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出现这些情况可能是流感重症!警惕→ ·  3 小时前  
半月谈  ·  初步核查29人失联,救援最新情况→ ·  4 小时前  
半月谈  ·  就在刚刚,中国代表团首金诞生! ·  昨天  
底线思维  ·  日本的分级诊疗制度会耽误救治吗? ·  2 天前  
学习大国  ·  人民日报刊文谈“加价选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中国各省老二vs各省老大,和韩国太像了!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2-01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599-各省老二vs老大


文字:那日苏

制图:板栗 / 校稿:辜汉膺 / 编辑:板栗


写在开头:

近期,我们的 专业作者 将在我们的 “知识星球” 分享不同领域的知识、个人体验、行业信息


本期

▶主题: 毕业时我的汽车专业非常吃香,我却选择转行,后悔吗?

分享人: 绯红之猪


1:毕业时车企赚翻了,车辆工程出身的我为什么去了摄影网站?


2:那些年,我在摄影网站见过的趣闻,踩过的大坑


3:去德国和日本跑会展,我看到了什么?


4:去非洲拍野生动物,和去北欧的挪威拍峡湾和极光


5:见证行业衰落,公司开始发不出工资和大裁员,我去劳动仲裁都够一部电视剧


6:第一次到互联网大厂工作,开始了解大厂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流程


7:电商大环境变差,绩效越来越离谱,工作量越来越大,遂跑路


加入地球知识局的知识星球,长按下方二维码,登录并点击 “立即加99星钻” 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99钻”就是 99元 。加入后,在知识星球的 小程序和app ,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付费内容。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们的 知识星球!


————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老二是什么?


鼎盛时期的苏联

镀金时代的日本

第三世界的通辽


都不是


老二,是一种 结构

仰望上位者的挣扎和不甘

是一种 不上不下、左右为难的生存模式


老二是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可能遇到的 特殊境遇


在“老大”光芒掩盖下的“老二”也是值得被看见的▼


今天,我们就分析下 中国各省经济排名老二的城市 ,他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都各不相同,但此时此刻,他们又是如此相似。


首先, 定义 老二、甚至制造老二的,往往是 老大


每个人都知道珠峰,但第二名的K2就少有人知,这就是所谓“头部效应”。


海拔 8,611米 的K2仅比珠峰低237.86米

是“冰川之王” 喀喇昆仑山山脉 的主峰

(图:shutterstock)▼


山峦如此,城市亦然。城市的头部效应或强或弱,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就是—— 经济首位度 ,一般有两种算法,其中一个是:“某区域内前两大城市的比值,成都在四川省内的GDP首位度相当于5.75个绵阳,杭州在浙江省只有1.2个宁波”。


一般所说的首位度都和省会有关

但我们今天说的,是另一种首位度


在中国各省内部,首位度各不相同,排行老二的城市也 境遇迥异


我们以此来分类,大致可以把中国各省老二分为: 仁川模式 迪拜模式 安卡拉模式


“仁川模式”这一批,是指 老二的GDP不到老大的一半 ,头部效应最为明显。


称其为仁川模式,是因为 韩国仁川 可谓这个模式的标准范例。


众所周知,韩国首尔非常之强势,全国人口和经济有一半都被 首都经济圈 牢牢拿捏。


首尔是韩国绝对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医疗等诸多领域里是独一档的存在

(首尔市 图:shutterstock)▼


大树底下,顶多长草,在其虹吸之下,谁是老二?连韩国人自己都争论不休。


和仁川相比, 釜山 的名气非常之大,历史名城、战时陪都、对口日本、第一大港,而且当过几十年的韩国老二。


仁川如果不是被老美登陆过,知名度比现在还要低,何况正如美国五星评论家麦克阿瑟所言,不是釜山打不起,只是 登陆仁川更有性价比


仁川名气可能确实比不过釜山

但架不住这位置好啊▼


总之,仁川是 比较次要、比较备胎 的,很像横滨之于东京。


就这么个地位,因为紧靠首尔,经济突飞猛进, GDP和釜山基本打平 ,人均还略胜一筹。所以“韩国老二”,综合来看,目前应该是仁川。


仁川gdp虽略低于釜山

但人均gdp还是比釜山高了大约两万的▼


仁川的上位,一方面靠自己努力,但更多是因为首尔以万物为刍(chú)狗,把釜山、光州、大邱 都压得直不起腰 ,旁边的仁川反而能分到更多汤水,实际他们都是半斤八两。


我国一省相当于韩国一国,老大老二与“仁川模式”类似的也有很多。


比如当你问到: 甘肃第二城 是谁? 四川第二城 是谁? 湖北第二城 又是谁?即使是本省人,如果不看数据,也很难给出准确答案。


根据2022年数据,各省GDP老大和老二的排名如下:



我们能看到,除了甘肃、四川、湖北,各省GDP第二城不到第一城一半的,还有 湖南-岳阳 宁夏-吴忠 西藏-日喀则 河南-洛阳 海南-儋(dān)州 安徽-芜湖 吉林-吉林




这些省内老二的存在感普遍不强,和老三老四的差距也不大,关键原因就是, 省会(首府)太强了


比如成都是绵阳的 6倍 ,长春是吉林市的 5倍 ,武汉是襄阳的 3倍 ,就连千年古都洛阳,也只有“火车拉来的省会”郑州的4成多点。


仁川模式下的老二实在是太难了▼


这就像北京CBD的天际线,中间一根500多米高的中国尊,剩下一群两三百米的,除非形状比较特异(大裤衩),不然一般人真叫不出名字,这就是这一类老二的难处。


没办法,老大实在是太突出了▼


这种情况,与“ 强省会战略 ”密切相关。


很多人认为强省会就是对省内的吸血, 把好东西都往省会揽 ,加剧了省内的贫富差距。


但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要顶住沿海城市的虹吸,确实需要一个 本省的顶梁柱 。再让顶梁柱作为带头大哥,争取项目、政策、资金, 先富带后富


湖南就是一个典型,较早布局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蓝思科技等 制造强企 ,依靠产业集群和完备的配套吸引了一批 新型制造业 ,才遏制了人口和产业持续流入广州、深圳。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差异化竞争也是个路子

(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 图:图虫创意)▼


说白了,省会不吸血,也会被别的地方吸。对于省内的小年轻来说, 都是打工,离家近点儿也不错


不过强省会战略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仁川模式下,老大和老二会 相差数倍 ,难道就不能先富带后富么?


这既要考虑客观上的落差,也要考虑 老大有没有余粮和意愿去先富带后富。


首先从 地理基础 来看,很多省份天然就有一个中心。比如 成都平原的成都 银川平原的银川 ,这在肥沃平原稀缺的西部省份往往是黄金C位,自古以来就是老大。


地处平原,开局就赢了▼


而中部和东北省份遍布平原,最有价值的地段往往是 交通枢纽


比如近代崛起的郑州就取代了古代交通枢纽——开封和洛阳,差距在几十年间快速扩大。


同样是交通枢纽,只是时代选择了新的中心

(图:图虫创意)▼


另外, 老二离老大太近 也是个劣势。在这批“仁川模式”里,有五个都紧紧挨着省会( 吉林-长春 吴忠-银川 洛阳-郑州 芜湖-合肥 岳阳-长沙


远的开车小半天就能到,近的甚至可以坐公交,长春到吉林市的城际动车只要40分钟,已经和地铁差不多了


老二自身势力不硬,却离老大太近的话

很可能会被压得抬不起头


韩国的老大老二离得更近,仁川到首尔就十几公里,虽然它本身是韩国西海岸第一大港,但是 面对三倍人口、五倍GDP的巨大虹吸力 ,仁川能当好一个“卫星城”就不错了。


横屏- 仁川和首尔连成一片, 乍一看像是一个城市▼


如此看来,老大确实 限制 了老二的发展,占住了先天或后天的C位,再不断吸收后者的资源,使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仁川固然被首尔牢牢压在身下,但如果老大强到一定程度,仁川离得近,反而能 在首都圈分一杯羹


横屏- 仁川这个地理位置机会和挑战并存

能发展成什么样还得看自己造化

(仁川市 图:shutterstock)▼


南边的釜山、光州就难多了,首尔对他们来说太靠北了,人才、产业完全是 有去无回


在企业界,一直流传着各种“老二哲学”,意思是,只要操作得当,当老二也可以是 机会 、是 捷径 ,甚至是 优势


通过我们的观察,类似仁川模式的第二城要想崛起,一般有 上中下三策



先说下策:指望老大先富带动后富...


其关键在于, 老二有没有本钱,老大有没有余粮


在这批第二城里面, 襄阳 就是个幸运的例子。原本要建在武汉的第二汽车厂(也就是后来的东风汽车),因为国防原因定址在鄂西北的十堰。改革开放后,一部分新厂落户临近的襄樊(今襄阳),这里条件更好, 顺势被带飞


襄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然成为新的“车城”

(襄阳汽车产业园物流区 图:图虫创意)▼


9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腾飞,而鄂西北交通不便,东风汽车总部也差点被迁到广东。后来省里和国家出面,把这个聚宝盆留了下来,总部最终来到了武汉,形成了湖北省的经济支柱—— “武襄十随”汽车产业走廊 ,这才有了后来东风与日产、英菲尼迪、标致雪铁龙等国际品牌的合作。


汽车已是湖北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聚集了一众车企的武汉经开区被誉为 “中国车谷”

(武汉经开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

(图:图虫创意)▼


集体出面争取利益, 优先发展大哥,小弟们打配合 ,一起做大做强。


只可惜国内仁川模式下的大部分省份,老大本身 还不够富 。地主家余粮尚且不够分,自然谈不上资源外溢。


比如,虽然成都GDP总量很高,但人也非常多。平均下来人均还没过10万,放在湖北省甚至要跟潜江争个老五。指望着成都往周边转移产业,目前还不现实。


所以还得另想办法。


说多了都是泪▼



下策不行还有中策:和老大合体!


意大利有句老话:打不过就加入。


仁川傍上了首尔,横滨搭上了东京,粤港澳大湾区连成一片。各省老二等着省会城市越扩越大, 直接把自己扩进去 ,岂不美哉?


主要的障碍是: 离得远、吃不下,外加政策收紧。


我国的城市,说是一座城市,但其实除了市区外,一般还管着 广阔的郊区和郊县 ,体量已经着实不小。


比如合肥和芜湖看似挨着,但中间还隔着合肥代管的巢湖市,当年的“三分巢湖”, 合肥显然还没消化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