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vd行业的硬菜
分享IVD行业的硬菜,对IVD行业进行微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vd行业的硬菜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麻疹诊疗方案(2024年版)

ivd行业的硬菜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8-22 06: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章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乙类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和斑丘疹等,少部分可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重症可导致死亡。

近日,为进一步规范麻疹的临床诊疗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 《麻疹诊疗方案(2024年版)》 。本文依据最新的诊疗方案,整理出 麻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预防方案等 内容,以供学习。



一、流行病学


麻疹病毒为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

麻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对热、酸、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在日光照射或流通空气中20分钟即失去致病力,56℃ 30分钟可灭活。


(一)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都有传染性,以 前驱期最强。 免疫力低下患者传染期可延长。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 呼吸道飞沫传播 和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麻疹 普遍易感 ,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暴露后的显性感染率达到90%以上。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7~21天,一般为10~14天。


(一)前驱期

持续2~4天。首先出现 发热、不适和厌食 ,随后出现流涕、打喷嚏、鼻塞、声音嘶哑和咳嗽等表现。 结膜炎严重程度不一, 可伴流泪或畏光。


起病后2~3天约90%患者 口腔出现麻疹黏膜斑(柯氏斑) ,为0.5~1mm白色、浅灰色隆起,基底发红,可发生融合,通常位于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也可蔓延至硬腭和软腭,为麻疹前驱期特征性体征,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二)出疹期

多于发热3~4天开始出疹,持续3~5天。 皮疹首现于耳后、发际、颜面部和颈部 ,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至手掌和足底。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2~5mm,压之褪色,可融合成片,疹间皮肤正常。


此期中毒症状加重, 体温升高,咳嗽加剧, 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肿大。儿童可有高热、惊厥。手掌、足底出疹后,若无并发症,体温开始下降,进入恢复期。



(三)恢复期

出疹3~5天后,全身情况改善,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疹退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 儿童 麻疹肺炎、心功能衰竭更多见 ,成人麻疹肺炎少见,几乎没有心功能衰竭。


• 孕妇 感染麻疹病情相对较重 ,可能出现自然流产、死胎、死产和早产,甚至发生新生儿麻疹。


• 重症麻疹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不升,皮疹可 呈出血性 ,可并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脑炎或脑病等。



(四)并发症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胸部影像学等。



四、麻疹的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一)疑似病例

出疹前7~21天有麻疹患者接触史,或麻疹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并有 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和斑丘疹 等临床表现者。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出现 柯氏斑或有麻疹典型的皮疹特点 及出疹顺序。


(三)确诊病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麻疹病毒特异性核酸 阳性

2.培养 分离到麻疹病毒 (非疫苗株);

3.出疹后28天内麻疹病毒 IgM抗体阳性 (采血前8~56天内无麻疹疫苗接种史);

4.血清麻疹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五、鉴别诊断


麻疹注意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等疾病相鉴别:




六、麻疹的治疗



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无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

(一)呼吸道隔离

疑似病例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集中隔离。无呼吸道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二)一般治疗

1.加强护理:保持眼结膜、口腔、鼻腔、皮肤清洁,及时清除分泌物。

2.生命体征监测:病重或有基础疾病者给予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测。

3.退热:高热时给予 适量退热药 ,辅以物理降温。

4.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进食少及高热者给予静脉适量补液,防止、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5.补充维生素A:每天一次给药,连续2天。 12月龄以上儿童每次200000 IU ,6月至11月龄每次100000 IU,小于6月龄每次50000 IU,对于维生素A缺乏的有眼部症状的儿童,2~4周后还应给予1剂相同剂量的维生素A。


(三)并发症治疗

1.肺炎:对单纯麻疹病毒性肺炎,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合并细菌性肺炎时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痰多患者可进行祛痰、气道雾化,必要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视缺氧程度给予氧疗、经鼻高流量或机械通气。

2.喉炎:常见于婴幼儿。轻度喉炎、无气促、无喉梗阻表现患者,予 激素雾化吸入治疗 。有明显气促、喉梗阻表现者可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 1~2mg/kg/d,或 氢化可的松 3~5mg/kg/d,或地塞米松0.2~0.5mg/kg/d),一旦发生严重喉梗阻,需紧急气管切开。

3.心功能不全和心肌炎:按心功能衰竭和心肌炎治疗。

4.脑炎:按病毒性脑炎治疗。


(四)中医治疗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故清热透疹为基本治则。顺证据证予以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及养阴生津 之治;逆证据证予以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及扶正固脱 之法。方中药物剂量随年龄、病情、地域酌情增减。




七、麻疹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麻疹患者 隔离至出疹后5天 ,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症状轻、无并发症的患儿 可居家隔离 ;医疗机构采取按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做好患者隔离安置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3.免疫预防

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 麻疹疫苗接种 。我国免疫规划使用的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每剂皮下注射0.5ml。


4.暴露后预防

对无明确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密切接触者, 暴露后尽早(最好在72小时内)接种疫苗 ,可提供免疫保护或减轻病情。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孕妇、6月龄以下婴儿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无既往感染史者,可于 暴露后6天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400mg/kg)。








连接产生价值

CON-IVD
CONNECTIONS CREAT VALUE.


声明: 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