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在匆匆的人流中,穿行在地铁公交车站,你有多久没有拿起笔,或是打开电脑认真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了?
我们每到一处都在急切地寻找无线网信号,手指不停地划过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一点点的信息更新。我们急匆匆地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想要走在信息资讯的前头,但是到头来有多少消息你已然忘却了,忽略了,一丝一毫都想不起来了?
如果不是最近读了赵焕新老师的散文集《聚散天地间》,我估计自己是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
在我看来,《聚散天地间》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它不厚,篇幅也不长,但内容丰富,文笔细腻,可论国际大事,亦可言生活琐碎,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周遭事物的细细品味,对生命中往来之人的怀念。
正如作家梁晓声在本书的序言中所写的:
作为记者的焕新,关注世界诸人诸事的眼光时而极远,时而极近;时而宏观,时而微观。故此集内容丰富,文体变化频频。
我读他此集,觉得他是一个视域有广度、感情有深度、心灵有温度、为人处世有尺度的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龚明德教授也特别有感于作者有情有义的文字,评价颇高。
记者每天或见证历史,或游走山川、或体察世情、或品味风物,基于这些观察与体验的记述可谓汗牛充栋,而其中才情并茂且关照现实者,往往寥若晨星。焕新的散文创作,既关照现实又才情并茂,真是难得。
下面摘录《奶奶的围裙》中的片段,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作者文字的温度。
奶奶离开我快十五年了,我时常想起她;想起她,我就想起她系着的围裙。
我记得,春季的雨后,从屋背后的山上转回来的奶奶总会从围裙里抖出大个大个的蘑菇来;夏天,奶奶会从围裙里变出桑葚和新鲜的栀子花;入秋了,解馋的柚子和苹果会从围裙里滚落出来,当然最大的是给她认为最乖的孙子。而到了冬季,奶奶一坐下来就离不开烘笼。她通常用围裙盖着它,既防止风吹熄了,又可以让热量散失得慢一些。我们从外面玩耍回来,冻红的小手一放进围裙里,一会儿就暖和过来了。这个时候,奶奶会叫我们别在外面疯跑,奖励是:三两颗花生或蚕豆,都是她在烘笼里烤熟的,吃起来比平时更香、更脆。
我最后一次看到奶奶的围裙,大约是一九九二年的冬季。重病卧床的奶奶终于解下了围裙,把它放在房间的一角。我坐在床边,眼光落在那条沾满油渍、泪水,笼罩过欢乐和温暖的围裙上,心想,这围裙围住了奶奶一生的时光,也维系了我们一家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读到这篇时心像是被紧紧地抓了一把,我想我故去的奶奶和她包的牛肉馅饺子了,那是小时候挑食的我唯一爱吃的带馅食物。
试问,谁的身边或者记忆里没有这样一位戴着围裙的、慈祥可爱的奶奶呢?
再比如《在丹佛,想儿子》,寥寥数百字,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没有人比我更确切知道现在距离11月底还剩下多少日子。
Nobody knows more exactly than I do how many days are left until the end of November.
105天。
It's 105 days.
15周后,我将收拾行囊回中国,看我那才两岁的儿子田田去。我6月份离家来到丹佛,参加阿尔弗雷德·弗兰得里新闻学会资助的一个为期半年的记者交流项目。
In 15 weeks I'll pack for home in China, where I'll see my 2-year-old son, Tiantian. I left my family in June and came to Denver to attend a six-month journalism program through the Alfred Friendly Press Fellowship.
离开家的这些天让我意识到,一个父亲真应该尽可能地多和孩子呆在一起。
This time away from my family has made me realize a father should spend as much time as possible with his child.
这些天我差不多被一种想家的情绪攫住了。天空中一有飞机隆隆地飞过我的梦想就会随之升腾:要是我能立即坐上那架飞机回家和儿子玩耍该多好啊。
I've been caught by a nostalgic spell these days. An airplane zooming overhead will lift up my dream: If only I could fly home to play with my son - now.
昨天我在收听丹佛基督电台KRKS广播时听到一则广告,广告里小孩的声音差不多刺伤了我的心。“爸爸在哪里?”小女孩问道。
Yesterday while listening to a commercial on Denver Christian Radio KRKS, a tot's voice almost pierced my heart: "Where's Dad?'' she asked.
“爸爸在哪里?”
"Where's Dad?"
这正是距我万里之遥的儿子反复问他妈妈的问题。此刻,他的问题在我耳边回响。
That's exactly what my son has been asking his mother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But the sound is reverberating so near to my ears.
这篇文章的英文发表在《落基山新闻报》上,先后有六位编辑找到作者,说他们读了文章后,觉得十分感动。有一位编辑说:“这篇文章触动了我的心;没想到,中国人这么重感情。”
所以,我说他的文字有魔力,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戳中你的心窝,拨动你的思绪和回忆。
本书作者擅长从小处着眼,用细节打动人。
他的文章不是大而空那般枯燥无味,也不是晦涩难懂那般折磨人。他的文章以小见大,既生动,又有味道,将自己的思考静静地说给读者听,就像是朋友间的互相倾诉。
比如作者在《日内瓦的断椅》中所描写的自己面对联合国总部万国宫大门前断椅雕塑时的思考。
而我,伫立在这把断椅下面良久,觉得这把椅子是有生命的,它本身就是在“有尊严地活着”!
可不是吗?它“三足鼎立”在万国宫前,历经五年的风霜雨雪,依然矢志不渝地用自己残破的形象呼吁南来北往的人们:禁用地雷,珍惜生命!在烈日当空时,它给行人以荫翳;而当雨雪肆虐时,它又给路人以庇护……
离开了日内瓦,我的思绪到现在还没有离开那把断椅。
另外,在这本书中,你还可以看到一位记者的努力和坚守。
正如中国日报社社长朱灵在本书前言所写的:
记者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职业。没有悲天悯人的大爱,没有人溺己溺的胸怀,想要成为一个好记者,几乎没有可能。
作者在2014年“两会”期间犀利地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请问韩部长,您本人吃转基因食品吗?”,这个尖锐的问题,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请问韩部长,您本人吃转基因食品吗?”
"Minister Han, do you eat GM food yourself?"
结果我是星期四这场新闻发布会上最后一个拿到麦克风的记者。我简短的提问一结束,发布大厅就嗡嗡了一下。但我很冷静。不管怎样,我认为记者的活儿就是抓住机会寻求答案。
I was, it turned out, the last person to get the microphone at Thursday's news conference. My short question set the room a buzz. But I was calm. After all, I think it is a journalist's job to take chances to get the answer.
韩长赋说:“你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也不回避。我吃转基因原料加工的食品。”
"You've asked a tough question, and I won't avoid it," Han Changfu said. "I eat food processed from GM raw materials."
毫不奇怪,这份答问一时在网上成为标题新闻,同时部长回答我的提问的视频剪辑也在网上疯传;网上兴起了新一轮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这个争议话题的讨论。
Not surprisingly, the Q&A made headlines on news portals, setting off a fresh round of debate o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with video of the minister's response going viral online.
星期五早晨,《新京报》将这个问题放在了头版,并且在其社论中称对高官个人问题的探求实际上是让决策者从普通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
Friday morning, the Beijing News Daily put the question on the frontpage, along with an editorial claiming that the "inroads" into top brass' personal affairs were meant to put decision-makers in the shoes of ordinary citizens.
对于我而言,这又一次证明,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怎么提问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For me, it was testament to the fact that what a reporter asks at a news conference can make a difference.
借用《纸牌屋》中那位政客弗朗西斯·安德伍德的话来说,记者在很多时候需要“退后一步,看清全局”。
On most occasions, reporters need to "take a step back, look at the bigger picture"-in the words of fictional politician Francis Underwood on the Netflix series House of Cards-and ask questions on readers' behalf.
我对记者这份职业感到自豪。
I'm proud of my profession.
读过前面的选段,不难发现,作者中文细腻传神,英文写得地道顺畅。实际上,书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作者在用英文发表之后自己翻译成中文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龚明德教授说:
作者的经历和作品也使我更确信,中国人当中擅长英文写作的,中文文笔一定老到。换言之,要想把外语学好,首先还得把母语学好。
在这个冬日里,不妨端一杯热茶,捧起这本《聚散天地间》细细品读,感受简洁凝练的文字中透出的温度和力量吧。
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为爱书的小伙伴们争取到五本作者赵焕新老师亲笔签名的图书,没错,是亲笔签名的哦!
分享你经历过的动人故事,留言点赞前五名的小伙伴每人一本。
点赞截止日期:12月12日中午12点
没有获得赠书的同学们也不要着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有温暖的小书,快快行动吧!
编辑:唐晓敏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ID:chinadaily_mobile)
为您的英语保鲜
长按可关注本微信号
特朗普获封《时代》年度人物,评语:美利坚分裂国总统
你的烤馕、野蜂蜜和土鸡蛋到了。看沙漠小村如何玩转电商丨解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