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系飞行员
一起学习空客机型知识,共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社区发布  ·  减肥变厌食症!上海一成年女子体重只剩40余斤 ... ·  17 小时前  
上海社区发布  ·  减肥变厌食症!上海一成年女子体重只剩40余斤 ... ·  17 小时前  
环球网  ·  俄乌冲突三周年,联合国秘书长发表声明 ·  22 小时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参考消息  ·  商务部最新回应:敦促美方停止! ·  昨天  
谈理说法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谈理说法  ·  杨幂,申请强制执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系飞行员

你知道襟翼是如何出现的吗?

3系飞行员  · 公众号  ·  · 2021-05-01 18:16

正文





图文与视频内容一致(推荐观看视频):


欢迎收看本期节目,作为“襟翼”学家,今天为大家深度剖析—— 襟翼是如何出现的


襟翼 之前,有必要和大家聊聊飞机的历史。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是在1903年,这家飞机在空中试飞了四次,最长的一次也仅仅只有一分钟,这个持久力简直…即便如此,这一名场面也足以载入史册。第一个襟翼设计是在1908年。也就是说,在这五年的时间内,是没有襟翼这个东西的。为什么会出现襟翼?襟翼又是不是飞机设计的必需品?

飞机终归是一个交通工具,能 拉更多的人、飞更快的速度 是它亘古不变的追求。 这个背景下,为了可以达到 安全离地 平稳着陆 的要求,如何增加升力就成了设计们迫切要攻克的难题。 从某种程度上看, 襟翼的出现是飞机发展进程中必然的结果 我们知道了襟翼的增升作用,想弄清它的设计原理,很有必要和大家说说升力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 飞机升力 的通俗解释,一般有两种说法, 牛顿第三定律 伯努利定律 由于这两个名字有点绕口,所以,在之后的视频中,我会把它们简称为牛三和努力。

首先讲讲牛三,这种原理认为, 升力源于空气对机翼底部的反作用力 表面上看这个思路好像没有问题,但你仔细一想,这无非就是从结果反推原理。

我们再来说说努力,伯努利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出: 流体的静压和动压之和是一个常数 ,对应到相应的机翼上,上下部气流会同时到达终点。 由于翼型构造的特殊原因,上表面路程较长,所以,气流速度较快。 动压增加,静压必然会减小,上下静压差使飞机形成了升力。 表面上看这个思路好像也没有问题,但你再仔细一想,上下表面气流为什么会同时到达终点? 你在叠纸飞机的时候,有没有专门设计一个路程差?

在贴吧、论坛上,总能看到这类回复: “原来伯努利定律确实是错的,还记得高中时候,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小时候教材的编者也很不专业。

这个… 牛三和努力只是狭隘,而不是错误 实际上,气流对飞机升力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这两种解释虽然漏洞百出,但是 用于解释各类飞控设计却非常易懂 所以说,它们广泛出现在各类大学教材中。 教材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准确的升力公式。


知道了伯努利定律和升力公式,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怎么增加升力?换言之,如何设计襟翼? 第一个思路,改变翼型弯度,使上下表面形成气流速度差;第二个思路,根据升力公式,增加机翼面积。

奇怪的是, 早期的飞机设计大部分与科学技术发展缺乏联系 ,当时,很多设计甚至反向帮助了理论的形成。 我们就在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之中,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前进着。

形成速度差 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形成 路程差 ,也就是掰弯机翼。 1908年,法曼提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襟翼设计,将 机翼后缘设计成可绕轴转动的小翼面 ,达到让机翼掰弯的效果。 谈起这段历史时,很多人会认为,落后的材料科学是这种设计的无奈之选。 事实上,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后,注册了他们可以想到的所有专利,这种后缘转动的小翼面巧妙地攻破了专利壁垒。

1914年,萨拉热窝枪声点燃了欧洲的炸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炸。 战争是残酷的,但它却是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催化剂。 航空业迅速发展,千奇百怪的襟翼设计轮番登场, 但始终无法跳出弯曲机翼的思维怪圈

1919年,德国飞行员拉赫曼在医院养伤,忽然想到,如果可以在 襟翼前缘设计出一个缝隙 ,流向上缘的气流会形成更大的压力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