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英国  ·  英区留子们快来拿工作offer:求职辅导太给 ... ·  15 小时前  
龙船风电网  ·  利好海上风电!英国推出新计划 ·  2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利好海上风电!英国推出新计划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北京女大学生突然报案,一句话全网窒息:新型“家庭暴力”,到底多可怕?‍‍‍‍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16 07:00

正文

作者 | 脆皮先生

来源 | 脆皮先生(ID:wcweekly)



最近,北京公交警方公布的一个视频,罕见冲上了热搜第一。‍‍


没有杀人放火的大事,却引发无数讨论。‍‍‍


事情起因,是北京地铁朱辛庄站,一个年轻姑娘突然找到执勤民警。


“我不想回家,我想提前跟你们报个备”。


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子,为什么突然找警方报备?‍‍‍‍‍


女孩的回答,所有人都没能预料到。



原来,李同学今年已经大学二年级了。‍‍‍


她这次出来,是离家出走的。‍‍‍‍‍‍


至于为什么离家出走?‍‍


李同学又给出了一个,让人听完忍不住窒息的答案。‍


“家里犯错的话就会挨打,把我的手机也摔了”


无法忍受父母对自己的掌控,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


“睡觉的屋里边,都有摄像头”。



20岁,女生卧室,监控摄像头。


这些关键词组在一起,拼凑的不止是一对被控制欲支配的父母。


还意味着,李同学每天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她在自己的卧室里都没有一点自由与隐私。


甚至,换衣服的时候,都要担心会不会被盯着。


她是20岁的成年人,不是3岁的小孩子。


这次终于不顾一切逃离出来。


因为她特别想要自由,特别希望父母别那么管自己。


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心理已经扭曲了。


再在那个喘不上气的家里待下去,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发疯。



李同学其实很懂事。‍‍‍‍‍‍‍


自己离家出走,怕父母着急报警,怕给警方添麻烦,她还专门提前报了备。‍‍‍‍‍‍‍‍


可纵使她再懂事,再会替别人着想。


这辈子,也没能逃掉父母近乎发疯的控制欲。


没有隐私,只有监视。‍‍


没有尊重,只有掌控。


这个话题里,一亿多的浏览,近2万的讨论,又藏着多少被这种新型“家庭暴力”,折磨难堪的孩子? ‍‍‍‍‍‍‍‍‍‍



有个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到底多窒息?


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恰好给了我们答案。



贴主今年大四,可她的妈妈显然忘记了这个基础事实。‍‍‍‍‍‍‍


对她处处管制,事事干涉。


20多岁的人了,还有每天晚上九点回家的门禁。‍‍‍‍‍


想出去玩,不是看她有没有时间,而是要先看父母同不同意。


然后,和谁去玩,要去多久,要去哪,必须一一明确。


一起出去玩的那个人的联系方式,也必须报备。


任谁看完博主和她妈妈的聊天记录,都忍不住想评论一句:实在闲的没事,可以找个班儿上上。‍‍‍‍


博主和男朋友在图书馆,妈妈带着爸爸一起来找人。‍‍



甭管遇到啥事,一堆吓人感叹号+命令。



晚回家一会,便上演夺命连环call。



好好的一个家,为什么每天被恐慌,被争吵填埋?


就是因为有些爸妈,大事永远拎不清,小事永远管不停。


小事儿能鸡毛蒜皮到什么程度?


孩子必须要穿什么样的衣服,要换什么样的头像。


要吃什么东西,要看什么书,要和谁一起玩交朋友……


多少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标准下吃饭,穿衣,做事,甚至发型自由都没有。



真的应了一句很火的话:


“很多父母在生理年纪上,都已经老大不小,但是心理上,还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


受全能自恋感的支配,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全能的,自己想要什么别人必须立刻满足,否则就要大哭大闹。”


可一旦遇到大事,一旦真出了什么问题。


他们就只会扔下一句,以爱为名的,“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建立在理解之上。


有些父母却企图,用控制,用逼迫,把孩子变成自己心中的样子。


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以尊重为基础。


有些父母却总自以为是,一次次突破边界,在靠近孩子的路上,越走越远。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而不幸的家庭,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看一张图:



为什么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说了?


因为你控制了他所有的自主权,因为他得到的从来只有否定。


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想从你的身边逃离?

‍‍

因为你的所作所为让他失去了自我,因为你为他编织的世界,只有一片灰色。

有位心理学家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想起去年的一个让人很难受的热搜:


朋友30岁癌症去世,生前说他反而很开心。



一个刚30岁,一表人才的年轻人,因为癌症走了。


为什么没有觉得难过,他反而觉得开心解脱?

因为他说:

“我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了。”



从小到大,他都是别人眼中的乖孩子。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父母无时无刻,极度严苛的管控下,他早就病了。

拿筷子的高度,穿鞋的颜色都要管。


父母会翻他的抽屉,看他的日记,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


他明明成绩优异,爸妈却从来没有表扬过自己一句。

拿他的短板,去和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较,才是他们最擅长的事。


他喜欢写作想当作家,他厌倦沉闷不想读博了。

在父母那里得到的,也只有不行和反对。


直到被父母管的什么也不敢尝试,什么也不敢去做。


被父母pua到,一听到他们来电话,就心里发抖,脸通红。


甚至,一听他爸他妈的名字,就产生应激反应,浑身颤抖……


30年的生命,他体会的没有快乐,从来都是窒息。


看见热评时,更忍不住心里一颤:



有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可以治愈一切的爱,所以他舍不得这个世界。


有的孩子,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只有一生的痛苦和压抑,所以他走得没有一丝犹豫。


“有的家长都在等孩子的感谢,而孩子都在等家长的道歉。”


这永远是我听过最悲哀的话。



如果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


那么,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尊重和自由。


这堂为人父母,必须好好听讲的课上,伊能静绝对算得上一位“尖子生”。


伊能静有个22岁的儿子,哈利。


因为特立独行的性格,与众不同的穿着,哈利不止一次被骂上热搜。

伊能静回应的,从来只有爱和尊重。


儿子喜欢穿女装。

‍‍‍‍‍‍‍‍

她力挺说,“性别是固定的,服装是流动的,恩利是自由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