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唐雷音寺
大唐雷音寺是中国体娱领域集体自媒体第一平台,梁宏达、张春蔚、谭飞、吴声等职业说话人的价值判断、观点集萃,尽在直播+平台——大唐雷音寺。在这里,我和你不一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唐雷音寺

鹿晗凭什么火?中国娱乐界第二狗仔谭飞揭秘真相!

大唐雷音寺  · 公众号  ·  · 2017-10-10 20: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廖保平


鹿晗太火了,他只是在微博上大大方地向世界公开自己与关晓彤的恋情,结果导致微博服务器瘫痪。

是的, 鹿晗太火了,公布恋情之后,告白语录纷纷被模仿,粉丝们大伙开始了一场造句大赛。

鹿晗太火了,汪峰好不容易瞄到长假尾巴想上个头条,硬是被鹿晗抢走!

鹿晗太火了,代言了索尼、肯德基、可口可乐、vivo、王者荣耀……大约四五十个品牌!


鹿晗太火了,随便发一条微博,单条评论数超过1000万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微博女王”姚晨也望尘莫及!

鹿晗太火了,据说已经形成了“鹿晗效应”(Luhan's effect),说的是鹿晗做过的事粉丝都会去做,粉丝不仅模仿鹿晗的行为,而且只要有关于“鹿晗”的一切,都会被大家疯狂点击转发,鹿晗的很多票选都会遥遥领先。

问题是,鹿晗凭什么这么火?凭什么抢了汪峰的头条?汪峰撑起了华语内地乐坛半壁江山,出了那么多的好作品,鹿晗有什么让人特别服气、公认度高的作品吗?无论歌曲还是影视作品,哪怕舞蹈?似乎没有。

燃鹅,鹿晗就是把汪峰干趴下去了,把新浪的服务器干趴下去了。

是因为鹿晗长得好看,是小鲜肉?这似乎是唯一能够解释的理由。在这个颜值当道,看脸的时代,不靠作品,不靠制作,就靠脸,也会火得一塌糊涂,因为粉丝就愿意为这张脸花钱。

因为这张脸,因为感官上的刺激,已经让他们大饱了眼福,满足了很多心理甚至生理的需求,这是偶像给的满足。

所以,伯通先生在《他怎么就敢宣布自己有女友呢?》说,从粉丝的角度讲,偶像不同于“演员”或“歌手”,其提供的不是内容生产价值或技能体验价值(如李宗盛的歌词、郭德纲的现场表演)。

偶像们即便不能拿下任何一个专业评审的音乐奖项或电影奖项,也不妨碍他们让粉丝心甘情愿掏钱。因为偶像塑造了一个粉丝心目中理想的恋爱对象,或者说是性意识的满足对象,甚至于,对于某些重度粉丝来说,关注、消费偶像就是其当下最成熟的性生活解决方案了。

一旦偶像成为理想的恋爱对象,那么这个偶像宣布与人恋爱或结婚,对于粉丝来说,无异于自己失恋,情感到受重创,失恋的人做出超常的反应,甚至自杀都是可能的,比如成龙恋爱时,“一个女孩跳火车,另一个服毒药”。对于他(她)来说,就像是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整个人生都绝望了,所以我很理解鹿饭们的哀嚎、脱粉,他们已经做得很克制理性了。

他们不克制、理智也没有办法。首先,偶像再完美,也是人,不是神,不像过去那样,偶像和粉丝离得很远,很虚幻,演唱会上也只能在台下远远的看着。随着综艺节目真人秀大行其道,老婆孩子,生活模样,全部展示无遗,以及社交媒体的发达,偶像与粉丝的距离很近,也很真实,普通人身上的缺点他们也有,没有那么多神秘。

既然如此,偶像谈个恋爱,结个婚,又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呢?

你若是伤心,绝意要脱粉,那又如何呢?事实是,在恋情公布之前,鹿晗的微博粉丝数为3909万,截止目前粉丝数已经达到4134万,涨粉225万。而关晓彤微博关注则从1811万涨到2072万,也涨了261万!!!偶像那里,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地球绝对不会不转了,别把自己当太回事。

然而,要说“靠脸吃饭”,过去的刘德华、郭富城,不也都是这样过来的么?为啥鹿晗就可以火到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这背后真不是只靠一张脸这么简单,还有很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及娱乐工业的生产机器在起作用。下面小编就与中国娱乐界的第二狗仔谭飞先生一起来聊一聊鹿晗为什么火背后的深层原因。

廖保平: 娱乐圈有一句行话:“除了生或者死这样的新闻无法控制,其他的娱乐新闻,几乎都有幕后推手的。”谭老师您看鹿晗公布恋情事件,是不是有幕后推手或者利益驱动在里面?

谭飞: 我觉得没有,很多人会觉得是炒作,像鹿晗这种已经拥有巨大粉丝量的人,不太需要牺牲个人隐私来炒作,如果他们不是真感情的话。你说的推手,可能是那种还不算红的,没有多少粉丝量的,或者知名度不够的,他需要这种方式,我觉得鹿晗客观上不需要。

当然,鹿晗他最主要的焦虑我觉得,是他一直想找个女朋友,他外形比较柔,偏中性一点,如果有女朋友,对他人设和形象是一个加分,会觉得他很MAN,很男子汉,很有责任感,很男性化。

当然他的一些粉丝是不满的,认为关晓彤配不上他,但从旁人的眼光,第三者角度看,这两人还挺配的,不过年轻人的恋爱说不清楚,谁都没法预言,谁都没法在春天预约一场降雪,谁都没法提前预约一场降温,所以他们的感情能走多远,还真是不好说。

廖保平: 我之前没怎么听说过鹿晗,80后也有很多人没有关注到他,我记得吴晓波曾说,鹿晗是互联网时代造星机制生产出来的,跟此前完全不一样。你怎么看他突然大红大紫起来,我感觉他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作品,这是为什么?

谭飞: 鹿晗最主要是韩国EXO-m中国团员,这个EXO-m在拥有中国90后、95后大量粉丝。80后不是他的受众群体,他在90后、95后里已经很红了,他确实没有什么作品,没有什么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这是他的巨大短板。

廖保平: 过去的明星成长有一个酝酿期、成长期,拿出作品,凭着作品打天下,现在像鹿晗这样没有作品,迅速收获粉丝,到底是靠什么,仅仅是靠颜值吗?可是过去的“四大天王”,有些脸也是长得挺好的。

谭飞: 鹿晗就是像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都是一个类型,都从韩国偶像天团单飞出来的,因为韩国造星能力非常强,所在韩国天团时他们就拥有巨大的知名度,单飞后他把知名度承袭过来,拥有巨大的人气。这同时说明,韩国娱乐造星能力非常强,娱乐工业非常发达。


但反过来讲,确实他们没有太过硬的作品,不能让其他粉丝心服口气,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否则这个人气不能保持一辈子,人气是一个变量的东西。

廖保平: 过去明星成名是“作品走红——媒体关注——人气变现”三部曲,鹿晗则是回国发展,先在互联网社交上互动,圈定自己的大量粉丝,然后扩大到主流媒体,再获得更大的公众影响力,从而实现变现,这是两个不同的线路,您觉得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谭飞: 这个跟过去的明星成名差别特别大,过去明星靠作品出来的,比如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他们这些从韩国回来的,都是集体创作的,他只是里面的成员,因为团队太红了,他就有了红的可能性。现在这个传播渠道和粉丝聚集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质是网络的兴起。

网络兴起后,中国人本来是看不上韩国很多演出的,但现在年轻人很喜欢韩综(韩国综艺),自然聚集了大量的粉丝基础,而且娱乐的传播有一个“瀑布效应”,中国相当于韩国的下流,韩国倒下来,越到下流,瀑布覆盖更大,冲击力越强。

当年的传播是很慢的,没有网络,真的是靠作品,口口相传,粉丝很难找到群体组织,那时没有贴吧、粉丝会、歌友会。现在整个明星产业在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包括美国这种娱乐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他的明星一定要自己的作品,无论你多红,还是什么小鲜肉,必须有自己的代表作,这正是鹿晗这样最缺乏的。

廖保平: 现在鹿晗他们不凭作品就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上电视综艺节目,过去我们认识一个明星靠作品,现在很多时候靠综艺节目,比鹿晗参加跑男这样的真人秀节目,为他圈了不少粉,对电视综艺节目参与造星过程,您怎么看?

谭飞: 现在明星靠综艺节目、或更多的是真人秀节目出来,是所谓的流量咖、综艺咖,这也是受韩国的影响,其实更发达的地区,区分比较明显,比如娱乐明星走综艺是一块,拍戏的是一块,不过中国是融为一炉。

廖保平: 那么可不可以说,原来工业造星是经纪公司推手,现在电视台综艺节目为了流量,也参与了造星,成为推手,整个造星模式变化了,明星过多的时间用于综艺节目,是导致明星作品缺少的主要原因?

谭飞: 你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不管是经纪公司还是电视台,都是造星机制的一环,不是说过去经纪公司造,现在是电视台造,一直是共同在造,只不过是现在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社会影响力大,导致本来成为好演员的人,精力时间顾不过来,加上真人秀给钱多,他就更不愿意参与影视剧的艰苦创作。


很多导演说,演员要注意自己的分寸,明白自己的定位,不要什么事都去掺合。参加太多真人秀肯定对演员身份是有所伤害的,包括你的形象塑造,观众认为你偏娱乐也是一个伤害。

廖保平: 还有一点,过去明星工业生产,是经纪公司一手包出来的,粉丝参与度很少,现在粉丝对明星生产、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他们会有社团,现到场,参与很多环节,通过投票,比如“超级女声”,通过自己的参与选择来决定明星塑造。

谭飞: 粉丝对明星塑造当然很大,他们是明星的衣食父母。这是一个大趋势,粉丝经济、社群经济。当然也有反作用。

廖保平: 鹿晗显然是韩国造星模样的范例,您觉得相比起韩国模式和好莱坞模式,哪一种模式更好或更适合中国?

谭飞: 两种造星模式是有区别,韩国是个体比较突出,美国还是作品带,中国需要找到更合理的模式。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内容为王”,更注重作品本身,而不只是对人的推广推动。

廖保平: 过去的造星,是拿作品出来,人就出来了,现在是人成了“作品”,人创作的作品反而没有显现出来。人的商业价值大,而艺术价值没有凸显出来。

谭飞: 所以这个肯定有巨大弊病的嘛,今后良性发展应该是作品带人出来,而不是靠人本身自我运作红。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完美的体系,不管韩国模式、美国模式、甚至印度模式。

廖保平: 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说鹿晗红起跟女性经济独立,对“男色”消费需要的结果,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谭飞: 这也有部分因素,但无须放大,得妇女者得天下,女人对男色的需求、消费很旺盛,所以市场很大,但一切都无须放大,任何东西是有缘由的,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原因。

廖保平: 但我认为消费主义,尤其是女性消费主义对娱乐明星的影响非常大,过去说男人挣钱女人花,现在女人也能挣钱自己花,她们能主导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

谭飞: 男明星女性消费,有些女明星也是男性消费,只不过现在女性消费主义确实势头比较猛,与女性地位在中国越来越高,越来越独立 ,购买力越来越强有关系,但这是有权重的事,各个比例占一部分。


总体而言,明星在越来越民主、自由的社会,是越来越有市场的,所以我反对一个观点,说你们天天拿鹿晗的事儿来炒作,占用公共资源,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关于明星的各种行为,确实是最吸引人的,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是非得诺贝尔占第一位。

廖保平: 那么,没有什么作品,这些人到底消费他什么东西呢?

谭飞: 有人就喜欢他的长相啊,他的气质、穿着打扮啊,你问问年轻人90后,我问我孩子00后你喜欢这个人什么,他一定告诉不了你任何原因,这个东西就是一种感觉。你本身问这个问题就代表你是80后,心态是70后甚至60后,现在网络时代,有时候是不需要太具体原因的。

廖保平: 那你觉得在 80后、70后,甚至60后有市场吗?有多少人会喜欢鹿晗?

谭飞: 他在这些世代的市场是非常小的。

廖保平: 可是我看到鹿晗有一种“亲妈粉”,这些人应该是70后,这一个群体不是也很大吗?

谭飞: 反正据我所知,他的粉丝主要是年轻人,“亲妈粉”可能是家里的孩子喜欢,带着她们喜欢,肯定不是她们自发的。

廖保平: 过去我们对艺人的定位首先是艺,比如你首先是演戏的,演戏是1,其他附加值是0,现在是商业价值提前预支,一切服从商业价值,人们似乎不在意他的艺术价值,只需要消费他这个人就可以了。

谭飞: 因为中国发展太快,很多时候艺人被当成快速消费品,相当于快餐汉堡,你说大家吃汉堡时有没有想过它有没有营养?部分年轻艺人就带这种观念看,消费者就需要这样的感觉,导致很多恶性循环,有些艺人,不是说鹿晗,不太注重自己的修为素养锤炼,不注重自己的作品。

廖保平: 一方市场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回报市场可能未必真的那么大,我真心希望他们多多拿作品说话,这是他们走得更远的重要保障,这是不是目前娱环境非常浮躁的表现?

谭飞: 确实非常浮躁,其实娱乐行业跟这个国家几乎所有市场化的行业面临一样的问题:急功近利,短视,大量的热钱,浮躁浮夸。你说得挺对,其实流量明星不具备这么大的作用,你用了他,你花了很多钱请他,没有做出有性价比的贡献,所以我觉得慢慢下去,这种乱象会需要趋于正常,需要各个环节的努力。

廖保平: 你所说的各个环节的努力是指什么?

谭飞: 就是包括消费者、平台、投资方,包括整个审美标准,然后用良性的,其实最终是国民素质提高。冯小刚说过一句话:垃圾观众会导致垃圾电影出现。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很多作品不好,或明星有短板,仍然受捧,这畸形背后说明吃瓜群众,所谓的脑残粉急需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眼界,跟上步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 END -

点击 阅读原文 ,书+扇子大礼包带回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