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杨打电话跟我求助时,我丝毫没有把他跟精神病人联系在一起。叙事明确、条理清晰,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他曾经是一位战士,后来成为警察,工作表现突出,多次受到表彰,但因为生性耿直,看不惯派出所乱收费,向公安机关的领导提意见,逐渐遭到排挤。小杨不肯妥协,在单位开始被“穿小鞋”,被恐吓被威胁,最后竟发展到被“精神病”。于是,他状告云南德宏公安边防支队和云南省精神病院,该案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
耿直青年反腐遇挫
今年31岁的小杨,身高一米八五,仪表堂堂。十八岁那年,他在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勤务中队服役,二十岁到武警公安院校学习。2008年,小杨二十三岁,毕业就被分配到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德宏州边防支队某派出所任户籍民警。青春似乎在他面前展开绚烂的画卷。
现实总未必那么美好。他在工作中逐渐发现该单位长期存在违规收费、乱收费等现象,并擅自提高多项公安系统行政性事业收费标准,而且这些违规收费的费用在领导手中都去向不明。例如,按照规定办理居民户口簿是5元,户口迁移证是2.5元,暂住证是0元,但派出所都是翻倍甚至翻几十倍收取。因为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乱收费的总额比较大。正直的小杨觉得不该再保持沉默,多次向原单位领导提出意见,反对违规收费行为,然而并未得到该单位领导重视,反而成为“异类”,小杨年轻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自从小杨多次公开反对单位乱收费现象后,在单位长期受到领导排挤和不公正待遇,在生活上处处给小杨为难,令他苦恼。例如上级下发了一套型号短小的冬季制服,因其自身身材高大,小杨无法正常使用,多次向单位及其上级后勤部门要求更换合适体型的制服,均无果,导致小杨在单位四年多以来无可更换的冬季制服。人家说“穿小鞋”,他是“穿小衣”。小杨曾在2011年休假期间向北京上级部门上访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个人问题,但被告知“应逐级反应问题”为由,并未给小杨任何答复和处理。
2009年,小杨被任命为该乡某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履行民警任村官职责。在此之前小杨多次向单位党支部申请入党,一直未被单位领导通过,此后小杨年年申请,直到小杨2013年离开单位,都还不是正式党员。就这样,小杨无奈地履行了四年的不是党员的党支部副书记职责。后来组织上对此事件的解释是“审核把关不严”,“已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至于转正问题,边防支队纪委的书面答复说是“2013年8月,未按时向所在支部提交转正申请”。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的书面回复说“转正时间为2013年8月”。
无辜被精神病
小杨休假结束后就及时回到单位工作,但还是因越级反映问题而被列为管控的“个别人”。在举报和上访的过程中,小杨长期遭受来自各方面的恐吓、威胁,存在很大的精神压力,并出现了抑郁等情况,但很快就恢复了。小杨也及时调整自身了心态、通过积极努力的工作证明了自己,尤其在2012年—2013年在工作中做出了优异的表现。在生活上小杨利用休假期间发挥了自身特长和爱好,参加了家乡电视台多部生活剧演出并担任主角。并在2012年配合家乡工商部门破获了一起团伙诈骗案,家乡电视台将此新闻做了9分钟专题报道。随后小杨被家乡工商局特此表扬,并将表扬信邮寄自小杨单位以资鼓励。随后该新闻被小杨单位媒体和地方媒体多次报道。在工作中小杨连续六年担任中缅大型活动升旗手,并在日常公安工作中踏实工作、努力表现,多次被央视、光明网、中新网等媒体报道,2013年经上级部门批准还被新闻媒体拍摄个人宣传纪录片一部。
然而不论小杨如何努力工作和给单位带来荣誉,都未丝毫改变小杨在单位的处境,依然被单位领导排挤和百般刁难,小杨自分配到该单位五年以来,从未获得过该单位任何评功评奖。在单位生活中也是被领导“孤立”,尤其是在小杨负责单位户籍业务之后,和领导的矛盾更为凸显。据小杨提供的派出所单位账目来看,该派出所长期擅自提高多项行政性事业收费,与公安部、财政部 、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明令颁发的收费文件严重不符。该派出所擅自提高一倍至数倍的收费费用,且乱收费行为存在数年之久。据小杨口述,他所在地区,并非只有其原单位有违规乱收费现象,其他边防派出所也长期存在乱收费现象,违规收费是一个片区性、大面积性的共性问题,也是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半公开的秘密。
2013年10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小杨被单位通知休假,随后,小杨又接到单位领导及其支队上级电话,说他曾患有精神病的话,就必须回云南省内治疗,否则将予以逾假不归处分等理由多次威胁小杨及其家人。12月初德宏支队指派支队两名干部到小杨家乡准备将其接回云南省内“治疗”,经过小杨家属和德宏支队两名代表前后一个星期的“协商”,小杨家属被迫和德宏支队签署了由德宏支队书写的申请书、保证书、告知书等多项不公正协议。
因“丧失工作能力”遭病退
2014年8月初经德宏支队多次催促,小杨向德宏支队递交了归队申请书,同时其单位领导和支队上级明确告知小杨,到达昆明后需要进行相关鉴定和治疗,小杨和其家属也对此表示愿意配合。8月底小杨和其家属到达昆明后,德宏支队代表多次带小杨到多家医疗机构进行精神病检查,小杨均与配合,但各医疗机构均认为小杨不符合精神病住院治疗条件,而未收治住院;德宏支队为达到让小杨病退、同时让其一生背上“精神病”帽子,以便让小杨所有的检举、投诉行为均因其为“精神病”而不被正常的受理的目的,仍多次要求原告进行是否患有精神病司法鉴定,均遭到小杨拒绝。
2014年9月4日,在小杨精神情况稳定的情况下,德宏支队与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恶意串通,共同将小杨送入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小杨及其母亲因身处外地,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及考虑不得不配合德宏支队和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的上述违法行为;为此,小杨的母亲在原告住院期间2014年9月14日,因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其晕厥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三三医院住院治疗;最后,小杨被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认定丧失工作能力。
2014年9月15日,即在小杨住院期间德宏支队为小杨办理并审批了“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病退手续。2014年9月18日小杨出院当天由云南省精神病医院开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证明,在出院证明上写明“好转自动出院”,而在小杨医学鉴定表上写明“情感淡漠、意志力减退、无自知能力”。这完全是自相矛盾的。
在小杨被人为制造的借口“病退”后,他于2014年9月27日至2015年03月02通过了机动车驾驶证考核,并获得驾照。而且在2015年06月报考并通过了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科目考试,并在2015年12月参与演出了某大型电视连续剧。一位跟小杨有过深入交谈的精神病鉴定专家,亲口告诉我,小杨现在的精神状态完全正常。
没有结论的尾声
2016年5月小杨向云南省纪委写了一封实名举报信,6月云南省公安厅来电告知对小杨的举报很重视,并积极开展调查,7月7日云南省瑞丽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举办了户籍业务专题培训讲座,特别强调“在对老百姓办理户籍时不能私设门槛”,目前小杨的实名举报信正在有关部门的调查处理中。
现在,被精神病的小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窘境:戴着“精神病”的帽子,他以后的结婚、再就业和人生发展,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附:小杨这些年的表现
小杨2008年—2013年连续六年担任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中缅国际胞波节掌旗手,参与瑞丽市公安局60年国国庆升旗,担任旗手的照片还在2010年10月2日上了电视。2011年参加了全国爱民固边模范村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姐勒乡卡南村宣传照制作,是三位形象代言人之一。2012年8月在探亲休假时,小杨配合四川省绵阳市工商部门破获诈骗团伙案一起,8月5日在绵阳市电视2台播出9分钟专题报道。后四川省绵阳市工商局向德宏边防支队、大队、户育派出所发送表扬信以资鼓励。地方媒体和部队媒体随后多次报道。2013年3月,小杨与队友参加瑞丽大队暨瑞丽市公安局举办的首届社区民警岗位技能大比武,获二等奖,并被中国新闻网报道。2013年3月上公安部新闻报道简讯一篇《云南一景颇族妇女为让儿子戒毒主动报警》(中新社)。2013年4月,因工作突出,被瑞丽大队树立典型,中国新闻社记者和瑞丽市电视台,到本单位派出所拍摄个人宣传片一部《乡村民警的一天》。2013年4月被中国边防警察杂志专题报道一篇《德毛果:“兵儿子”的好帮手》,后中新社,光明网也多次报道(帮助百岁老人德毛果办理二代身份证及日常走访)。2013年6月配合参与中央新闻13台记者到本单位辖区采访,后于6月27日被中央新闻13台《6.26禁毒日》节目上镜宣传。2013年10月在德宏州瑞丽市召开全省爱民固边会,参会宣传资料中多部资料涉及小杨的正面形象。此外,2013年-2016年,小杨还无偿献血五次,共计1400毫升。
(为保护举报人,文中涉及人名做了化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