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景观周
内容分享:系统性景观设计分享平台,每周精选景观设计相关干货分享。 媒体属性:推广行业优秀作品、优秀企业、优秀设计师,为行业服务。 知识社交:定期邀请大咖开设线上公开课,定期组织线下考察学习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同济原作新作 | 杭州滨江公共空间·银杏驿与大桥驿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法国热闹社区中心的木造工坊 ·  3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奥默默新作|太原温暖画室之家 ·  6 天前  
建E室内设计网  ·  建E首发 | ... ·  4 天前  
archrace  ·  Cobe / 塔林“Krulli”炼钢厂改造项目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景观周

香港回归20周年,这些景观项目值得你亲临

景观周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17-07-01 17:51

正文

1997-2017,香港回归20周年。弹指20年,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都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弹丸之地的香港,面临的严峻的用地问题,尽管全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希望到这里来挥洒才情,但在梳理近香港陆续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景观类项目案例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遗憾的发现,香港为景观设计提供的参考的确不及台湾与新加坡。在香港落地的设计,在建筑项目都屈指可数的香港,那些充满都市理想主义情怀的景观项目,变得更加稀有。




香港港岛东中心景观设计

One Island East

景观设计:哈格里夫斯事务所

Landscape Architect Hargreaves Associates, Inc.

建筑设计:王欧阳(香港)有限公司

Developer: Swire Properties

开发商:太古地产




港岛东中心由太古地产发展及持有,是一座楼高300米的商业塔楼,位于香港鲗鱼涌太古坊。其总建筑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占地4公顷,整栋大厦共有68层及2层地库停车场,37及38楼设有一个双层空中大堂,太古地产的总部就设立在这座建筑的64层,整个项目完工于2008年。


由哈格里夫斯事务所执笔设计的港岛东中心是一个复合型的城市广场,它将其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可容纳15000名雇员的商业塔楼、为其服务的交通流线,以及附近将近5万名住户的高密度开放性住宅区完美的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三个大小相当的梯形草坪依地势逐级的向塔楼地库顶板区域抬高,每个草坪区域本身都通过多级台阶结合种植台地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跌水设计与下层广场空间形成空间的串接。






这个富有灵活性的设计创造了一系列的开放空间: 每个草坪区域当中的种植也有所不同,各自通过不同种类的当地乔木形成片区间的区分;地库顶板上的塔楼入口广场区域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可随着音乐旋转灯柱组合, 以及倒映在梯形镜面浅水池中的阵列式波光喷泉,这些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或者节日期间通过电脑程序的控制达到需要的效果。



大面积公园式布置的线性台地草坪结合跌水涌泉为在办公塔楼里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安静的休憩场所,也成为从办公塔楼到达周边住宅区域的过渡空间。






广场以阶梯式结构为基础,不规则的菱形形状与台阶,丰富了广场的地形




在新办公塔楼主入口落客区的外侧,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个相当独特的喷水式水景雕塑,做为整个项目的点睛之笔,它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巨大的蛋形嵌在地面上,外表面采用黑色光面的花岗岩,但从垂直方向上被切割成6个独立的组件,每个单独的组件之间间隔300~400mm的空隙,当水景打开时,白色的高压水柱从组件间横向的喷水而出,将整个形状填补完整。



广场的所有设计都包含了精心考究的细节: 特色的弧形硬木长凳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从内部渗透出优雅的灯光。这些亲人尺度的细节设计一方面增强了人们与景观的互动,也展示出哈格里夫斯事务所的设计功力,将商业广场与城市开放性住宅区域的景观融为一个灵活多变的整体,充分体现出港岛东中心作为区域地标建筑的品质和前瞻性。



花岗岩长凳的尽端巧妙的悬挑于地面,并暗藏LED灯从悬挑的部分向地面打光




颜色绚烂,颇具童趣的雕像



百子里公园

Pak Tsz Lane Park

景观设计:重力绿化有限公司
建筑师: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香港)有限公司
客户端:市区重建局,香港


百子里公园是属于「孙中山史迹径」的一部份,隐蔽的「辅仁文社」曾设社于此。独特的封闭式公共空间和多出入口的台地式地理位置,使百子里公园活化成为具休憩,娱乐及学习元素为一体的公共空间。


公园主要由三区组成,包括彷古特包亭、历史展览回廊及革命历史探知园。由于临近「辅仁文社」的旧有聚集地点,设计师希望透过布局重塑百子里当年的城市空间及革命精神,而多样化的展览品及展示区设计,可以提供一条连续化的流线去感受公园独特之处,亦为整个空间营造出地方特色。





空中花园俱乐部

设计师:concrete:
执行建筑师: P&T 

执行景观设计 Adrian L. Norman Ltd.

开发商: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


空中花园是由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型居住项目。项目位于繁华的香港旺角,为喜欢热闹的年轻人提供一了个充满活力的居住环境。位于空中花园顶楼的户外俱乐部由concrete事务所设计,颇受居民欢迎,成为逃离城市生活的理想之地。concrete事务所为大厦所有公共环境设计内装,包括街道入口,迎宾层以及顶层。灵感来源于旺角拥挤狭窄的街道,空间受限,行人摩肩擦踵,设计师将大厦打造成逃离混乱,与人交往的舒适环境。通过打破常规的做法,将俱乐部打造成开放可变化的公共空间。也给这种紧凑的国际化的居住建筑设计带来新的启发。


▼项目位于香港旺角的繁华地带 ©concrete


▼大厦屋顶为开放的花园 ©concrete


▼屋顶花园 ©concrete


通过与P&T和ALN两家事务所的合作,concrete在“连通空间的空间”中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方式,使得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融合在了一起。俱乐部包括不同的功能区域,厨房,阅览室,酒吧和健身房,游泳池,艺廊相互连通。一个大型户外台阶将俱乐部与屋顶景观公园连接,形成户外烧烤平台。连通花园与大厅的楼梯间成为周五晚的露天电影院,此外,你还可以在这里享受绝美星空或亲吻你的爱人。


▼户外烧烤 ©concrete


▼户外台阶连通顶层花园©concrete


开放的楼层平面由四个方形空间囊括所有必要的功能区,如楼梯间,电梯,结构,MEP,洗手间,仓库,酒吧以及厨房设备。这几个由石灰华覆盖的空间,从天花板伸向观景平台。通过对角的定位,将体块之间的空间用于多种功能。设计始终将内部保持开放和透明,通过一些玻璃隔板和滑动门来分割区域,展现了意外的效果,使你可以在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落感受到城市的壮丽景观。


▼繁华都市里的娱乐天地©concrete


香港中银大厦景观

建筑师:I.M. Pei

地点:中国香港

项目施工时间:1985-1990

参考: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启德跑道公园

设计:bingdianlan


启德跑道公园是香港《启德发展计划》首阶段的项目之一,于启德机场13跑道末端兴建的航空主题公园,占地8.54公顷,与启德邮轮码头相连,可以饱览维多利亚港、鲤鱼门及观塘美景。


首期工程于2012年8月启动,占地2.82公顷,耗资2亿4千万港元,包括面向鲤鱼门、位于跑道末端的绿色海滨长廊、环保行人专道及座位设施等等,于2014年4月22日竣工,8月10日正式启用,整座公园于2016年竣工。



首期工程其中位于跑道末端,接连启德邮轮码头的空地,为面积达1.5公顷的大草坪,附有园景区域、广场、座位、洗手间及育婴房等。



启德跑道公园以航空及环境保护为主体,园内主要是无汽车的环保行人专道、缓步径,及连绵不断的草坪。启德跑道公园首期设有海滨长廊、绿化观景区、环保行人专道、缓步径及气象站美化工程等,另外设有洗手间及附属设施等等。当中最特别是休憩座椅以阿拉伯数字13的形状设计,以纪念昔日13跑道的美誉。此外,跑道上的一些剩余物件也予以保留,包括跑道标记等等。



启德跑道公园设计融入多项航空元素,旧跑道以往被航空界别命名为“13跑道”或是“31跑道”,这两组数字的标记均在园内获得重现,而位于旧跑道前端、指引飞机师降落飞机的目视地标,即黄黑相间棋盘格标记,亦被保留。此外,启德跑道公园设有“启德历史轴”,让游人了解旧机场历史,并且观赏到珍贵的历史图片。











香港湿地公园

业主: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

设计单位:香港建筑署;

英国MET Studio Design;

Urbis Limited雅邦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湿地顾问:英国Wildlifeand Wetland Trust (WWT);(非营利机构)



香港湿地公园(HongKongWetland Park)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建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界”,以及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2006年5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旨在推广绿色旅游、环境保护教育和湿地保育


湿地公园是香港首个生态环境旅游项目,耗资约5亿港元。整个湿地公园设野生动物模型展览、仿真湿地场景和娱乐教育设施。公园里有近190种雀鸟、40种蜻蜓和超过200种蝴蝶及飞蛾。湿地保护区包括人造湿地和为水禽而重建的生境




访客中心是由香港建筑署设计的一幢两层高的建筑,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设计者成功地将空间、天、水连接起来,并在屋顶设有大片草地,游客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缓缓倾斜的草坡屋顶上漫步,欣赏周围的湿地风光。从广场入口看,彷佛前面升起一座绿色的山丘。





入口广场的金属摺艺:广场有装置艺术模型,包括黑脸琵鹭、弹涂鱼、招潮蟹、虾、蛙和蜻蜓。这些铝板动物以模仿中国传统摺纸技术制成,呈现了牠们在湿地世界的动人姿态





溪畔漫游径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开阔水体三个部分。在上游不同的河段生存着许多特色的生物。河流的中游可以看到瀑布、跌水潭和小漩涡,留意高地溪流中藏身壳内的龟和雀鸟留下的粪便或食物残渣。在开阔水体的边缘,倾斜的一边为泥土沉积之处,在这里找到的动植物都是香港淡水湿地的典型物种。还能找到豹猫残留的食物和蛇蜕




湿地探索中心是一座户外教育中心,周边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水池。游客在这里可以观察水体中的各种生物、认识如何管理公园和通过简单的机械装置控制水位,还能了解到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居民重要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湿地农耕方法。


生趣轩和水文轩是户外教室,用以研习溪流和水潭的生物,访客亦可参与导赏活动认识湿地的动植物,以及了解湿地对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湿地工作间正好给游客一个机会来认识日常的农作物,亦可观察到整个耕地的生态。同时可以了解到这些日常熟悉的农作物陌生的另一面,例如慈姑和蕹菜有洁白优雅的花朵。假如幸运的话,可见我们的工作人员于农历四、五月进行春耕,在这小小的农田里插秧及种植水生农作物如薏苡、菱角、慈菇及蕹菜等农耕工作。大家可以借此缅怀久被都市人遗忘的农业耕作。




演替之路。水生植物的生长可改变湿地的生境,该过程称为演替。开阔水体上的木板步道让访客探索湿地植物如何随著生境而改变,怎样从一个开阔水体,演替成湿木林。沿途以一名植物艺术家制作的野外手记,展示一些奇妙的植物故事。



观鸟屋。湿地保育区有三间观鸟屋 (河畔观鸟屋、鱼塘观鸟屋、泥滩观鸟屋),让访客近距离观察多种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每间观鸟屋均装设单筒望远镜及观鸟图鑑,方便观察。木质观鸟屋采用双层天窗,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观鸟屋前入口的廊道两侧采用天然芦苇编制的围墙,不仅体现了环保的理念,并能和周边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休息亭顶部通过双层隔板、中间架空以减少太阳辐射





处身于浮桥之上,可领会融入红树林的感觉。看看在这里生活的动植物所具备的惊人适应能力。近距离观察四种红树的不同部位,可见其特殊的支柱根、胚轴、膝根、和盐腺。 另可留意红树林中多种独特的动物,例如弹涂鱼、招潮蟹和螺类等,牠们拥有如钻洞及爬树等习性,遂得以适应该环境的种种压力而生存其中






香港太古坊景观设计

设计:Gustafson Porter + Bowman


“工作、娱乐、文化、自然在太古坊交汇相融。这片新旧建筑共存的室外大型空间是景观建筑师梦寐以求的设计场地。” Gustafson Porter + Bowman合伙人Sibylla Hartel说道。


尽管香港城区紧邻自然,但城中仍少有能够打破高密度城市空间、让人喘息放松的高质量绿地。而太古坊将以一处拥有丰盛草木与雕塑般水景、极具包容性的开放空间填补这一空白。现有的两座塔楼将被拆除,为绿地腾出空间,这也标志着开发商为附近居民与上班族打造舒适开放场所的决心。


这个占地69000平方英尺的景观设计将包括一系列功能、尺度各不相同的空间,无论是可与朋友、同事畔水而坐的小小亲密空间,抑或可举办室外爵士音乐会或露天集市的大型开放空间应有尽有。而其中最大的开放空间 – 太古广场则由一系列阶梯状的台地组成,两条标志性的水带被逐级跌落的叠水与泻水台连接在一起。经过3维模型模拟后确定的水池形态赋予了水体动感,而流水发出的潺潺水声活跃了场地的氛围,仿佛隔着时空与占据此地的码头遥相呼应。以石材塑造的精巧树池中热带植被繁茂地生长着,将城市的喧嚣隔绝在外。70余株大树投下阴影,为炎热的夏季带来阴凉。植被设计采用了多大53种本土树种,在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呼应着香港宝贵的文化遗产-风水林的概念。曾经因为其象征意义逃过农业生产扫荡性清除的物种如今在此安家落户,为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带来自然的气息。



▼ 草图,Sketch


▼ 剖面,Section


棕、白交错的花岗岩铺地条带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几何肌理,贯穿了场地南北,并一直延伸到城市街道与北侧新建办公大楼同样由Gustafson Porter + Bowman设计的大堂空间之内。延绵的肌理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也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空间体验。而对街道空间的改造则扩大了太古坊所持有的美学观点对城市的影响力,连续的步行空间将行人的体验放至了首位,引导着人们穿越街区。


▼  平面图,花岗岩铺地条带贯穿了场地南北


作为太古地产近十年来最大型的投资项目,包括由王欧阳设计的两座A级写字楼与Hugh Dutton Associés设计的空中步道在内耗费150亿港币的太古坊重建项目将为这片场所的空间质量带来质的飞跃。太古坊一座将于2018年落成,而二座也将于2021年完工。两座办公塔楼将按照可持续建筑的最高标准,以LEED铂金评级为目标进行设计。太古坊一座3米宽的玻璃幕墙将让维多利亚港开阔的海景尽收眼底。所有建设项目预计于2021年全部完成。

景观周 | 景观行业第一知识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获取更多内容

注:本文由奥雅设计综合编辑。参考资料包括DELD当代景观、坑甲方设计帮、艾沃景观事务所、生生景观、新景观设计、中建西北院建筑装饰与环境艺术所等,其中港岛东中心的文字与图片内容由Yorke Wu编写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