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叫熊太行也行
不是熊不行,也不是熊很行,是熊太行(hán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零售结算报告全新上线,四大亮点引领市场革新 ·  3 天前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关于查看组织重庆市2024年12月电力零售交 ... ·  1 周前  
重庆电力交易中心  ·  售电公司注册公示(2024年第二十七批)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叫熊太行也行

减负减负,减成废物

就叫熊太行也行  · 公众号  ·  · 2018-03-07 18:52

正文


文 / 桂鱼青


网上有个吐槽当代日本年轻人的梗,叫“平成养豚”。


“平成”是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豚”在日语里是猪,翻译过来,就是在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成长起来的人,是一帮混吃等死的家伙,和猪差不多。


但这个锅不该天皇背,事实上,同期出生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外号,叫“宽松世代”。


“宽松”指的是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宽松教育”:降低课业难度,削减课时,减轻学生负担。


用中国话说,就是减负


△  

“初三开始周末双休、五级评价和不排名次什么的”


今天有很多人认为,正是宽松教育造就了这群猪一样的年轻人。平成养豚,其实是“减负养豚”。


1


“平成废物”是一群什么样的家伙?编剧大神宫藤宫九郎在2016年的电视剧《宽松世代又如何》中,把矛头对准了最早一批经历宽松教育的年轻人,吐槽模式全开。


剧中三个男主角都是29岁,年近而立。男一号工作7年,业绩倒数第一,连最基础的新人工作都做不好,上司放弃了他,将他调离总部降职。


“我领导根本连教训都懒得教训。”连教训都懒得教训,那就糟了


男二号在小学当老师,苦恼于领导严厉、家长难缠、学生不听话。因为从没谈过恋爱,还是处男,遭到所有人的嘲笑。


 总之问题不在自己这里


男三号自视甚高,复读11年只为考东京大学,日常收入主要靠拉皮条和敲诈嫖客。他和非法滞留日本的游客生了孩子,但没有办理结婚手续。


△ 

男三号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酒吧区对路人嚷嚷这句话


剧中还有胡乱面试找工作的大四学生:


△ 面试官问:“你对互联网了解吗?”

“我很会用微博。”

面试官:???


被同事指出缺点就崩溃大哭的实习生:


 “正在沮丧的时候被老师劈头盖脸教训了一通”


△ 

我们对劈头盖脸的理解可能有点区别……


在工作中犯下大错,上司带他道歉弥补,事后反而投诉上司“职权骚扰”的新人:


在公司大群吐槽“和那种上司一起工作我会死的”,这是病得不轻了,需要把《关系攻略》抄10遍


这些人自我感觉很好,但其实什么也做不成,走到哪里都碰壁。年长的职场老人在嫌弃他们时说了同一句话:


△ 

“就是因为这样才说你们宽松世代的!”

年轻人所有的粗心愚蠢不靠谱,只要一句“他是宽松世代”,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2


电视剧做了些艺术夸张,但剧中提到的减负政策都是真的。


“3.14对小学生太难,圆周率说3就可以了!”周三径一,直接退回到公元前中国《周髀算经》的水平


关于年轻人吃不了苦,在学业、工作、家族和亲密关系中表现得一塌糊涂,以及老一辈人对他们产生了非常糟糕的印象的描写,也都是真的。


 

被人说是“文科省创造出来的残次品”


曾经有日本媒体总结了“宽松世代”经常被批评的几个问题


☉ 不懂商务礼仪,太自我和随意;

☉ 伸手党,完全不能自己钻研,一有不懂只会直接问别人;

☉ 不合群,不礼貌,粗鲁地拒绝上司的聚餐、娱乐玩耍等邀请;

☉ 总会为犯下的各种错误找借口;

☉ 完全不按规矩办事,做事想当然。


简单地说,就是“情商低”。


△ 

宽松世代开始带新人了,也忍不住抱怨

“搞不懂这些宽松怪物到底在想什么”


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情商低”一向是“应试教育牺牲品”和“高分低能”的标签。


为什么它会反过来变成宽松世代的特色?


因为减负不止减掉了课本和家庭作业。


3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6-12岁的学龄期小学生们需要顺利度过“勤奋对自卑”冲突。在这个阶段,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课程的儿童会获得“勤奋感”,他们会更自信,通常日后成就也更高。


相反,如果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很差,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感到沮丧,变得自卑。


△ 

“每天都觉得撑不下去了”


不管中国还是日本,减负的初衷都是提高孩子的勤奋感,降低自卑感。减负政策除了调低功课难度,削减课时,往往还特别强调学校“成绩不能排名”,“不能批评孩子”,不许给学生压力。


制定规则的人想消灭一切比较和负面评价,好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我很棒”。


这显然不可能。


现实是,“大锅饭”让公立学校无法提供基本的荣誉感和激励,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无论我怎么样,结果好像都差不多。”


△ 

说好听点就是“佛系”


而勤奋感的本质其实是“我能行,只要我努力,一定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重点不是“我能行”,而是“我努力会有好结果”。


要获得勤奋感,首先得有一套靠得住的价值观。


△ 

否则只会沦为面试官口中“自我感觉良好”的讨厌鬼


此外,在学校里躲开了竞争和排名,工作后一样得面对。


“用公司邮箱把业绩传来传去,结果我吊车尾的事情搞得人尽皆知”


老师为了饭碗不敢得罪学生,公司领导训起人来可没有这些担心。


△ 

直到工作了,才“第一次被人好好教训了一顿”


单纯的年龄增长并不会自动让人更加成熟坚韧,对压力和挫折的处理其实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很多人说“吃亏要趁早”,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跟少年竞赛相比,成年后懵懵懂懂地直接闯进丛林社会,实在难得多。


“走上社会后会被人说没用、软弱”


4


很多家长看到了这一点。既然公立学校要减负,那就送孩子去补习班,去更好更贵的私立学校。


这就像一个囚徒困境,谁不甘心、不肯走那条政府划定的“宽松”路,谁的孩子就能学得更多,在未来的竞争中多一点优势。


他们宁愿付出相当的代价,也要把被“减掉”的补回来。


 

“周末我都去补习班了”


 

“补习班还是会排名次。”补习班弥补了公立学校被政策剥夺的部分,很多孩子的勤奋感是从这里来的


学校也很焦虑。减负导致招生的选拔性大大降低,招不来优秀的学生,地位就保不住。所以校领导会想尽办法筛来好学生——一所学校的基本面就是那群最优秀的孩子。


这不是坏事,它代表着一条用实力换机会的路。家境富裕的孩子能靠学区房顺利进名校,勤奋自律的孩子也能自己给自己开道,大家各凭本事。


确实也有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太累,只要孩子开心,顺其自然就好,这当然是他们的自由。


但是强行以“减负”为名堵死金钱之外的通路,硬要所有孩子一起玩耍,结果就是那些生来理应不止如此的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法创造更多的价值。


这哪里叫公平呢?


公平应该是给愿意付出的人足够的机会,而不是把大家拽到同一个水平线上,阻止人们改变命运。


更何况,并非所有孩子都厌憎练习与考试。


有的人很早就知道,走哪条路才能改变命运;有的人甚至从小就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快乐。他们都不把应试视为负担。


这是一批最强的人,是未来的希望,他们将为一个民族提供最优质的人力资源,阻挠他们的结果是让公共利益受损。



日本人已经发现不对了,他们不只在电视剧里吐槽,早在05年就开始着手修改基础教育指导意见:


2005年,文部科学大臣要求中央教育审议会重新审视学习指导要领;

2006年,曾经因为难度被删掉的“发展性内容”重新编入教科书。

2007年,在首相安倍晋三主导下,以“教育再生”之名,开始着手改革宽松教育。

2008年,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方案公布。

……


一步一步,带着青少年回归老一辈日本人勤奋上进的好传统。


减负到底会带来什么后果?


《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编剧宫藤宫九郎先生借小学生的口表达了他的观点:


 

“你们觉得接受宽松教育的孩子们结果会变得怎么样呢?”


△ 

“变成笨蛋了!”


小孩子都懂的道理,谁在装傻呢?


 — END — 


熊太行: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 App《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


桂鱼青  非正常生物研究员,古早文艺作品和冷哏爱好者。「就叫熊太行也行」常驻作者


©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豆瓣、知乎、微博请搜索「熊太行」


推荐阅读

《三块广告牌》:哪有什么大女主,只有一群可怜人

别学张杨导演,睡你看不上的人


要是喜欢,就转发或者点个赞吧



世间百态,熊师傅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