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打击电信诈骗“放大招”!有些问题也须研究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09-28 06:25

正文

作者郭文欣。原题:总公司打击电信诈骗的通告不好做啊。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安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明确:①10月31日前,电信诈骗人员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的,依法从轻处罚②今年10月底前确保电话实名率达96%,年底前达100%③商业银行严格落实“同一客户同一银行借记卡不超4张”等。


徐玉玉等事件引起社会、媒体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热切关注,央视《焦点访谈》已经连续三期关注电信诈骗相关,国家执法、司法机关此次出台《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对社会焦点问题做出非常迅速的回应,必须给一个大大的赞。但也因为通告出台太快,这份文件在法检具体操作中有一些需要讨论的细节并未明确。望大家多多讨论指导。


1、10月31日之后自首该怎么处理?


我们知道自首的法定的从轻减轻情节,“法定情节”之意在于一旦有此情节,必须从轻减轻。


《通告》规定“自通告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0月31日,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在此规定期限内拒不投案自首的,将依法从严惩处。”从通告看出31日之前自首的可以按照法定情节依法从轻减轻,但31日之后的自首对于办案人员就很难处理 ,① 如果一视同仁,都依法从轻减轻似乎不和通告精神,但难道要突破现行法律对自首情节“从严惩处 先因其未在期限内自首从严处罚再从轻减轻?可是先以没自首为由从严处罚再以对同一犯罪事实的自首从轻减轻感觉怪怪的。 《通告》用“从严”而不是法律上与从轻减轻对应的“从重”,是否意味着在事实认定、证据适用等环节会有特殊标准?可是我们知道自首只是量刑情节,不影响定罪。


2、每次都从快,可是怎么快?


《通告》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要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审、快判,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展蔓延势头。


三部门的伙伴们对于“从快”这样的措辞并不陌生,每次出现社会焦点现象,总是能从三家总公司甚至是省、市一级的分公司文件中见到这样的要求,可是三家总公司从没说过怎么快,多快算是快。对于这种隔断时间就要做一次的事情,这种法律和解释没说明的事情,在严肃司法责任制的环境之下,标准和流程还是越明确越好。


3、严肃追究民事责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司法机关对于民事纠纷遵循不告不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不同于国家是刑事责任追究主体,民事责任追究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某一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