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房地产报
聚焦地产,洞悉中国。本号为中国房地产报唯一官方认证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不可能吧? -20250206191307 ·  16 小时前  
财宝宝  ·  这种房子,苏北大概一万-2025020617 ... ·  17 小时前  
搜狐房产广州  ·  开卷!近40个新盘蓄势待发!谁会是爆款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房地产报

“为能参建这一伟大工程而骄傲”!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者的匠心

中国房地产报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5-01-24 08:50

正文

项目团队在2020年11月3日拍下了冲刺正负零节点的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北京建工集团

本期人物:高兴宽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项目执行经理





亭、台、楼、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型建筑依山而上,逐级提升,彰显山水交融、露隐相间、馆园结合的特色;宋代石刻天文图的星空穹顶、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等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山水、古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相得益彰,古朴典雅、大气恢弘。
这就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经过两年多的分秒必争、全员奋战,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落成,这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隆重热烈的喜庆氛围洋溢在现场。
2023年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离北京中心城区约40公里的燕山脚下,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国家版本馆是我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一直非常关注。”总书记举目环视,微笑着说,“坐落在山水之间,中国古典建筑看起来很舒服。”
作为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施工单位,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备受鼓舞,都说,“我们为能参建这一伟大工程感到骄傲”!




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文有脉,行必远。
沿北京中轴线向北,燕山脚下,一组兼具古典与气派的中式风格建筑群傍山坐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缀在青绿色的层峦之中,古朴典雅、大气恢弘。这就是2022年7月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所谓“版本”,在传统意义上一般指的是古籍的刻本、印本、写本等。中国国家版本馆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全局视野,和中华文明典籍资料收藏工作的实践出发,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文脉信息的资源都纳入版本范畴,比如中华古籍、甲骨简牍、革命文献、宗教文献,还有像碑帖拓片、方志家谱、钱币邮票、雕版印章,还有新闻照片、网络文学、影视剧、短视频等数字版本。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共收藏实物版本3200多万册/件。
中国国家版本馆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分别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建设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分布在我国的东西南北,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创性建设洞库,设置保藏区、洞藏区、展示区、交流区,“一总三分”总建筑面积达38万平方米,其中保藏区面积19万平方米,规模和条件在中华典籍保藏史上达到新高度。三家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中心,“一总三分”一起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的损毁,永久安全保藏。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广场南侧,矗立着一块“赓续文脉”的石印章。中国国家版本馆的职责使命就是赓续文脉,功能定位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它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国家版本数据中心,目标是打造中华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
中央总馆由多组极具中华文化独特风格与韵味的建筑组成,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大型建筑依山而上,逐级提升,彰显山水交融、露隐相间、馆园结合的特色;宋代石刻天文图的星空穹顶、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等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山水、古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相得益彰。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得以顺利建成,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这包括承担中央总馆施工建设任务的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
“能够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建设,用优秀的建筑助力中华文脉的赓续,是每个建设者的荣幸。”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项目执行经理高兴宽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这个大国工程,既让人心潮澎湃,也令人深感责任重大。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程,严峻的建设环境、极限的建设周期、每一步都不容有失的建设要求,让建设者们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经过2年的苦干、坚守,他们收获了一个大国工程,一个新时代标志性的文化传世工程。
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感叹,我们为能参建这一伟大工程而感到骄傲!

巨响与序章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项目。
2019年,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项目启动,选址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浅山区中的一个废弃采石场中,一个大国工程就此拉开了序章。
彼时,这里还是一座废弃的采石场——山体被破坏,崖壁宕口光秃秃的,高低不一的台地残留着采石机械的痕迹……
2019年年底,北京建工建设团队接到任务组建团队进场施工。即便早已做好了攻坚准备,没水、没电、交通不便等施工中面临的问题还是摆在了建设者们面前,成为施工建设中的掣肘。
为了解除掣肘,加快施工进度,北京建工集团领导靠前指挥,多次现场办公调研,沟通协调机制,建设团队逐步建起了办公点,并解决了水、电、路方面的问题。之后,便是基坑开挖的工作,按照设计要求,项目基坑开挖面积需达3万多平方米,基坑平均深度13米。爆破,这项常规施工中极难用到的手段,成为项目团队入场的第一课。
2020年的4月8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中央总馆工程迎来了首次“破石”动工。
那天,所有参建人员全都跑到距离爆破地点大概500米以外的一个小山包上等待着观看这次爆破,就像在等待着一个特殊的时刻到来。参加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一名年轻参建者向记者表示,在轰隆隆的爆破声中,有人红了眼眶。
在他们心里,有激动、有欣喜,也有对建设之初压力的释放。一名“90后”北京建工人在观看完首次爆破后,还在朋友圈写下了一首小诗,“朝迎江城重启,夕载首爆圆满。携手送冬迎春,共献盛世吉祥。”
首次爆破完成后,项目团队根据场地条件,划分出20多个区域,采用钻孔爆破的方式先后进行爆破。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项目团队先后对基坑和室外工程完成爆破近50次,清理危险岩面约5.89万平方米。
在一声声巨响中,项目施工基础稳稳起步,进入了新的阶段。

热血铸就奇迹

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全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工程的施工建造几乎涵盖了大型公共建筑所有的高难度挑战,涉及工艺之多、难度之大,超出想象。
挑战中,也诞生了一个个奇迹。
根据计划,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为总建筑面积9.95万平方米的大体量山体建筑群组,需要68天内将主体结构全部冲出正负零(“正负零”指的是主体工程的一个基准面,在主体工程基准面下工程完成,该进行主体地上工程施工的时候,也就是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为了尽快达成目标,北京建工集团仅用3天时间,就将近5000名建设者集结到位,数百台大型机械、车辆同时入场运转。
“对于如此大的工程来说,因项目基坑面积较小,导致许多作业集中处理,大量人员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24小时轮流施工,条件非常艰苦。”高兴宽直言。
那段时间,项目团队按照系统工作分区划片,实行“三班倒”,紧盯现场每一项施工;技术质量系统人员带领劳务管理人员统筹管理,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安全系统人员联动值班,严格管控交叉作业安全隐患;物资系统人员超前走流程调订单,确保各项物资材料充足……
施工现场,所有人各司其职,分秒必争。白天,车辆如流、工人往来穿梭;夜晚,焊花四射,机械轰鸣,到处都是繁忙的景象。
“最紧张时,一天要走上4万多步,相当于跑一次半程马拉松。”年过半百的项目书记樊东丰回忆,“每次累了,看到作业区飘扬的党旗,都会提醒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要坚持。”
同样感触深刻的还有2018年入职的项目团支部书记牛碧晨,“当时大家都干红了眼,很多老师傅们早上带上几个包子、两瓶水,在现场一站就是一天,大家都很拼。”一场山岭间的千人大会战,这个24岁的年轻建设者,从内心深处理解了什么叫“铁军担当”。
正是在全员拼搏、共同奋战的“热血”氛围之下,项目团队创下连续25天日均产值超过500万元的施工效率。2020年11月3日,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冲出正负零,提前42天实现节点目标。
艺术与技术的交织
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
在以热血奋战的精神快速完成正负零目标后,接下来的工程则要求建设者们拥有更多的耐心和推敲能力。
“日常加工方面,我们的水平高于工厂化的加工标准,将误差控制得极为精准。”高兴宽说,从墙面到顶棚等的缝隙,做到了一毫米,这种做法不仅美观,也能规避温度变迁带来的变形和裂缝。
项目建设也借助了大量科技手段。如BIM、三维激光扫描仪、爆破测振仪、无人机监控、VR、智能全景相机……

中国国家版本馆标志性建筑文瀚阁。

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文瀚阁为例,作为整个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地标建筑,文瀚阁以“中华书山”为主题,建筑内造型由层层叠叠的书山堆砌而成,外部飞檐斗拱,十足中国风韵。这一古韵十足的建筑,采用的是钢结构悬挑构件。项目团队的施工创造依托BIM信息技术,通过模拟计算了飞檐、挑檐、斗拱等传统结构形态在钢结构施工中的工艺要求和节点细节。
在看不见的角落,整个工程有多达1200多台套重要设备星罗棋布在地下,联通着中央总馆的各个“经脉”。设备体量大、施工日期短、管线排布错综复杂,是项目团队机电施工面临的挑战。通过BIM信息的支撑,项目团队制作模型,为一线安装工人进行可视化交底,模型的演示可以精确到每一条管线,每一道工艺,确保每一位工人都能严格精准施工,管线安装到位。
技术之外,项目团队对于艺术的审美也慎之又慎,多次邀请敦煌壁画专家走进现场调研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主建筑运用了大量传统建筑元素,外墙立面的灰色石材,庄重素雅,营造出古朴、大气的建筑观感。出于美观呈现,主建筑外立面石材幕墙采用“明缝加工”,一条顺直墙缝贯通到底。这样的工艺对石材的色差、平整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锁定最优材料,项目团队从福建到山东,从浙江到安徽,从山西到内蒙,跑遍全国10余个省份、30余座城市,向10余个材料生产加工厂家派去驻场人员,仔细检查把控每一块材料质量,确保每一批次材料极致完美。
“看着项目从0到1实现建成,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我都记得,项目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和团队的脚印,我们感到非常自豪。”高兴宽表示。
匠心所向
中国 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项目。
2022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迎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正式落成。这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隆重热烈的喜庆氛围洋溢在现场。
走近这座中华文明的精神殿堂,人们会发现它兼具实用性和古风古韵,激活了尘封的历史记忆,更跨越过去与未来的时光。传统建筑中的亭、台、楼、阁在此错落有致的分布;馆与园相结合,处处是美景;在山水交融中,大型建筑露隐相间;天文星空图、敦煌壁画等富有中华元素的设计相得益彰,将中华上下数千年的文化呈现在眼前……
“这个项目走到哪里都是景,目前接待了社会各界多个团队参观,参观者无不惊叹。”高兴宽说。
对此,北京建工集团的建设者们备受鼓舞。实际上,在这个重大项目结束后,他们很快各自进入新一轮工作的筹备,然而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总让他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为能参建这一伟大工程而感到骄傲”!
“这段经历是一个无价之宝”!
“从企业角度出发,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建成,是北京建工集团和我们团队对党忠诚的体现。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这个复杂的项目,在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团队每一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切实提升。”
这些,都是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者们的心声。
近年来,“工匠精神”被屡次提及,工匠精神的传承对建设者而言尤为重要。作为中央总馆项目执行经理,高兴宽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质朴理解。他说,“工匠精神就是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将好的工艺和技术进行传承,还要学习新的工艺,将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匠心闪耀处, 平凡亦绚烂。



对 话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项目执行经理高兴宽:这段经历是“无价之宝”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项目执行经理高兴宽参加“第四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盛典活动。
中国房地产报: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落成。作为中央总馆项目执行经理,从接手到完成这个项目,您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高兴宽: 接到这个项目时,我既感到心潮澎湃,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
这是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过去,我们接受的项目比较常规和单一,如盖楼或是修隧道,但这个项目包含了各个分项工程,比如爆破、修隧道、仿古建筑等,难度系数较大。因此,该项目也被企业定义为“眼珠子”工程。
在此背景下,工期要求2年,这个时间要完成如此复杂的群体建筑并不容易。施工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进度的把控,还要将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进度第一”是重要的指标,尽管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和困难,但最终都一一克服了。
从企业角度出发,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建成,是建工集团和我们团队对党忠诚的体现;从个人角度出发,通过这个复杂的项目,在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提升。我认为,这段经历是“无价之宝”。
中国房地产报:能否介绍一下项目执行团队的组建过程?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高兴宽: 针对于这个复杂的工程项目,北京建工集团上下高度重视,密切沟通协调机制。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展和不同的时间节点,整个团队的人数是不断变化的,整体人数而言,高峰期有近5000名建设者集结到位。
中国房地产报:自2019年底入场启动施工,到2022年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正式落成,您和团队历经了730个日夜的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哪个阶段?发生了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
高兴宽: 从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启动到落成,每个阶段都经历着不同的挑战。
由于项目所在地十分荒凉,开工之初,就面临着没水、没路、没电的困难。经过多方沟通、努力以及项目团队对资源的调度,最终打通了去往施工现场的道路,也解决了水、电、路等前期相关工作。
进入施工阶段,安全隐患又成为新的挑战,原因是项目所在地原先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和靶场,周边则是一些山体,在施工前有山石滑落的情况,对人身安全和机械安全都存在隐忧。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我们先对山体进行了危岩治理,为前期施工创造好条件。
再往下走,就是爆破工程。由于所处地理的特殊性,爆破作业贯穿了整个工程前期近4个月时间,项目团队先后对基坑和室外工程完成爆破近50次。
随着工程的进展,我们来到了“正负零会战”阶段,当时我们组织了5000个建筑人,大量的人员要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24小时的轮流施工,条件非常艰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