年的“股债双牛”分为两个阶段、行情解释理由较多,14年下半年更具有参考价值。
正确认识投资者异质性和债券自身定价逻辑。
总体来看,之所以固收研究和宏观研究有所区别,投资者行为和宏观经济的异质性是很重要的一点。
换句话来说,在分析A股时经济和盈利周期并非是解释度极高的逻辑。
正如在2014年到2015年的两阶段牛市中,除创业板外,其A股的总体盈利水平并未大幅扩张,反而牛市过程中估值贡献较多。从具体数据来看,2014年全部A股的总市值涨幅是51.39%,对应的整体法PE涨幅为42.78%,净利润涨幅为11.91%;2015年上半年牛市阶段,全部A股的总市值涨幅是84.52%,对应的整体法PE涨幅为83.11%,净利润涨幅为-0.25%。
在债券研究中,利率水平也并非完全跟着通胀、增长、股债跷跷板之间的影响去变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行为同样十分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债券市场利率与实体利率、金融机构负债存在较强的约束关系。
1)股债收益差的约束关系。从股债比价的角度来看,当权益性价比提升时,投资者倾向于配置权益资产,反之当债券性价比提升时,投资者将资金更多配置债券资产,收益率水平或下行,如2015年6月底股债收益差刺破2x标准差,10年国债收益率打破震荡区间,开启新一轮下行。
2)市场利率和MLF利率的稳定关系。作为中端政策利率,MLF可以看作为10年国债利率的锚, 2021年以来“10Y 国债收益率较MLF利率偏离度”整体呈现三峰分布特征,虽然当前10年国债明显偏离MLF的锚,但仍在概率分布特征下运动。
3)10年国债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之间的定价关系。例如2015年上半年,回购利率、甚至是正回购利率,对债券利率即有较强的定价影响,虽然面临权益上行、地方债供给提高等影响因素,但在回购利率的引导下,债券市场仍然有较强的力量将利率水平稳定在3.3%-3.7%区间水平。
那么10月份乃至于12月份的债券市场,是更像哪一年呢?
这取决于投资人心中的权益市场处在哪一个阶段: 1)从权益牛市或刚刚启动的时间状态看,更像是14年的下半年,这段时间是温和的股债双牛;2)从行情的速度,和投资人对政策转变对经济的作用看,当前接近于2015年4月的状态;3)债券容易受到房地产政策放松+利率债大幅度供给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我们认为,利率债增加供给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但是否反映到当前的价格预期上,仍需进一步观察;4)然而从杠杆、赚钱效应、机构筹码的角度上,现在的牛市可能刚刚开始。
因此,如果专注于股债跷跷板的影响,我们认为即便是相关性最强的时候,可能也仅有2-5BP/100点(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而且非常依赖于债券投资机构对利率品自身的定价高点和低点。
品种策略看,我们认为节后大概率可能会走一个利率品种修复的行情。
至于信用品种,我们考虑到信用品种和广义基金的相关性比较大,和权益之间的联通相关性要大于利率产品,信用债、银行二永债的确定性和价格约束,可能没有利率品种趋势更加明确。
风险提示:
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