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核心之一,也是“了”字的内涵所在。
文/顾易
“了如指掌”的典故出自《论语》:古代君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先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重大的节日,帝王们会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人们后来常用“了如指掌”来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国家,只有对事物做到全面的了解,了然于胸,才能知己知彼,当机立断,百战不殆。
“了”,象形兼会意字。《说文解字》:“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
“了”的本义为收束,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引申为决断、聪慧、明白、完全等意,如“了决此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所易了,阙而不论”“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了”在生活中非常常用,用“了”字组成的成语很多,如不了了之、没完没了、不甚了了、了然于心、了如指掌、了身达命。“了”的笔画简单,一气贯通,一目了然,却包含丰富的内涵,真正做到按“了”行事,并不
容易。
当了则了,这是一种决断、果敢。
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优柔寡断,往往会错失良机。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长久地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如果我们做什么事都犹豫不决,可能会失掉很多机会,甚至留下许多遗憾。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虽然人们对一代女皇的是非功过有不同说法,但她在那个男权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奇迹般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其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决断明快”无疑是重要的一条。比如在废中宗,立睿宗这件事上,她就表现得雷厉风行,丝毫没有迟疑。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她“明察善断”。
一代女皇武则天。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难以取舍的问题,这个时候三思而行,慎重考虑是必要的,但不能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因为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一味地游移不定,很可能错失良机。而对于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早了早好。抗日名将张自忠,曾经染上毒瘾,后来发誓戒毒,用坚强的意志战胜了毒瘾,成功戒毒,直至为国捐躯。当一个人认识和看到不好的东西时,就要坚决地“了”,这才是大丈夫的气概。
了则了了,这是一种放下。
了意味着结束、告别、忘记。成都文殊院有一副对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了则了了,就是主张放下,不要把成败得失放在心上,放下心中的忧愁、烦恼、恩怨,获得人生的自在。
从前,有一位施主拿了两个花瓶站在佛陀的前面,想把两瓶花献给佛陀,佛陀见了,说“:放下。”施主立即把左手的花瓶放下。佛陀又说“:放下。”他又把右手的花瓶放下。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施主不解地说“:我已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了。”佛陀说“:我叫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东西,而是要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根、尘、识都放下时,你就再也没有什么对待,没有什么区别,你就可以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施主这时才明白放下的真义。
成都文殊院。
了是果敢,说的是要拿得起;了又是一种放弃,说的是要放得下。只因为放不下仇恨,使人走上复仇之路;只因为放不下情,而酿成情杀或自杀;只因为放不下金钱、功名,而劳碌奔波甚至走上不归路。人的心灵放不下,结果背了沉重的压力,必疲累。人生要自在,放下是首要。昨天的烦恼、愤怒,放下了,就会舒畅。一份情,结的是情缘,了的时候可能变成情怨,只有放下了,才是情谊。
不了了之,这是一种智慧。
不了了之,也是一种处世方法—— 大是大非要分清,而细枝末节不必太认真。
北宋宰相吕端在小事上以“糊涂”而知名。一次,吕端刚担任参知政事,一个小官就不屑地议论道:“这样的人竟然也当了副宰相。”吕端的随从很生气,要去查办那个人。吕端及时制止,说这是小事一桩,不必深究。但在大事上,吕端却从不糊涂,特别是在安抚叛将李继迁一事上。当时宋太宗决定处死李母,以惩戒李继迁。吕端却坚决反对,主张妥善安置李母,后来李继迁虽然未归降朝廷,但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归顺了宋朝。
不了了之,也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主张的“难得糊涂”。“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有些事情不了了之,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有些事情如果时机不成熟,不了了之,可能更为有利。在家里,在亲朋之间,时常有一些小矛盾,不必记一辈子,不了了之,未必不是一种明智的处理方法。
郑板桥名言“难得糊涂”。
了不了,这是一种痛苦。
在旁观者看来,快刀斩乱麻,了是很简单的,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事情,因为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往往是一团乱麻,想了但了不了。有些情感,也是如此,有时候往前一步不放,往后一步不忍,往往处于了不了的状况。于是,远一阵子,近一阵子,好一阵子,坏一阵子,收一阵子,放一阵子,转眼成了一辈子。有些夫妻关系,也正是这样,凑合着生活,保持着了不了的状态。但愿天下人都能从了不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好了,这是一种洒脱。《红楼梦》有一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是一首劝世歌,把“好”和“了”连在一起,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只有彻底地“了”,才能彻底地“好”。好了是看透一切的醒悟,看透了功名、金钱、姣妻、儿孙,也就没有牵挂,活得自在。
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吟诵《好了歌》的跛足道人。
“了”字加“辶”,是“辽阔”的“辽”,一个能够当了则了,不了了之的人,必然是一个心胸辽阔的人。“了”字加“疒”,则是“疗”,意为病已了结,这就是得到了治疗。“了”与“瞭”谐音,“目”为眼睛,“尞”为明亮,“瞭”是心明眼亮,一切都明白。
本文选自顾易《汉字密码》
字有乾坤丨zi-you-qian-kun
每一个汉字,都是光阴带来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将启迪一段心灵之旅。
探寻汉字来源,传播传统文化。
一起遨游历史的长河,
追寻中华文化的源渊。
▲
关注字有乾坤请猛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