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被网友票选为与父母沟通过程中最让年轻人感觉尴尬的一句话;子女说“你别管我”则最让父母心裂。
元旦假期太短,不少年轻人没法返家与父母团聚,只能电话或者网上聊天互表关心,而易信公布的假期年轻人与父母沟通情况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年轻人与父母通话时长在五到十分钟左右,父母最令子女感觉尴尬的话中,“我这都是为你好”,“我们以后就指望你了”等也均上榜,而与父母网聊中,他们乱飞的表情包也让很多年轻人“累觉不爱”。
多数年轻人每周都和父母通话
近半不“煲粥”,每次电话5-10分钟
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与父母间的联系以电话沟通为主。
从数据不难看出,近四成的年轻人一周甚至一个月才与家人通一次电话,与父母沟通频次较少。“在外工作平常会比较忙,生活相对独立,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几乎也只是嘘寒问暖的一些家常话,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就不会说很久。”名为“星辰”的网友留言。
易信社交研究专家分析说,年轻人与父母交流变少,一方面是很多父母与孩子缺少深层次的交流,
缺少分享彼此生活,两代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年轻人大多有家庭外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父母们则有一定的局限性,两个圈子的交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沟通也多变成寒暄、牵挂。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愿意用移动社交app和父母交流,以文字、图像信息居多,也可以视频、音频通话,大大减少了真正通电话的频次。
在每次的通话时长方面,很少有年轻人和父母煲电话粥,多数不超过10分钟。
“每次给我妈打电话,我妈都会跟我介绍她在广场舞上又认识了哪些新舞伴,又新学会了哪些表情包,虽然这些跟自己都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只要静静地听他们讲一讲,他们就很开心了。”网友“勿忘心安”表示自己与父母的聊天过程更多的时候是倾听父母聊自己的生活。
沟通中,父母“一头热”导致尴尬频发
年轻人对五大“累心”话、乱发表情包最敏感
在父母与子女“模式化”的沟通中,相比子女,父母的嘘寒问暖及对子女近况的关心,更显主动。但由于父母缺乏对年轻人周围的潮流文化的熟知,在年轻人的社交中,父母的强行关心则显得格外突兀,导致父母与子女间尴尬频发。网友“心里懂”自爆“老妈在催婚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坚定不移,各种拜托亲友、相亲安排,其实都可以理解,毕竟也是为我好,但是开场都是别人谁比我小都结婚了,或者就是谁家又生娃了,每次听到这种别人家,感觉就没办法聊下去了”。
除了以上的话语引发的尴尬外,在调查过程中专家还发现,很多潮爸潮妈为了与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也学习了QQ、微信、易信等等社交软件,但由于自身接触的信息不全面,也经常引发一些尴尬场景。其中,父母使用表情包的风格,最让年轻人感到“有特色”。比如,在大家庭的群里抢到红包后,父母会发个五体投地的“谢谢老板”,令小辈们很尴尬;老妈在强拉子女与自己认识的优秀年轻人组建小群后,不仅明示暗示催婚话语,再附带上两个亲嘴的卡通小人,这是几个意思呢?还有祝你成功的表情,让儿女们也是醉了,“几乎不好意思再跟人家讲话了。”
社交专家表示,网络社交时代,年轻人要多理解父母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多关照父母在想什么,父母的生活方式怎样能更充实、快乐,积极同父母分享自己周围的新鲜事;父母则要学会去理解年轻人的个性化、接近年轻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现状,父母与子女共同向对方靠近,家庭沟通才能变的更有趣。
票选出的与父母沟通过程中,令年轻人最尴尬的5句话,分别为: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们以后就指望你了
你再不结婚就没人要你了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来源:现代快报、人民网、新浪微博
值班编辑:倪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