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台湾作家林清玄创作的
“
菩提系列
”
散文曾经畅销上百万册,至今在现代文学史上都是一段佳话。彼时,台湾经济腾飞,已经跻身于
“
亚洲四小龙
”
之一,成为人人羡慕的发达地区。但是,地区急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必然会对曾经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生态产生冲击。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变得烦躁不安,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林清玄的
“
菩提系列
”
散文,以禅意入文,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放下贪嗔痴,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心理疏导的角色。
林清玄长期担任报纸记者、杂志主编,在新闻生涯中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社会问题。既然台湾人有这样的心理需求,那么文学界就应该有所呼应,这也是作家的责任所在。因此,选择创作禅意散文,也是林清玄深思熟虑的结果。譬如在《清净之莲》中,林清玄从极为平常的在人道散步、在路边咖啡店闲坐、打开水龙头洗手和听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等事件谈起,领悟到
“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
”
这就是林清玄禅意散文的惯常做法,从寻常琐碎事件入手,在行文中自然地地引入禅宗公案故事、高僧大德的偈语或禅诗、佛经的阐释、跟禅宗有关的莲花、菩提子等,最后提炼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最终让读者有所受益。当然,林清玄也善于写亲情类文章。譬如他在《报岁兰》中谈到父亲种花的经历,其中既有父亲养家糊口的辛苦,也有父亲为人处世方面值得称道的东西。
“
父亲从未因种花而得什么利润,倒是把兰花的幼根时常送给朋友,或者用野生兰花和朋友交换品种
”
,从父亲的种花经历中,林清玄感悟到朴素、喜乐、亲切是人生里最可贵的特质。
《情深,万象皆深》共分为《岁月静好,不忘初心》《静听花开,回归自心》等四个人生主题,收录了《家家有明月清风》《有情十二帖》等
39
篇经典文章和百余幅古风手绘诗意插图,尽显林清玄散文的禅意之美。这是一本指引现代人内心修行的心灵疗愈经典,它引导迷茫焦虑的现代人,在坚硬的世界里,做一个内心柔软的人,用柔软心感知生命的美好和感动。在坚硬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修得一颗柔软心,唯有柔软,我们才能处世包容,萌发慈悲,观照更深的万象万籁,活出清明自在的人生。
林清玄说:
“
我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我的散文都围绕这个主题,但是我深知人生的不完美,所以才不断努力。有人说我的文章酸腐或苍白,我不会太介意,我知道我自己的创作是饱满的,无论情感还是行文。
”
譬如他在《天下没有任何草是不能做药的》中谈到,如果有一株草是无用的,那是它的价值还没有被发现。同理,天下也没有任何烦恼,不能转成智慧,如果有烦恼是无用的,那是它还没有得到转化。对于那些深处逆境中的读者来说,看到这样的指引,必然会让人生变得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