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项关于聚合物网络的研究——《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decoupling stiffness and extensibility of polymer networks》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大家都知道,在聚合物领域,刚度和延展性就像一对难解难分的伙伴,以往很难单独控制它们。一种全新策略。它聚焦于一种独特的可折叠瓶刷状聚合物,试图解开刚度与延展性之间的纠葛,为聚合物材料性能的优化开拓崭新方向。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
一、研究背景
聚合物网络的刚度和延展性是其重要的力学性能。传统观点认为,这两种性能存在内在联系,通常难以独立控制。例如,在未缠结的单网络弹性体中,刚度(杨氏模量E)与网络链的体积热能量k
B
T相关,而延展性
ε
max
则随网络链尺寸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E∝(
ε
max
)-
α
(
α
根据网络链类型不同而有所变化)。以往缓解刚度-延展性权衡的策略,如在强网络中引入弱结构或移动交联剂等,虽有一定效果,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单网络弹性体中刚度与延展性的固有关联。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策略来实现这两种性能的去耦。
二、研究内容
(一)提出创新策略
使用可折叠的瓶刷状聚合物(fBB)作为网络链来打破刚度和延展性之间的关联。这种fBB聚合物由许多线性侧链随机分隔开小间隔单体组成,其设计要求侧链具有较高分子量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间隔单体则分子量低且与侧链高度不相容。这使得间隔单体倾向于聚集,从而导致主链折叠成圆柱形核心,表面密集接枝侧链。在拉伸时,折叠的主链能够展开释放储存长度,从而提高网络的延展性,而网络的弹性模量主要由侧链决定,与主链关系不大。
(二)实验设计与验证
1、材料选择与网络合成
以线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侧链,甲基丙烯酸苄酯(BnMA)作为间隔单体设计fBB聚合物。
通过自组装ABA三嵌段共聚物来交联fBB聚合物形成网络,例如合成线性-fBB-线性三嵌段共聚物,其中线性端块在室温下聚集形成球形玻璃结节,实现fBB聚合物的交联。
2、力学性能测试
剪切性能:
随着间隔比从0增加到0.84,网络剪切储能模量G`在1rad/s测量时近乎保持恒定在3kPa,但屈服应变增加了三倍多。控制网络在大变形时表现出应变硬化,而含间隔单体的网络在应变硬化前出现显著的应变软化现象,这表明fBB聚合物主链在拉伸时展开,无法有效承受应力,导致网络刚度降低,从而显示出使用fBB聚合物作为网络链增加延展性而不改变刚度的潜力。
拉伸性能:
单轴拉伸测试表明,应力-应变曲线随间隔比呈现不同行为。
在低间隔比(0
sp
< r
sp, 1
≈1.5)时,网络杨氏模量E保持约30kPa不变,但拉伸断裂应变
ε
b
(与
ε
max
相同)显著增加,如从(21±6)%提高到(428±59)%,实现了刚度和延展性的去耦。
在中间间隔比(r
sp, 1
sp
< r
sp, m
≈2.3)时,网络极具延展性,
ε
b
高达约2800%,但在临界屈服应变
ε
max
≈900%
时出现塑性变形,这可能是由于线性端块从玻璃结节中拉出。在高间隔比(r
sp
>r
sp, m
)时,大变形时无塑性变形,
ε
max
对应拉伸断裂应变,网络恢复经典的刚度-延展性权衡,但仍具有较高延展性(
ε
max
>400%
),且此时网络刚度随间隔比呈指数增加,这是因为fBB聚合物的T
g
升高使其本身变为粘弹性固体。
3、微观结构分析
通过原位SAXS/WAXS测量拉伸过程中的网络,选择间隔比为2.9的网络(r
sp
=2.9),其主链间距D
bb
=5.39nm大于对照网络。
沿拉伸方向,域间距离随应变线性增加,而主链间距D
bb
保持不变;垂直于拉伸方向,D
bb
随应变减小,这是由于折叠的瓶刷状主链展开,网络链展开使域间距离增加,主链排列更整齐,同时主链核心直径减小,侧链间距和尺寸减小,导致垂直方向主链间距减小且取向更有序,证实了拉伸时折叠的主链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