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世界“朋友圈”的流量又被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好伙伴给联合承包了。
本周二(10月24日),俄罗斯今日经济通讯社网站报道称,
中俄宣布启用新的货币支付系统。
▲
参考消息网报道截图
在俄罗斯媒体看来,
中俄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降低两国之间的货币风险,更是为打造能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奠定了基础。
当然,中俄两国的“默契”不只体现在金融合作领域。
在上周举行的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俄总统普京又一次“点赞”中国。他说,俄罗斯和中国总是能在诸多问题上找到共识。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驱动器,俄中将联合实施庞大的合作计划。
▲
普京在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言。
而与这番话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普京在会上对美国的严厉抨击。
“我们对西方最主要的错误是,我们太信任美国,”普京指责说,美国在一系列国际裁军协议中未能信守承诺。
如果缺乏基本的信任,显然难以继续做朋友。而持续的互信互助,则会让“老友记”迸发出新的活力。
如果把时间回溯到10年前,有人预测中俄将“甩开”美元启用全新的货币体系,但当时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预测是“荒谬”的。
但如今,多家西方媒体纷纷作出判断,在中俄的带动下,这个时代或许会很快来临。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近日报道称,
俄罗斯和中国在石油交易中率先创造了无美元环境,这让近年来反对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其他一些国家也积极寻求摒弃美元。
报道引用高频经济信息社首席经济学家兼常务董事卡尔·温伯格的话说,如果沙特阿拉伯用人民币交易石油,其他石油市场也将照做,不再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
▲
资料图片:2015年8月14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的员工在位于沙特阿拉伯沙漠腹地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上作业。(新华社)
“我认为用人民币定价石油的时刻即将到来,一旦沙特接受,那么石油市场其他国家也会仿效。”温伯格说。
外媒认为,
这个新模式预示了一个可能——美元霸权或将被终结。
在社交媒体上,中俄联手做的这件大事也令许多外国网友表示令人振奋,他们纷纷看好中俄关系以及两国间创造的这一新模式:
除了在石油交易中率先创造无美元环境,最近一段时间,中俄联手迈向北极的消息也引发国际媒体瞩目。
俄新社10月13日刊发了题为《雪龙之路:中俄共同迈向北极》的文章,该社观察家弗拉基米尔·阿尔达耶夫认为,中国正致力于在北方航线上巩固地位,而俄罗斯与中国签署的一系列有关合作开发北极协议,正是符合上述目标之举。
▲
俄媒报道截图
对此,加拿大《环球邮报》认为,
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的合作是两国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步,而“雪龙号”穿越加拿大西北航道,正是为“
冰上丝绸之路
”开道。
在一篇《谁将从冰上丝绸之路中受益》的文章中,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机构(NUPI)资深研究员马克·兰泰尼就表示,中国在北极航道的海运规划,将成为“冰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这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合,因此有望带动一些沿线国家的港口公路等基建,俄罗斯等国都将因此受益。
▲
资料图片:8月3日,“雪龙”号在北冰洋中央航道进行破冰之旅。
而在外媒看来,“冰上丝绸之路”只是近年来中俄之间日益紧密合作的一部分。
美国《外交》杂志则认为,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让中俄两国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
▲
美国《外交》杂志报道截图
在关于中俄联合开发北极的新闻下,一位美国网友这样评论:
更有网友直接指出,最近中俄一系列互动背后,是坚实的伙伴关系。
当然,不只在宏大的国家合作层面,从来自民众的微观角度同样能真切感受中俄关系的温度。
在近期一项民调中,
62%的俄受访民众认为,在俄罗斯与各国的双边关系中,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最友好。
▲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截图
上海交大与莫斯科航空学院合作培养航空航天人才,10月26日,首届双硕士学位班的中俄学生参加揭牌仪式。
这一调查由俄罗斯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发起,民调对象则是俄罗斯104个居民区、1500名年龄不低于18岁的俄公民。
在回答“哪个国家是俄最重要的伙伴”“与哪国开展合作对俄经济最重要”时,选择中国的受访者比例同样最高,分别达到33%和48%,且这两个比例已连续4年保持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