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饶议:DeepSeek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人类最大的科技震撼!
黄仁勋最新万字访谈:如果我是学生,不论我打算从事什么职业,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使用AI
芯榜消息:
江苏省委机关报
《新华日报》旗下“交汇点”客户端
2月7 - 8日连续发布三篇文章,分别为
《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文章从DeepSeek爆火探讨城市对新技术产业的吸引力,对比杭州和南京。
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2017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
1、杭州优势
:杭州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形成“算力基建 - 算法研发 - 场景落地”新三角。DeepSeek崛起得益于产业土壤,其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依托阿里云算力底座,构建“芯片设计 - 算力集群 - 场景落地”完整产业链,且杭州容错率高,能容忍创投失败,年轻人敢闯敢做。
2、南京短板
:南京虽在高校、科研等方面有优势,很早就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但不容易出“链主”,只能做产业链一员,大量人才助力其他城市发展,自身多做外包业务。在城市定位、产业战略、营商环境、高校科研投入侧重、科技产业化能力等方面与杭州存在差距 。
3、南京优势与发展建议
:南京产业图谱有“双螺旋结构”,在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领域有优势,如南瑞集团、正大天晴。文章认为南京不应焦虑“风口缺席”,而应坚守“长坡厚雪”,发挥长板优势,弥补短板,营造更宽容的城市氛围,包容民营力量生长,注重小微企业 。此外,文章还提及广东反思未诞生AI巨头,认为要注重长期主义、重视教育。
-
创新战略布局领先:2017 - 2022年,杭州抢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型。成立之江实验室,汇聚科研力量;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提升技术影响力;规划AI产业园,完善“算力基建 - 算法研发 - 场景落地”架构,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
产业生态完备深厚:DeepSeek创始团队来自浙大CAD实验室,依托学术底蕴。阿里云提供算力基座,保障研发;海康威视等企业提供技术沉淀,助力技术拓展;钉钉作为亿级用户入口,提供数据和应用场景,实现商业转化,全方位助力企业成长。
-
资本支持活跃有力:杭州风险投资体系完善,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敏锐发掘潜力项目,为DeepSeek提供早期及后续资金,还参与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推动其发展壮大。
-
南京与杭州相比,在高校、科研、人才、科技人口等方面更具优势,且很早就开始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但却没有像杭州一样出现DeepSeek这样破圈的新兴产业代表企业。
-
南京不容易出“链主”,只能做“产业链”中的一员,每年培养出的大量高级人才,最终都助力了其他城市巨头的成长,而南京自己只能做外包业务。
-
杭州的容错率较高,比较能容忍创投失败,年轻人敢闯敢做;而南京在城市氛围等方面对民营力量的生长和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
2024年长三角城市经济数据显示,南京以1.85万亿GDP总量位列第10,与杭州的差距扩大至3360亿元。
-
南京的产业图谱有着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在传统工业与数字经济间寻找平衡支点,存在“学术强磁场”与“产业弱转化”的悖论。
-
南京在智能电网、生物医药等领域有自己的优势,如南瑞集团主导制定54项国际标准,正大天晴的PD -1单抗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等,南京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中开辟出“穿透式创新”路径。
-
南京需要的不是对“风口缺席”的焦虑,而是对“长坡厚雪”的坚守,不做聚光灯下的独角兽,而做深海之处的定海针。
芯榜总结整理总结,仅供参考。原文请搜索《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欢迎参与芯榜50榜单(金榜奖!微信:105887)
芯榜(ID:icrankcn)中国芯片排行榜。芯榜+(ID:icrank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