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玲珑
玲珑汇聚了大量好看又有趣的女孩儿。在这里,有帮你提升自我的各种干货技巧,有让生活更幸福的精选好物,还有乐于分享的达人。玲珑陪着姑娘们一起,创造更美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2 天前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  3 天前  
彬彬有理  ·  过年社交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玲珑

三里屯最性感的事情是它

玲珑  · 公众号  · 女性私密  · 2017-07-26 20:58

正文

今天的文章玲小喵邀请了一位的好朋友enjoy雅趣 ( ID: caixin-enjoy)来分享一个关于聪明的站在知识获取路径顶端的事。


阿什顿·库彻说:聪明是这个世界上最性感的事情。


我有两个家底殷实的朋友,当年我们在伦敦读研究生时经常厮混,那时没啥阶层差距的概念,一起泡图书馆,也泡酒吧,一起被 Report 虐,也一起虐漂亮的小鲜肉。



后来她俩分别去了Base在三里屯的顶尖投资机构,而且都是国家队——圈里人自然会知道是哪儿,而我同样Base在三里屯,不同的是,我在一家媒体。


于是,阶层差距成了我们常聊的话题,这没啥好回避的,比如他们比我赚得多这件事,我就是坦然承认的。

某天晚8点的三里屯,天色渐晚,我一个人坐在某西班牙菜馆的露台位,等两只久未谋面的白富美下班,喝酒叙旧。趁她俩没来,我翻了下菜单,记住了心理价位上限的那款酒。


从3年前的 Entry Level 开始,她俩就是“挣年薪”的人,飞商务舱,住五星酒店,就连平时中午简餐,都是从鄙视链上端吃起;总之,就是过着只能在知乎上看到的“年薪好多万”的生活。



而我呢?


我的工作刺激极了,写稿子,改稿子,编稿子,催稿子......周而复始,哦对了, 我还看杂志。


但就是最近,她俩不约而同跟我抱怨:“焦虑死了,每天失眠。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约会。

姑娘 A 是个体面人,她用 Celine 的微笑包,领我10倍的薪酬,穿得精致,但也经常被着装憋得喘不过气,今天她又开了一天会,把昨天定的方案全给否了。




姑娘 B 走的是性格路线,这次她黑眼圈快要耷拉到胸上了,刚出差回来,10天4个时区,回来连轴转接着跟项目,还被领导骂了。



我看着这俩白富美满脸的焦虑和疲惫,悠悠的喝了三杯——有点小小的幸灾乐祸。


姑娘 A 一边抹掉杯子边缘的口红印,一边懒懒的说:“我工作节奏太快了,阅读转移到了朋友圈,买了知乎 LIVE 只是心理安慰,觉得自己要完蛋了,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姑娘 B 转了下红酒杯,翻了个白眼,怼 A:“ 别把当年 Dissertation 拿 Distinction 的劲儿带入工作场景,这偶像包袱背的,典型的中产病嘛—— 知识焦虑综合征,拥有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于是就越焦虑。



平时她俩聊投资、聊项目、聊极品老男人我插不上话,这次我赶紧把话题往自己擅长的领域引。


“真的,我挺理解你们的,当时 POLITICS AND COMMUNICATION 的导师说,一百年前美国的新中产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精神成长却愈发匮乏,而解药是一种特殊的媒介产品 —— 杂志。与书相比,杂志是一种可持续的性感。单本书很难做成一个系列,杂志却可以。


姑娘 A 一高兴拍了下我的大腿,“突然想起咱上学的时候导师逼咱们看《 the Economist》,   Special Report 是撸论文必备。那时候简直是精神支柱,就跟叶子一样,根本离不开。”




姑娘 B 又点了一杯 Sangaria,故意要的白葡萄酒打底的那一款,跟我碰了个杯说:“国内还有像样的杂志嘛…… 一本杂志如何活下去都成了问题,还想坚持自己的风格?


“ 不多吧,国内杂志能做到‘浅得恰到好处’就已经不容易了,定位中产的受众看它,主要是为了与其他人拉开距离,并不是本身有什么不同。”


 “也是,突然想起你那个从瑰丽酒店前台拿个免费的the New York Times 报纸,在办公室一摆摆一个月的前男友”。


哈哈哈哈哈,我们仨笑成一团,仿佛有点儿穿越回伦敦的感觉。



看到她俩这样焦虑,突然感觉到作为一个媒体人的存在感。虽然挣得少,但可以在某个认知范畴上小小地碾压一下金融圈的白富美,而且总体来讲,价值观还是坚挺的。


“ 我建议啊,你俩都找个至少能看懂《财新周刊》的人当下一任男朋友吧。一起看《财新周刊》,可能是三里屯最性感的事情了。


姑娘 A 和姑娘 B 放下酒杯,很期待地看着我。


毕竟人跟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在知识和技能,更在对世界的认知。


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而迅速提升,而认知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情,以及爱过的人。



💡

为啥看《财新周刊》的男人相对理想?


首先,专业


这日子口,优质杂志就是奢侈品,只有与其精神气质契合的人才能成为《财新周刊》的读者。


这是一本扛起“新闻专业主义”大旗的杂志,有鲜明的立场,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


《财新周刊》里的术语从不解释,真是一副专业到骨子里的高姿态 ——我对读者有要求,这种要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财新周刊》读者领域分布



而据我了解,这就是间接的圈定了一个高收入、见解独到、并有点反叛精神的社会精英群体,达不到这些要求,你甚至真的看不懂 。


比如连 Covered Call、CDS Spread 都需要百度的人,你还是出门左拐看……随便看点什么吧。



第二,格局


看《财新周刊》的人,大多都是政府、产业和商业领域的决策层,比如你们的领导


而且这些人啊,早晚会实现财务自由,甚至还会有一小部分人,达到精神自由


羡慕吧?


虽然《财新周刊》定位专业金融媒体,但涉猎面很广,深度报道尤其精彩,有种无法描述的好看。


具体例子,你们都比我懂,我不班门弄斧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2 天前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3 天前
冯站长之家  ·  2017年1月7日财经新闻(语音版)
8 年前
加拿大约克论坛  ·  为您送上$300,助您进一步做好退休准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