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医不离道,亦与德相通。
在《灵枢·本神》中有言:“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老子也说“道生之,而德畜之。”意为天德养神,地气养形,德是一种形而上但又确实对人体生命存在影响的“生者气”。
若人离道失德,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破坏,内环境中的身心健康也将沦陷丧失。
道医学认为“道”与“德”通过精炁神支撑着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与五行相应。而在道医学的藏象学中,又以阴阳五行学说对五脏加以阐释。因此德在人体内的分布为:
肝含仁德,与木相应
心含礼德,与火相应
脾含信德,与土相应
肺含义德,与金相应
肾含智德,与水相应
依据人类道德缺失的强弱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进行如下系统性的分析。
失了
仁
德,在道医学中归类为阴木性人,五行属乙木,性格上表现为
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
与人交往常呛人噎人
。
由于此类人通常肝火较旺,也因此易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失
礼
失心者为阴火性人,五行丁火。在《素问》六节藏象论和灵兰秘典论中均提到心主血脉,主神志。若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能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问题,会导致
性情急躁、无力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
。
恨人伤心,则易患神志紊乱、失眠癫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等疾病。
脾主思,思即思虑,五行属土,分为阳土和阴土。脾中阳神主阳土
信
德,
从真意
。阴神妄意主阴土,邪信生欲望,多嫉气。失信则
阴神妄意萌动
,会产生超出生理允许阙值的毒素,对心神情志造成损害。
症状外显为
欺人怨人,出现消化疾病、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且常常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是非
。
肺五行属金,金有阳金庚与阴金辛之别。肺中阴神属阴金,主忧。
肺叶娇嫩,易被邪侵,失
义
忧盛则
残忍嫉妒、虚伪好辩、口舌是非、恼人自贡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恼人伤肺,呼吸功能异常则会出现呼吸疾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发疾等病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