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周六更新/宋燕(撰文)|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在造型和道具方面,获得了日本的很大支持。
日本人对大唐、对长安的兴趣一直非常高涨,比中国大部分人还高,除了有一大堆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外,NHK拍过多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历史纪录片,其中的《敦煌》、《故宫》、《丝绸之路》等都是优秀之作。
像长安这么有历史感的城市,当然不会被NHK放过,在NHK今年的《中国王朝》系列中,他们拍了一集
《神秘都市长安与汉高祖及慈禧太后》
,从三个人与这个城市的关系,来讲了这个无法被忽视的历史地标。
这三个人分别是:
创建长安城的汉高祖刘邦,把长安变成国际第一大都市的唐玄宗,还有在西安落难的慈禧太后。
如今的西安,古城墙之内包围的面积有84平方公里。
这个都城的规模是如何形成的?
这要追溯到它的缔造者,
汉高祖刘邦。
在秦末的群雄逐鹿阶段,刘邦逐渐显现出取得最终胜利的态势,但当时仍然只是态势而已。
汉都长安的遗迹是在1980年的一次道路施工中被发现的,在4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在发掘中。
当时的宫城内,未央宫地基高12米,占地面积达到8.58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有多大呢?
我查了一下,故宫的占地面积是0.72平方公里;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2.9平方公里。
)宫殿周围有城墙,城墙高5米。
整个宫城之内,除了宏伟的未央宫外,还有四座宫殿和两个集市。
而当时的整个长安城,是36平方公里。
搞这么大有什么意义?
刘邦自己当时也想问。
在当时,负责修建宫城的是萧何,他给出的理由是:
后世的历史学家以意识形态来分析,是这样的:
同时为了表示继承秦朝国祚,也为了继承秦都咸阳的高科技设备,萧何特意把地址选在了长安这个地方。
修长安时用的技术,很多都来自秦都。
比如这种相同的排水管。
电影《妖猫传》描述的唐都长安,是日本人眼中神一样的时代的神一样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日本遣唐使纷至沓来,每一个成功回去的人都被当成了大师。
位于城东北角的大明宫,在8世纪时曾被唐玄宗整修,这个遗址2010年也对外开放了。
大明宫的地基有15米高,此外还有10米高的台柱,从下往上望,站在上面的人就像在天上一样。
这是模拟来访者的视角:
这是仪式的模型:
整个长安城都奢华无比,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从物质上,都让人仰慕。
可惜,盛世在顶点时轰然倒塌,安史之乱来了。
日本学者认为,这是一场
边境的独立运动
造成的,而
唐玄宗把人才都集中到首都的策略,造成了边境异族将领坐大。
长安城自唐之后就沉寂了,变成了内地的普通城市,并于14世纪改名为西安。
重新走上历史舞台聚光灯下,是1900年慈禧太后西狩——也就是因为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向西逃亡。
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后,住在了这里:
从外表看,规模不大,就像个普通的大院。
不过里面另有乾坤。
这是慈禧写的字:
匆忙逃出什么都没带的慈禧太后能在西安过着依然奢华的生活,是靠着西安人的支持。
为什么会这样?
日本学者认为,
当时国民把她当做国家还没亡的象征。
只要统治者还在,国祚就还在。
也是作为对此的响应,慈禧要求前方谈判的人,
赔多少钱都行,但不能割地。
两年后,慈禧回銮,受到的欢迎还挺热烈。
回京后,她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引入现代教育制度,
修建铁路,
废除缠足。
片子认为,
她有这些改变是与西安人的支持分不开的。
跟随她一起出逃的大臣王文韶曾记载,有一次有百姓向慈禧太后跪拜,她让他们平身,然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讲述长安这个历史名城,角度很多。
NHK这个片子,其实可以说是伴随着探访遗址的三个历史碎片,
在这些时间碎片里展现的,其实不只是长安,更是中国的掠影。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热映,据说置景和道具就花了几千万,从中也可以看一下,被日本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那个长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