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鼎书院上城的开放日活动、项目背景、内外升级、教育配套、交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粉丝们的反馈和作者的踩盘感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鼎书院上城亮相首日人气旺盛,引发关注
中鼎书院上城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大量人群,展现了项目的吸引力。
关键观点2: 项目背景及业主需求
介绍了项目的历史背景,包括之前的一二期项目的热销情况,以及业主们的主要需求和关注点。
关键观点3: 内外升级及教育配套
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内外升级情况,包括教育配套的完善,如与黄埔区实验小学和黄埔军校纪念中学的合作,解决了家长们对教育的担忧。
关键观点4: 便捷的交通和生活方式
介绍了项目周边的交通和生活配套,如地铁、公园、商业设施等,展示了项目为业主提供便捷生活的能力。
关键观点5: 项目优势及未来展望
总结了项目的优势,包括兼容性强、配套完善、升级迅速等,并对项目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正文
从上周开始,隔三差五就有粉丝在群里、在后台cue我:
提问次数实在太多,以至于运营小姐姐催我快点踩盘,最好能带几个粉丝实地看看。
恰逢售楼部今天正式开放,掌牛哥赶紧组局约好粉丝,马上出发!
在本文开始前,先来说说我带这三位粉丝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置业痛点:
在去的路上我也问他们,为什么
对中鼎书院上城
比较感兴趣,他们回答非常直接:
老黄埔这个板块,一直是他们比较关注的
。
只要有新盘或者加推,都会抽空去看。
老黄埔的号召力,我是知道的。不过今天去到现场,还是有被现场人气震惊到了
!
售楼部外早早就有人等着了,
上午十点多,案场已几乎座无虚席。
我
粗略算了一下,同一时间起码有十来组客户在看房,以至于我们等了一会才有销售得空接待。
随后,我们从销售的口中了解到,
中鼎书院上城正是大家熟悉的老朋友——中鼎君和名城。
说到中鼎君和名城,粉丝
们瞬间从好奇脸变成“哦~我知道了”的表情。毕竟这个项目,大家太熟悉了。
2014年项目首开入市一炮而红,开卖8个月就清盘了,
直接拿下当年广州销冠
。
2021年二期热度不减,
长期霸屏各大榜单,堪称广州东部神盘。
不夸张地说,但凡提到老黄埔,不管是楼市还是旧改,中鼎君和名城都是一定会被提及的。
那么,新的疑问来了:“中鼎君和名城”已经拥有市场的关注和流量,
为什么要在这时候
砸钱建设
新售楼部和换名呢?
“我看其他楼盘为了压缩成本,都在减配降质,你们怎么还有钱搞这些?”
对于这样的灵魂拷问,从小在附近长大的销售小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我们讲起了故事——
案名字体“書”设
计由朱熹字体演绎而来,而横沙曾是朱熹直系血脉聚居地
,
算是古代“广州大学城”。
朱熹,南宋著名诗人,其四世孙朱澄曾任两广盐运使司,而朱澄儿子朱崇德和他的妻子
(文天祥的妹妹)
就在横沙村定居,朱氏后人在此开枝散叶,
还留下了
朱氏大宗祠。
得益于此,随后横沙又孕育出众多古代私塾、文人学士,崇文重教风气由此形成,
譬如横沙书香街
,以清朝遗留的53家私塾和祠堂闻名
,如今步入其中,
依然能看到这些传统建筑。
而这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街,还被评为 “黄埔八景”之一,是广州市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
据销售小哥回忆称,小时候他就经常跑到这些祠堂、私塾里玩,爷爷也会带他到巷子里乘凉。
有时还能看到村里组织学生,重现“卜卜斋”的读书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充满情怀的一段记忆。
据销售称,
中鼎书院上城将对书香街保留私塾等文保单位,进行原址修缮改造,融入岭南特色商业。
届时,业主和小朋友下楼就能重温旧时在私塾读书的场景,在课后、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
熏陶。
因为对于改善客以及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来说,对口名校只是一个方面,
成长环境、学习氛围和文化观念也是他们的考察重点。
“如果小区有一定文化积淀,业主圈层和教育观念都比较好,小朋友的谈吐、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差的。”
销售小哥补充道,
此前项目曾对一二期业主圈层做过调研,发现以科研人员、公务员、大学教授、中学老师以及医生等高知精英居多
。
因此这次改名,也有为了匹配这些老业主的教育观念和家庭底蕴的原因,。
说到圈层,
我悄悄观察了在案场的客户,有一部分
带着长辈小孩走路来的,应该是地缘客和家庭客。
穿着POLO衫,开着车过来的,
更像珠金琶CBD上班族和高新人才,
估计是趁
外出机会来看房。
毕竟,老黄埔那么近,几脚油门的距离,承载三大CBD外溢的居住需求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这也说明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高知高薪买家已经习惯将这里,作为置业的首选。
中鼎书院上城,似乎已经成为
楼市中的
人文IP,一张体现实力和身份的名片,
吸引关注人文环境、重视圈层的买家来到这里,最终实现同质而居。
销售小哥表示,中鼎书院上城的更名,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深意,那就是:
从2014年一期开盘到现在,项目走过整整10年,体量达280万㎡的效果图,一点一点化作现实。
与此同时,老黄埔也迎来了自己转型的黄金10年,
从传统工业区成为宜居宜业板块,经济、人口和影响力一路狂飙,最终在楼市中占得一席之地。
如果说,老黄埔和中鼎书院上城在过去10年里,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改变。
譬如像前面说到的教育
,家长一般担心什么?
三位粉丝说了,一怕学校太远,二怕学校不好,三怕招生范围会有变数,心仪的学校读不上。
黄埔区实验小学和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北校区)都在旁边,可以步行抵达。小孩无需刻意早起,大人出门下班顺路接送,偶尔让老人代班也毫无压力。
黄埔区实验小学的关键词——黄埔首家区实验小学,省一级开发区二小的校长,“微笑教育”模式。
着重说下开发区二小,这可是不少家长心目中的“白月光”。要知道,黄埔14所省一级公办小学,开发区二小就占了3所,在名校圈拥有一定的话事权。
而
黄埔区实验小学,不仅有开发区二小校长作为筹备组组长,还会引入同款“微笑教育”模式,师资、教育理念都在无限靠拢开发区二小。
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北校区),关键词——同源六中、由六中副校长领衔筹办。
六中成绩有多牛,相信家长略知一二。网传今年高考600分率达40.98%,黄埔班985升学率约80%,可以说是一脚踏入六中,另一只脚已经在大学。
而这所全新的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北校区)将由六中的副校长领衔筹办,
主力师资也将从六中抽调。
在这多说一句,在集团化办学、“名校”泛滥的形势下,
这是六中首进楼盘的成员校,
含金量更高,教育质量也更有保证。
两所学校均是公办性质,都在今年9月开学,
按照今年招生规定,只招收住在横沙村旧改项目的适龄儿童,即是中鼎书院上城的业主子女
(符合当年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
!
一次性解决接送、教学质量和学位确定性三大难题,听得我这个老母亲都心动了。
在内部升级的同时,中鼎书院上城的“朋友圈”,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2022年,“海丝城”正式出现在黄埔政府官微,而中鼎书院上城所在的老黄埔,便是其中的核心区域。
一年以后,规划方案首次曝光。
海丝城
作为珠金琶向东“扩容
”第一站,一跃成为“汇聚大湾区科技企业的世界级滨水区”,
咖位扶摇直上直追珠金琶。
最简单的对比,光是2023年,海丝城固定投资就达到500亿元,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金融城。
作为黄埔连接天河的主干道护林路,早前已经完成改造,
升级以后颜值更高,驾车更加丝滑。
截至目前,
护林路轴带5公里已集聚13家省市区科研机构。
中科院旗下的大湾区纳米院总部、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部,以及广东腐蚀科创院、国机智能研究院,都是黄埔产业迭代的主力军。
销售小哥介绍,
门口的港湾北路也即将建成,
届时从小区前往地铁站、公园、中小学、菜市场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安全性和便捷性统统升级。
附近还有黄埔高铁新城,
一个集枢纽站、高端商务、科创研发、精品商业、综合体育、文化休闲、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商圈。
至于前段时间引发很多业主、网友争议的广州首家开市客,
销售小哥说大概率、很可能会落地原丰乐广场的旧址,距离小区不到1KM的步行距离。
要什么有什么,还全是TOP级的!怪不得连珠金琶的高收入人群,也要特意开车过来看房。
如果不是亲自来到这里,亲眼看见、亲耳听到这些,很难相信老黄埔已经升级到这个份上了。
怪不得粉丝在路上感慨,感觉老黄埔不一样了,变得更好看、更年轻了,开始有CBD那味了~
换个视角,在我这个老地产人看来,其中最难得的部分在于这些升级并没有停留在纸上,
而是已经兑现或正在进行的蜕变,有速度,有成效。
这就很好规避了过去最常见的置业槽点,譬如
学位“暴雷”、收楼入住工地、苦等配套兑现等等。
这是我踩盘无数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中鼎书院上城、老黄埔区别于其他新盘、板块的优势之一。
老粉应该都知道,在这次改名前,我已经写过好多次老黄埔和这个项目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中鼎书院上城本身就是一个兼容性比较强、能匹配大部分买家需求的楼盘。
譬如所有人每天都要面对的通勤问题,
这里便是广州买家最佳选择,甚至可能没有之一。
以大部分人的上班地点珠江新城作为圆心,按照全程45分钟、地铁35分钟计算,房子最好是在地铁3号线、5号线沿线,距离珠江新城10站以内。
根据这个标准,大家不妨模拟通勤路线考察各个板块以及项目。然后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都有着难以接受的硬伤,譬如出站步行超过1KM,沿路都是泥头车和大货车,甚至逢暴雨必水浸等等……
反观中鼎书院上城,可直接步行到5号线大沙地站,
路上是购物广场、街市和文化馆等的生活配套,心血来潮时还能到
东苑公园散散步,充充电~
就算不去珠江新城,去国际金融城、琶洲、万博上班,通勤时间基本也在45分钟以内,可以满足广州8成上班族的出行需求。
无论是
黄埔图书馆、黄埔区体育馆、广州市第三少年宫
等城市级配套,还是美食城、购物城、街市等充满烟火气、人情味的小店老铺,都环绕在小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