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良好的车辆状况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近年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轮胎掉落导致的事故并不鲜见,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隐患。车辆正常行驶中轮胎为何会掉落?管理部门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呢?
言究社对业内多位专家及一线交警进行了采访,请看他们的探讨分析
。
4月4日0时30分许,李某驾驶冀J7J828大货车在G15沈海高速行驶过程中,右后侧一轮胎脱落在行车道上。0时48分许,董某驾驶辽BHH576大货车行至该处,紧急避让时,失控冲过中央隔离护栏,与对向沪DL4452大客车相撞,大客车后方行驶的冀JW8295大货车追尾碰撞大客车、鲁FBZ268大货车追尾碰撞冀JW8295大货车。事故造成11人死亡,19人受伤。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事故通报,
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为前车轮胎脱落
。
图1:轮胎脱落造成沈海高速四车相撞致11人死亡
从本起事故中可以看出,脱落的轮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导致轮胎等车辆零部件掉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又该如何避免?言究社对相关专家进行了专访
。
▶ 轮胎掉落会给自身车辆及周边环境带来安全隐患
轮胎掉落后的货车操控稳定性变差,很可能导致车辆失稳引发事故
。
掉落的轮胎还会造成后方跟随车辆不得已紧急避让,严重影响其正常行驶
,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且一个大货车的轮胎重量在50-60公斤,有的载重货车的轮胎甚至超过70公斤,如果车辆以80km/h的车速行驶,此时掉落并被抛射出去的轮胎其动能巨大,危害力可想而知。
▶ 轮胎掉落的情况并非偶发,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亡
截至2020年底,我国总货运量为463.5亿吨,载货汽车新注册登记416万辆,比2019年增加65万辆,增长18.43%,再创十年来新高。而一直以来都存在货车轮胎掉落的事件,据统计,
绍兴高速公路内关于轮胎掉落的接警数2018年有69起、2019年108起、2020年94起、今年1-3月也已发生11起
。
轮胎掉落引发的事故也并非个例,且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财产伤害,危害极大
。
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案例
:2013年12月1日凌晨2点41分,G3京台高速安徽往衢州方向,一辆货车在行驶过程中,备用轮胎掉落,后方驶来的一辆槽罐车压到掉落轮胎,导致侧翻,后方行驶的厢式大货车撞上路中罐体并引发车辆自燃,
造成4人死亡
。2017年12月12日晚上6点许,胡某驾驶重型货车经过G92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绍兴段,由于起保护作用的螺丝没有拧,承受备胎重量的铁链断裂后,造成备胎掉落;后面驶来的一辆货车撞到掉落的备胎,撞向右侧护栏,
导致坐在副驾驶位上的陆某高位瘫痪
。
图2:货车碰撞掉落的备胎造成陆某高位瘫痪
此外,
我们日常工作中还在辖区内发现过传动轴、挡泥板、栏板立柱、刹车片等车辆零部件掉落的情况,不过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要属轮胎掉落
。
▶ 原因一:外力冲击、轮胎受损等引发轮胎掉落
大货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处的交通环境比较复杂,轮胎掉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较常见的有几点
:一是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受到了过大的外力冲击,造成轮胎紧固螺栓断裂而掉落;二是轮胎老化、胎面磨损过度致爆胎而掉落;三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紧固螺栓因振动磨损松动,但维保养护工作不到位而造成脱落。
此外,
路况和载重量也有影响,路面不平度和过载都会造成在上述原因下轮胎的掉落概率增大
。
▶ 原因二:违规运输、不合理使用车辆
王教授刚才对轮胎掉落的分析很到位。我想接着王教授补充两点
我对行车中轮胎及相关零部件掉落的看法:
一是超载超限运输加大了轮胎及相关零部件掉落的风险
。在超载超限的情况下,轮胎及相关零部件承受的重量加大,往往超过了其设计载荷,在这种情况下,轮胎及其零部件疲劳强度急剧降低,非常容易断裂、脱落。
二是不合理的使用加大了轮胎及相关零部件脱落的风险
。如部分车辆加装淋水器,为制动器降温,但发热的轮胎零部件在水流的反复刺激下,非常容易出现龟裂、断裂、突然掉落等现象。又如,现在的货车很多是双排轮胎,若双胎气压不一致,也容易导致另一轮胎承受过大的重量,导致轮胎及其零部件断裂、掉落。再比如很多驾驶人长时间行车,导致轮胎及其零部件持续处在高温状态,强度降低,非常容易因冲击产生裂纹、掉落情况,而又得不到及时的检查,掉落风险进一步加大。
▶ 原因三:部分固定部件有隐蔽性,检查容易忽视
货车零件掉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以下几种情况都可能诱发零部件掉落:
违法装载造成爆胎、避震钢板断裂、轮毂掉落等情况
;驾驶人行驶前未尽认真检查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的义务,甚至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造成的;机动车一些隐性不易检查的部件经过长年累月运转后出现掉落风险。
针对辖区内较常出现的掉落物备胎,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其掉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货车备胎放置在车底下,
固定部件具有隐蔽性,不利于驾驶人检查
,容易疏忽;二是
货车驾驶人不重视备胎固定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省略固定备胎的相关环节,或在固定螺丝生锈的情况下锯掉螺丝,增加了安全隐患;三是
现有的车辆备胎固定方式较为简易
,目前,国内货车备胎固定方式有两种,挂车类货车主要以铁链支撑备胎的重量,并以两颗螺丝辅助固定;非挂车类货车以铁链支撑备胎的重量。
图3:备胎固定方式
▶ 加强了解车辆状态并及时调整
第一,
驾驶人要做好车辆的定期保养和维护
,轮胎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需根据行驶里程和胎面磨损情况,定期更换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合格轮胎。第二,在行车上路前,尤其是长途营运前,
一定要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第三,
提高自身驾驶经验和技能
,遇到危险时能采取正确、有效的避让措施。
▶ 落实各方责任,尽可能避免或提前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生产企业应落实产品安全责任
,改进车辆设计和生产制造水平,提高产品一致性保障能力,尤其是不给以超载为目的车辆非法改装留下空间;条件允许的话,鼓励车辆配备超载预警、胎压报警装置等先进设备。
运输企业应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严格遵守交通安全和道路运输有关法律法规,杜绝超载和疲劳驾驶。另外,
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落实各相关人员安全责任,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驾驶人的安全教育,重点把控好车辆出车前检查、装货检查以及行车检查等关键环节。
▶ 采取合理手段及时警示驾驶人车辆异常情况
如果大型车辆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掉落,驾驶人精力集中是应该能够感受到车身发生振动的,是否能够反应是轮胎掉落就因人而异了。其实目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许多营运企业都在安装各自的车辆运行监控中心,如果在监控系统中增加轮胎脱落监控报警,就能比较及时地警示驾驶人
。
▶
加强备胎固定设备研发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看,
建议加强备胎固定设备研发,从消除备胎掉落多发原因出发,采取多重保护措施,达到即使掉也不落的最低要求,还要满足货车司机使用备胎实际需求
,防止司机为贪图省事、嫌操作步骤繁琐,出现省略固定备胎的相关环节,或弃而不用,增加了备胎掉落的安全隐患,因此固定设备还应当具备备胎防盗、方便装卸等优点。
▶ 加强执法环节监管力度,保障车辆运行安全
一是
加大对货车超载超限和疲劳驾驶的执法力度
,为轮胎及其零部件“减重减压”,防止其以断裂、掉落等方式“消极怠工”。二是在道路执法中,
加大对货车轮胎螺栓磨损、松动,胎面花纹、龟裂,轮胎气压等的检查
。三是针对超载超限、疲劳驾驶、疏于车辆安全检查、疏于驾驶人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顽疾”,
加大对运输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监管力度
。
▶
多维度提升管理水平
从管理角度出发,有以下几点建议:
促进
运
输市
场车辆技
术水平提升,并
明确运输公司的安全监管责任
,特别是长途运输货车的安全检查,加大事后联合处罚力度;
建立驾驶人全国信息库
,在事故处理时同步记录安全相关事件,并提供公众查询服务;
加强高速公路巡查养护
,及时处置抛洒异物、路面不平等问题
。
▶ 提升驾驶人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同驾驶人所采取的避让措施不同,这和驾驶人的经验及当时精神状态有关。
应做好对驾驶人的安全培训:
遇到紧急情况最稳妥的避让措施是首先制动
,因为在高速行驶过程中,
急打方向极易造成车辆失去稳定性
,车身倾斜导致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大减小,车辆易不受控。此次沈海高速发生的事故中,若驾驶人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可能导致的仅仅是单车碰撞事故,而不会造成后果更严重的连环事故。
此外,
如果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掉落的车辆零部件,后方驾驶人首先必须保证自身安全,不建议随意停车采取什么措施提醒其他人
,应让同车人及时报警
。如果单人驾驶能够找到合适的停车处,可停车报警。如果是在一般道路上,在保证自身安全并不违反交规的前提下,可将掉落物移出道路或者在掉落物后设置明显的提示警示装置,来提醒后方来车。
▶
保证驾驶人全面了解行车前的检查内容
培训货车驾驶人行车前应
目测检查车轮的螺栓、螺母是否齐全、生锈
,或者龟裂或破损;
注意轮胎胎体
,要检查轮胎是否存在龟裂、破损及异常磨损,检查轮胎花纹沟的深度,同时测量轮胎气压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驾驶人对车辆安全检查的重视程度
针对轮胎等车辆零部件掉落问题,应进行宣传教育,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意识
:
一是让驾驶人了解车辆零部件掉落可能造成的危害
,在出车前、行车过程路过服务区时,
驾驶人要做好自身车辆检修
,尽可能避免出现轮胎等车辆零部件掉落的问题;
二是交通参与者遇到轮胎等车辆零部件掉落的情况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要及时通知公路运营部门
,并详细说明掉落物位置、品类等信息,有助于尽早消除此类隐患。
▶ 建立路边检制度,促使驾驶人自觉主动检查车辆
世界各国针对商业性运输行为都有一个Roadside inspection(路边检)制度,
政府规定管理者(警察)定期和不定期的在定点或不定点的地方实施这个检查
,
包括
轮胎花纹、轮胎紧固情况、紧固件否有松动、行驶记录仪记录的数据以及上一次保养等。有了这个制度,使得驾驶人在出车前、中间休息地都会主动检查车辆。