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我们只做一件事,告诉你:整理,其实可以有趣又好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终于知道为什么说俄语不用张开嘴了 ·  昨天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山西人真的这么爱彩灯吗哈哈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荐书 | “美感”有了,“宅感”又该何去何从?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公众号  ·  · 2020-10-16 17:07

正文

导语 台湾室内设计师朱俞君一家三口,住过50㎡小宅,也住过132㎡大房。她认为,最好的设计,源于生活。她首创“理想生活调查表”,收录于新书《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第1整理术小铺上架此书,与读者探索兼具“宅感”和“美感”的家。


文 | 朱俞君(中国台湾室内设计师)

编辑 | 第1整理术编辑部

读者投稿:[email protected]



室内设计师之“
当我们精心地挑选出房屋的设计风格图片,把他们一股脑交给室内设计师时,仿佛一举完成了自己作为房屋主人的全部工作。

挑选喜爱的风格,剩下的交给设计师来考量,毕竟我们花费的“重金”是不会骗我们的。
当幻想中家装画报般的生活并没有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深感疑惑 为什么交给设计师来设计梦想房屋,依旧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著名中国台湾室内设计师朱俞君回忆起为自己的家庭做设计时,在新作《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中 写到:

她“满怀信心,以为能凭借所学轻而易举的打造出理想之家”。真正入住后,她才深感多余的儿童房、不实用的大浴缸和不适合儿童的茶几,给生活添了多少烦恼。

台湾室内设计师朱俞君

原来资深设计师也会产生疑惑:“美感”有了,那“宅感”该何去何从?

她甚至道出了许多同行仍未悟出的道理 “多年以来‘用 力’地在做设计,却没有很‘用心’地在过生活”

四年之中,七次的换房经验,她把自己家当作实验室,不断反省也不断尝试。

她亲自设计过99㎡的温泉区住宅,打造过132㎡的四居室,最后在50㎡的房内“找到家的模样”。

进行多次“家的改造”,她摒弃了不实用的极简风格,不断探寻家的温度,用一个又一个案例证明“最好的设计,源于生活”。



装修从哪儿起步?
选择一个在装修方面有造诣的设计师固然重要,但主人也不可将房屋设计全权交予设计师,忽视自身作为主人的责任,毕竟最终是我们自己将在房屋中度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活。
我们作为房屋的主人,应该是房屋装修的第一设计师。
在考虑一处房屋的装修之时,装修风格绝不是第一重点。

一味推崇北欧极简风格或是华丽的复古风格,只会在真正入住之时惊觉家不像家,少了几丝温度,冷冰冰的。在冷冰冰的家中,人们是无法享受、放松的,更不必说生活。


朱俞君在新作中特别提醒: 首要考虑的不是风格,而是格局 。一个家的格局设计的合理,家就有了骨架,不断填充,家便丰满起来。

关于格局的打造,窍门千千万,却不是每一种都可以照搬。

舒适的家应当有生活的气息、有主人的样子,也就是把生活融入到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装修时把自己置身于此,思考自己与家人的动态生活需求。

动态的生活需求,不仅指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因此记录每天不同时段家庭成员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以及活动空间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考虑未来生活的规划,是为了给房子留出弹性空间,也是为了未来生活的便利做考虑。

为此,朱俞君总结家装的智慧经验, 首创“理想生活调查表” ,使每个爱家之人可以方便地了解家庭成员的活动情况。

这样,格局设计也变得不那么无从下手了。

朱俞君首创的理想生活调查表

了解了这些之后,你可能还是有疑问。比如,房屋的空间不够的话,是不是一切家装理念都无法实现?

当然不是。有时,我们总觉得空间限制了我们打造理想之家,实际上,我们是被传统观念束缚了手脚。

以客厅为例, 朱俞君向我们发问:“你家真的需要客厅吗?”

确实,客厅是传统中国家庭的标配。但是当今社会,客厅的待客功能逐渐下降,而生活功能不断增加。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客厅的空间把它改造成一家人互动的空间,即人们常说的起居室。


这时,L型的长沙房显得累赘了,过厚的电视墙也占据了过多的生活空间。

不如利用客厅的空间为自己、家人的爱好服务。

对于单身贵族,设计师推荐了给电视墙增加储物功能的办法,节省空间。

对于爱书的人群,设计师推荐在客厅配置整齐的“书墙”,不仅能满足阅读的爱好,还给客厅添加了书香气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