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更多的人,这个APP打开的频率实在过低,这个很好理解,毕竟,谁吃跑了没事天天搜哪里有好吃好玩的呢?并且,多数人只是看到别人的点评,觉得不错就去了,而很少消费之后自己也随手进行评价。满意就好,不满意大不了下次不来了呗,这就是普通消费者的心态。所以,大众点评这款软件,其实不能叫作「大众点评」,被称为「少数派点评」会更适合。
而为什么,我们只喜欢看,不喜欢评呢?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做到「好评有好报」嘛!对于普通人来说,我连续点评了1个月,你告诉我可能你会有机会因为你的优质点评,而获得去一家店吃「霸王餐」的机会,显然,这并不能吸引到我,因为我觉得我的注意力没有这么廉价。
2、中心化运营的弊端导致商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因为我自己开了一家桌游店,并且了解大众点评的盈利机制,所以我有资格去谈一下中心化运营一个点评软件的弊端。
首先,大众点评的推荐机制很不客观。
店铺的星级评分基本与是否花钱入驻平台,开通团购以及其它捆绑套餐挂钩。理论上,你在平台上花的钱越多,你的店铺排名就越靠前。
在币乎上,这就意味着只要我给多RMB给团队,我次次能上热榜。
其次,平台的抽水太高。
举我们店的例子来说,
开通团购的一年费用为5000元,并且每单团购还要额外被抽成10个点
,即客户若通过团购消费30元,店家能够得到的实际收益只有27元,这是严重不符合常识的,因为已经支付了团购上线费5000元作为展示费用,后续平台不再提供任何担保以及资金委托功能,10个点的额外抽成是严重损害店家利益的。但是,因为是一家独大,所以很多店铺也只能忍气吞声。
再次,点评团队的权利过大。
他们有权直接判定店铺下的点评是否是「他们认为的真实点评」,如果说你有熟人刷点评的嫌疑,哪怕是一次,他们都能直接封禁你的账号一周。第二次,直接让你的店铺永久封号。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完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店铺就被突然下线了。而询问后台的客服,得到的答复竟然是:
请出示**条评论不是熟人评论的证据。
可是,只要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谁主张,谁举证」的道理呀,你们判定这条评论是刷的,那就告诉店家为什么是刷的,有什么判断标准嘛,店家不可能去出示没有刷评论的证据。这就像警察跟一个没有杀人的嫌疑犯说「请出示你没有杀人的证据」一样可笑。
最后,商家的展示权限太低。
团队为了更大限度盈利,规定只有付费的商家才能开通所有的权限,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免费入驻的商家无法有效展示自己店铺和产品的信息。比如:
只有付费商家才能自定义头像、店铺首页的展示图片和其他个性化展示。而开通所有的展示至少需要花费1-2万元不等
,对于一些小型的商家,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如此团队获利模式是在攫取商家应有展示权利的基础上实现的,商家交费的唯一原因只是流量渠道的垄断。
以上这些都是大众点评的缺陷。
而事实上,我认为所有中心化运营的点评平台都无法解决这这些问题。原因也很简单:
1、中心化的点评机构,无法构建有效的「通证」,把用户、商家和平台都纳入到基于共识的生态里。
没有通证,没有共识,就无法让三方形成合力。用户仅仅就是用户,永远无法变成股东,继而分享平台发展的红利。对于商户来讲,这就只是一个付费展示平台,我付钱,你帮我引流,就这么简单。
2、中心化的点评机构,盈利模式极其单一。
他们唯一的盈利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进行差异化服务,从商户那里赚取服务费。到最后,商家成为了平台发展最大的买单者,而资本逐利的特点将导致更多巧立名目和变相收费,那么,商家只能是抱怨连连了。
大众点评成立于2003年,已经15年过去了,他们不是不想迭代,而是真的没有办法,体制决定了一切。
二、为什么大众点评可以被颠覆
1、核心功能简单。
细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大众点评最核心的功能,只有「展示」和「点评」。再进一步想,
大众点评的「展示」功能是不是很像币乎上作者「发表文章」,它的「点评」功能其实就是币乎上的留言功能嘛!从本质上
看,这其实就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的衍生,不需要实时的互动和强运营。
2、内容分发平台的激励机制逐渐成熟。
Steemit和币乎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内容分发平台,通过通证的激励机制完全能够实现团队、作者和读者的共赢。那么,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的衍生,区块链化得大众点评当然可以实现团队、商家和用户的共赢。
3、基于通证的生态能够解决大众点评最大的两个难题:用户日活和商家满意度。
生态的建立依靠共识,而共识是基于区块链的通证。而一旦生态的雏形建立,用户能够通过优质点评获得不仅仅是平台的token,而且是商家的token。商家能够通过在热榜上展示获取平台发放的token,明星产品又能通过客户的点赞获得额外token。如果有这样的一款点评软件,你想用户和商家会不会用脚投票?他们是会选大众点评,还是选我们的这款「评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