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广东实验中学举行建校100周年教育发展大会,当天,1955届校友钟南山回母校参加活动,他叮嘱青年人要把运动锻炼看成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拥有好身体才能做更多事情。
久未露面的钟南山院士上台致辞依旧健步如飞,这位疫情期间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抗疫英雄,却因连花清瘟等事件推上风口浪尖,那么他的学术能力到底如何?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钟南山院士的学术生涯吧。
图 | 人物肖像插画(来源:网络)
钟南山在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经历了十年的多样化职业探索,包括农村工作和校报编辑等,1964年投身“四清”运动并递交入党申请。1971年调回广州后,他开始在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并在1974年加入慢支炎防治小组,从而开启了他专注于呼吸疾病研究的职业生涯。1979年,他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进修,其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回国后,钟南山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中国呼吸病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图 | 文献与引用趋势(来源:Scopus)
在这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钟南山院士挂名的研究论文实在是太多了,其中很多都是合作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了方便大家学习钟院士科研最精华的部分,本次小编只对钟院士作为末尾通讯的研究,并且分为七大板块进行解读。
1、隐匿性哮喘
199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医学院教授杜马斯·佩蒂提出“隐匿型哮喘”的概念,但由于缺乏具体数据,没被医学界承认。钟南山从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历经几年普查及随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之后,钟南山及研究人员在论文《无症状的气道高反应性提示有隐匿型哮喘吗?》中,首次证实并完善了杜马斯·佩蒂所提出的“隐匿型哮喘”的概念。同时《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项目获中国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
图 | 论文摘要(来源:上述论文)钟南山首次提出的“隐匿型哮喘”理论在多个国际会议上被宣读,该研究成果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联合撰写的《哮喘全球防治创议》引用,还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
2、甲型H1N1流感
2009年,H1N1流感在美国大面积爆发,并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导致近20万人死亡。2013年4月10日,钟南山团队在《Virology Journal》期刊上发表题为“The tree shrew provides a useful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study of influenza H1N1 virus”的文章,该研究发现树鼩对H1N1病毒高度敏感,病毒可在其呼吸道有效复制。感染后,树鼩表现出类似人类流感的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发热和肺部病理变化。树鼩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表达模式与人类更为相似,比传统小鼠模型更具临床相关性。
图 | 禽流感和人流感受体在树鼩呼吸道中的分布(来源:上述论文)作者提出“树鼩作为一种灵长类以外的实验模型,为研究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测试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平台。”的观点,同时其高效能和人类疾病的相关性使其成为流感病毒研究的有力补充。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钟南山牵头主持中国“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人群防治的系统研究。1989年,在中国首次提出中国慢阻肺患者基础能耗校正公式 。组织13个城市22家医疗单位的科研团队,经过一年时间,对七百多名COPD患者做双盲临床观察实验,发现一种产自中国的廉价祛痰药羧甲司坦可显著减少COPD的急性发作24.5%。这一发现,使这一疾病的常规治疗费减少85%。该研究于2008年6月14日,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题为“Effect of carbocisteine o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EACE Study):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的文章,该论文获评为国际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2008年度优秀论文。
图 | 研究设计(来源:上述论文)
钟南山教授表示,慢阻肺症状诊断的漏诊率很高,但如果在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做出努力,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加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减少急性发作,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H7N9禽流感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
2013年钟南山任广东省H7N9防控专家组组长,2015年2月27日,钟南山团队在《PLoS ONE》期刊上发表题为“Clinical, vi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from patients infected with re-emergent avian-origin human H7N9 influenza disease of varying sever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的文章,该文章主要研究了广东省不同严重程度的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病毒学和免疫学特征,揭示了H7N9感染严重程度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病毒负荷和免疫系统失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如早期抗病毒治疗和抑制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策略。
图 | H7N9感染患者不同临床标本中的病毒载量和氧指数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来源:上述论文)2013年6月13日,钟南山团队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协和医院等全国临床科学家共同参与、首次全面总结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人中,多数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这是这些病人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全球医学顶尖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11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临床发现》为题在线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表 | 111例 H7N9病毒感染的并发症、治疗及临床结果分析(来源:上述论文)
5、非典SARS
在抗击SARS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带领团队率先投入战斗,主动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积极倡导国际大协作,组织广东省SARS防治研究,创立了“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无创通气,合理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治疗危重SARS患者,获得了96.2%的国际最高存活率。
2006年6月,钟南山团队在老牌呼吸期刊《Chest》发表题为“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With Glucosteroids: The Guangzhou Experience”的文章,该研究提出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治疗严重 SARS 病例,但由于可能出现继发感染和病毒清除延迟等并发症,应密切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
图 | 152例危重病例病死率的生存时间(来源:上述论文)
另还有关于SARS疫苗和抗病毒疗法的研究,如《Prophylactic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mall interfering RNA targeting SARS-coronavirus》(2004年)。同时《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图 | siRNA在FRhK-4细胞中的抗病毒作用(来源:上述论文)
6、呼吸道感染与环境因素
2020年2月28日,钟南山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题为“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the burden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China: time for urgent action”的文章。这篇文章探讨了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对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如COPD和哮喘)的影响,强调空气污染是这些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不仅加重了中国的健康负担,还对全球呼吸疾病负担有显著贡献,且随着污染加剧,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作者呼吁中国政府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并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减少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图 | 中国空气污染浓度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来源:上述论文)
7、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是钟南山院士产出最多的时期之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COVID-19的免疫反应、病理机制、治疗策略和传播途径等方面。
2020年2月28日,钟南山团队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的文章。论文主要调查了新冠肺炎病例在大流行早期的临床特征、进展和结果,研究发现:
①COVID-19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和呼吸困难。
②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发展为重症。
③治疗主要为抗病毒和对症支持,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看到这,我们已经把钟南山院士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研究成果都学习完了。本篇推文可以说是截止到目前对钟南山院士科研成果进行的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了。
尽管研究迈入杖朝之年,钟院士依然积极投身于临床、科研一线,甚至在2024年8月12日还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肿瘤呼吸病学”这一学科概念,并命名为Onco-Respirology,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癌症趋势》。
总之,他的科研精神和教育理念将继续激励后人为攻克呼吸等医学难题而努力奋斗。我们没办法掌握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精装白皮书,免费包邮到家
加印1000册,你留地址,我就送 !
直到年末,我们也一直在一起
请让你的世界里,有“我”的痕迹
(活动异常火爆,每个用户限领一本,之前领过的老师会陆续发货)
ps:肿瘤研究的热点文章合集(10个热点+10个高浏览文章)有驻地市场的会给老师上门发送(北京、上海、郑州、广州)
参考文献
[1] 钟南山, 陈荣昌, 欧阳铭, 等. 无症状的气道高反应性提示有隐匿型哮喘吗?[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16( Z1 ): 19-23.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1993.Z1.112.
[2] Yang ZF, Zhao J, Zhu YT, Wang YT, Liu R, Zhao SS, Li RF, Yang CG, Li JQ, Zhong NS. The tree shrew provides a useful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study of influenza H1N1 virus. Virol J. 2013 Apr 10;10:111. doi: 10.1186/1743-422X-10-111. PMID: 23575279; PMCID: PMC3639867.
[3] Zheng JP, Kang J, Huang SG, Chen P, Yao WZ, Yang L, Bai CX, Wang CZ, Wang C, Chen BY, Shi Y, Liu CT, Chen P, Li Q, Wang ZS, Huang YJ, Luo ZY, Chen FP, Yuan JZ, Yuan BT, Qian HP, Zhi RC, Zhong NS. Effect of carbocisteine o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EACE Study):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Lancet. 2008 Jun 14;371(9629):2013-8. doi: 10.1016/S0140-6736(08)60869-7. PMID: 18555912.
[4] Yang ZF, Mok CK, Liu XQ, Li XB, He JF, Guan WD, Xu YH, Pan WQ, Chen LY, Lin YP, Wu SG, Pan SH, Huang JC, Ding GY, Zheng K, Ke CW, Lin JY, Zhang YH, Lee HH, Liu WK, Yang CG, Zhou R, Peiris JS, Li YM, Chen RC, Chen L, Zhong NS. Clinical, vi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features from patients infected with re-emergent avian-origin human H7N9 influenza disease of varying sever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PLoS One. 2015 Feb 27;10(2):e0117846. doi: 10.1371/journal.pone.0117846. PMID: 25723593; PMCID: PMC4344233.
[5] Chen RC, Tang XP, Tan SY, Liang BL, Wan ZY, Fang JQ, Zhong N.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with glucosteroids: the Guangzhou experience. Chest. 2006 Jun;129(6):1441-52. doi: 10.1378/chest.129.6.1441. PMID: 16778260; PMCID: PMC7094735.
[6] Guan WJ, Zheng XY, Chung KF, Zhong NS.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the burden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China: time for urgent action. Lancet. 2016 Oct 15;388(10054):1939-1951. doi: 10.1016/S0140-6736(16)31597-5. PMID: 27751401.
[7] Guan WJ, Ni ZY, Hu Y, Liang WH, Ou CQ, He JX, Liu L, Shan H, Lei CL, Hui DSC, Du B, Li LJ, Zeng G, Yuen KY, Chen RC, Tang CL, Wang T, Chen PY, Xiang J, Li SY, Wang JL, Liang ZJ, Peng YX, Wei L, Liu Y, Hu YH, Peng P, Wang JM, Liu JY, Chen Z, Li G, Zheng ZJ, Qiu SQ, Luo J, Ye CJ, Zhu SY, Zhong NS; China Medical Treatment Expert Group for Covid-19.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N Engl J Med. 2020 Apr 30;382(18):1708-1720. doi: 10.1056/NEJMoa2002032. Epub 2020 Feb 28. PMID: 32109013; PMCID: PMC709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