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料到他们的刺激力度会这么大。”
——大卫·泰珀(美国对冲基金经理)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根阳线改变情绪,两根阳线改变观点,三根阳线改变信仰。
四根阳线,则令人后悔——后悔没在第一个阳线时买入。
刚刚过去的一周,大盘指数总共涨了12%,相当于一个涨停,而昨天,创业板指数是真的“涨停”了,9月27日刚刚好以涨幅10%收官。
9月27日当天,上证指数上涨2.88%收3087.53,深成指上涨了6.71%,
A股全天成交1.46万亿元,创3年新高。
投资者的心理关口——3000点是在7月失去的,随后指数磨磨蹭蹭跌了两个多月,9月还一度跌到2689点,而短短三天内,3000点被轻松收复。
股市很燃,朋友圈更热闹,段子满天飞。
最夸张的是昨日(9月27日)10点半左右,有投资者发现成交异常,上证指数的画面忽然变成了一根横线,据媒体报道,当时上交所的交易系统出现了延迟现象。
由于开盘一小时,沪深两市成
交金额近700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超3000亿元,一下子把服务器干蒙了。实际上,据媒体报道,本周跑去证券公司开户的投资者增长了2-4倍,咨询量也上升了6倍。
然而,在上交所交易无能的半个多小时里,投资者也没闲着,转头冲进了深交所,深成指一下子上攻至5%。
这场面,我们“双十一”见过,抢演唱会门票见过,12306抢国庆火车票见过,但真没在股市里见过。于是又贡献了一大波段子与欢乐。
数据也体现了这股异常热情。
高盛监测到,单9月24日,高盛主经纪商业务账面的中国股票集体出现2021年3月以来最大的单日净买入额、
也是过去十年中第二大单日净买入规模,几乎完全由多头买入推动。
难怪连素来冷静的分析师们都
压不住
嘴角了
。
9月26日晚,中信证券连夜发文,标题就一个字:“干”,博得了极高的眼球。一向比国内更冷静克制的外资,也受到了感染。
摩根士丹利表示,对中国刺激政策持积极态度;高盛则认为,看到了在中国本土出现害怕错过上涨的FOMO心理,市场共识开始转变,这次可能不是逆市交易。
所谓FOMO心理,用大白话说,就是“错失恐惧症”。
最积极的当数对冲基金大佬、美国亿万富翁大卫·泰珀,他发声建议投资者“买入一切”中国相关的资产,他自己将对中国资产进行大笔押注:“我已经拆除了对中国股市的护栏。”“我以为美联储上周的做法会导致中国放松货币政策,但我没料到他们的刺激力度会这么大。”
大佬的话虽然中听,但今年第二季度,他的对冲基金持有今年早些时候购买的中国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换言之,早已持股待涨多时,属于在自家的火上让别人一起添油。
如今,距离国庆假期开始仅剩一个交易日,不出意外的话,9月将以一根大阳线一改前期颓势,为10月开了个好头。
股市为何大涨,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西京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建形容当前,“就是一个央妈发红包,投资者疯狂踩踏式接红包的史诗级场景”。
许多人默认,“牛市”的起点,是在9月24日。
那天,中国三大金融部门——央行、金融监管局、证监会的一把手齐聚一堂,以“降准”作为排头兵,发布了一连串的宽松新政,其中,关于股市的政策最“出人意料”。详见
《“9·24”新政:降房贷不意外,救股市才是重点?》
9月26日,高层再添一把大火。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会议的召开时间大幅提前。
按常规,此类会议往往在4月、7月、11月或12月召开,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撰文指出,上一次在非传统月讨论经济问题除了2020年,还得追溯到2016年和2018年的10月,足见这次会议的分量和不寻常。
会议通稿全文寥寥1170字,篇幅为往期的一半左右。陶川简单概括为:“经济上的务实,政策上的转向”。
综合多方看法,本次会议是对9月24日发布会上内容的正式“官宣背书”与具体补充,从三部委的规格上升到政治局会议的高度。
此外,也尤其照顾资本市场的情绪。实际上,从时间节点看,这几次政策的发布都与资本市场刻意契合。
正如罗志恒所言:“当前政策出台的力度显著加大、节奏明显加快,从通稿发布时点看有利于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回应市场期待。”
这个情绪和意念,市场get到了,并以大涨迅速回应。
虽然A股久旱逢甘霖,但这样的情形,其实不算罕见。业内称之为“水牛”。
所谓水牛,就是经济承压时,股市却出现逆向大涨的情形,
水牛的根本,是在政策刺激下驱动的上涨行情。
以9月26日的走势为例,
财经评论员马红漫博士发现,当天上证指数早盘相对比
较羸弱,甚至一度翻绿,午盘后指数才开始以逐级拉高的形式上升。原因就在于,当天下午官方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并陆续释放好消息,这才重新点燃市场的做多情绪。
此外,9月27日上交所历史性宕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本次政策红包,主要利好高股息类股票,而这类股票在沪市的比重较高,这也是政策牛市的一个侧面反映。
翻看历史,距今较近的两大水牛,分别发生在2014年和2019年,两者的共通点在于,都以降准与降息作为激发点。
从持续时间看,2014年持续了12个月上涨走势,而2019年持续了4个月。
正因如此,当我们用“水牛”的视角审视本次行情时,有两个绕不开的观察点。
▶▷
其一,就是政策红利的释放,能否持续,以及大家对政策的态度,能否持续信任,一点就着。
▶▷
其二,涨跌取决于市场的热闹程度,即成交量。
这两个要点互为因果,彼此成就。
因此,如果你也想问,股市还能涨多久时,其实是在问,到底还有哪些政策利好出台,它们的含金量能不能“撑起”继续上涨。
另外,我们也关心,作为普通投资者,从中能把握哪些机会。
以下问题,我们交给几位大头,分别回答。
A股本轮上涨行情,应该定位为反转行情,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解读。
◎
第一层,本轮上涨的表层驱动力是政策。
9·24政策大礼包从稳地产、促消费、稳股市等多线发力,针对性强,且力度够大,表明管理层坚定稳增长的决心,有效扭转了市场的悲观预期,A股应声大涨。
结构上,地产链、大消费、非银金融以及低市净率的央国企等,作为直接受益方,近期涨幅靠前。科创相关板块,与经济基本面关联度较低,行情表现落后。
价值搭台,成长唱戏。
现在,台子刚刚开始加热,价值板块跑赢行情大概率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以中证红利指数来看,距离前期高点还有约10个点的涨幅。轮动上看,大概率价值板块率先回到前期高点后,成长板块才会接棒上涨,驱动指数继续上攻。
◎
第二层,本轮上涨更深层的驱动力是资金机制变化。
对股市而言,“9·24”政策大礼包,最重要的一点是打通了央行资金定向支持A股的通道。央行拥有无限子弹,至此,A股持续大跌的风险算是基本解除了。机构资金,尤其是长期资金没了后顾之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也就水到渠成,且会很快见效。
叠加央行大幅降息,长线资金也有很强的动力寻找高收益资产,A股中的优质龙头尤其是稳健红利性资产就成了香饽饽。近期的大涨,不乏机构资金抢筹的影子。
从这一层来看,本轮行情的持续时间可能会更持久,且可以部分免受基本面的干扰。
即便后续基本面继续有扰动,在长期资金流入支撑下,A股上涨行情仍可持续。这一点,可参照2014—2015年的水牛行情,当然,不会那么疯狂罢了。
对投资者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抛弃熊市思维,耐心持股,耐心等待上涨行情释放完毕。
对于持有A股仓位的投资者来说,不管是三成仓还是五成仓,都可以再耐心持有一下,说不定可以享受短期快速反弹的快乐。
在10月份,我们可能会看到具体的会议反馈,到时可以进行全面印证和跟踪。
现在可以关注两个时间节点,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国庆节长假前的最后两个交易日,尤其下周一交易日,会发布9月份PMI数据。
这个时间节点,市场的乐观情绪有可能被激发,需要观察会不会有场外资金跑步入场。因为过去一年多,每次A股大反弹,更多激发的是场内资金,很少有场外资金运作,所以场外资金的集中入场,可以作为观察反弹行情是否能够延续的观察点。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国庆节之后。
这时,相关政策会落地,和具体的宏观数据形成较大的碰撞,有可能未来一个月,市场震荡会进一步加剧。
关于投资的建议,从过去一年的时间来看整体投资收益,全球配置明显好于A股。哪怕未来A股有比较明显走高的行情,也不应该偏废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我非常重要的底仓逻辑。
目前出现明显反弹的A股市场,短期内还是可以继续看好的。
大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就是这几天会不会成为牛市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