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化妆品观察 品观
化妆品产业值得信赖的财经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钱币博物馆出品,可以一生佩戴的五帝钱 ·  11 小时前  
精英讲书  ·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  20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化妆品观察 品观

“光子嫩肤第一人”撤回IPO

化妆品观察 品观  · 公众号  ·  · 2025-01-05 18:00

正文


位列第一梯队。



近日,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致激光”)发布《关于撤回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申请材料的议案》。


根据公告,奇致激光独立董事已对相关议案发表了同意的独立意见, 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奇致激光主要从事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代理及销售。 在公开报道中, “光子嫩肤”正是由奇致激光创始人彭国红引入并命名。 2002年,彭国红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子嫩肤设备。截至目前,奇致激光已实现在多个领域领跑。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1月3日,奇致激光发布公告表示, 彭国红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 不止奇致激光,刚刚过去的2024年,已有多个美妆相关企业主动终止IPO,包括创尔生物、湃肽生物、格林生物、涅生科技、轩凯生物、知原药业等。



01

“国内首家”


故事,要从上世纪末展开。


1994年,第一台面向市场的强脉冲光系统在美国问世并被首次应用到医疗领域,于1999年首次被引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彭国红所任职的集团开始接触这一领域,她也参与其中。“一次偶然赴美学习,彭国红看中了一款名叫‘光子返老还童’的激光美容仪器。她被其提亮肤色、消除皱纹、改善毛孔等功效吸引,决定将这种技术国产化,还 创造了一个本土名字——光子嫩肤。 ”在投资界旗下公众号《天天IPO》的文章里,对彭国红有这么一段描述。


自此,彭国红在这一领域扎了根。2001年,奇致激光成立;2002年,彭国红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子嫩肤设备。


深耕二十余年,截至2024年上半年,奇致激光持有23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其中自产产品17项、进口产品6项,拥有125项专利(其中美国专利1项)。



由于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通常需要3至5年时间,优先取得产品注册证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而奇致激光,正是抢占了这样的先机。


在奇致激光的招股书中,“首”字出现了多次:


1.自主研发推出 国内第一台 强脉冲光治疗仪;


2.自成立起即开始在强脉冲光技术领域的研发,并制定了 国内首个 强脉冲光(光子治疗仪)产品技术标准;


3.是 国内首家 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挂牌公司。


上述定义,直观反映出了奇致激光的市场地位。目前,奇致激光产品涉及强脉冲光、紫外准分子光、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气体激光、LED光等多种技术,临床应用已覆盖皮肤科、泌尿外科及眼科治疗等多个领域,产品种类丰富且临床应用较广,例如,其设备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



02

被新氧收购,

年营收奔向3亿


领先的市场地位,让奇致激光获得了多轮投资。


企查查显示,2014年,奇致激光获得来自楚商资本、西江创投的首轮投资;2015年,顺利挂牌新三板。这一年起至2017年,奇致激光又先后获得两轮战略投资和两轮定向增发。


而让奇致激光“出圈”的,是来自新氧的收购。2021年,被外界评价为“国内最大的垂直类医美平台”的新氧, 以7.9亿元的价格买下奇致激光约85%的股份。


在资本的助力下,奇致激光近年来的业绩表现极为稳定。


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从2.40亿元涨至2.69亿元,涨幅并不高;不过,这期间,其归属净利润从3357万元涨至5424万元,每年涨幅均为双位数,2023年涨幅更是达到34.85%。


2024年上半年,其营收达1.46亿元,同比增长4.03%;归属净利润为2741万元,同比增长3.82%。


截自奇致激光公告


具体到医美领域。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9月,奇致激光的医疗设备销售给医美类终端客户的收入分别为5426.90万元、8394.37万元、8551.79万元及7780.5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20%、34.91%、34.89%及39.49%。 按此增速推测,这一项收入即将破亿。



03

600亿+市场下,

国货能否突围?


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面世以来,激光技术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经过60余年的发展,激光类医美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根据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 2026年全球激光医疗市场规模将增长至9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9.56亿元) ,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7%。


同时,根据《2022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我国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市场参与主体数以百计,市场参与主体按综合竞争力可分为两大梯队。



其中, 第一梯队 以外资企业和国内少数优势企业为主,其产品占据我国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行业的绝大部分中高端市场,包括各级医疗机构。该类企业涉足激光医疗设备行业较早,技术成熟、稳定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